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頫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于珊珊 《科教文汇》2009,(16):245-245,252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爝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莫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师晶 《科教文汇》2012,(32):F0003-F0003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距今已有2300年.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形成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为代表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雄踞徽州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是徽州文明的历史遗存,古建筑体现了徽州远古的繁华和富荣;矗立的牌坊代表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绘画有数千年的历史,在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成为世界画坛上一朵耀眼的奇葩,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线是中国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人们对自然形态最概括的表现形式。结合理论与实际对中国画中的线的特点进行阐述。线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方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民族绘画艺术之中,并将以一个民族的绘画艺术风貌继续傲立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5.
凌华 《科教文汇》2010,(15):F0003-F0003
春节期间与朋友相聚,席间谈及已故新安画派画家程啸天,我感慨地说了声:“当今新安画派范围内,程啸天可以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然有人赞同此说,但也引起了一些现在炒得比较响的人物的反感和攻击。席间,我只好以多喝些酒了事。过后,我重新仔细品读了程老的作品,也梳理了一下时下叫得较响的几位新安画派代表大作。我更加坚定地认为,程啸天是新安画坛自黄宾虹和汪声远之后又一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滋芜 《科教文汇》2011,(10):F0003-F0003
作为新安画派的传承人,凌华在省里担任多项头衔,安徽省新安画院副院长、黄宾虹艺术研究院院长,安徽省美协会员,《美术教育研究》杂志策划、总编助理,《科教文汇》杂志美术编辑等等.尤其在绘画上,在省城已被列入山水画名家之列了。最近他要出一册画集,嘱我写一序言。作为与凌华相知相交30余年的老朋友,我欣然答应为他写几句。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因此以山水画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并造成山水画市场的不断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相关的艺术院校不断迎合市场的发展,纷纷建立起相关的山水画专业与绘画方向。但是从现阶段高校山水画教学的实践过程分析,山水画的教学较为粗糙,并没有采用分阶段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的山水画绘画能力的提高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阶段我国高校应该采取的分阶段教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滋芜 《科教文汇》2014,(11):I0001-I0001
周德钿先生七十岁了,最近安徽歙县文联《紫阳》编辑部为纪念其从事文学创作五十周年,出了一期由新安画坛名家王德祺先生组织编写的专辑。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草根作家,为什么竟会有如此多的门生,且这些门生皆争先恐后地为老师的文学创作五十周年纪念写文章、撰楹联、填诗词以贺呢?  相似文献   

9.
凌华 《科教文汇》2011,(16):F0002-F0002
徽州歙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渊源深厚。明清时期,当地书画名家不胜枚举,以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程邃、郑跛等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就以其独特性名噪一时,影响深远,不仅峭立于中国书画史,而且也使得徽文化传统的内在基因得以代代相承。“现代新安书画坛”以黄宾虹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公告     
《科教文汇》2009,(26):289-289
安徽省新安画院成立于2004年,它是由安徽省民政厅批准、安徽省文化厅主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具有美术创作、研究、教学等任务和功能的专业学术机构。新安美术学院是其内设机构。其宗旨:团结中国的画家,继承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吸收外国绘画之长,努力创作,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培养后代,创造和发展中国新美术。作为中国画四大流派之一的新安画派,溯古:有僧渐江,研今:有黄宾虹。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安画派作为中国画的主流影响体系,先后聚集了大批享誉中外的优秀画家,如扬州八怪中的汪士慎、罗聘等,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为继承和繁荣中国美术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徽州歙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渊源深厚。明清时期,当地书画名家不胜枚举,以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程邃、郑旼等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就以其独特性名噪一时,影响深远,不仅峭立于中国书画史,而且也使得徽文化传统的内在基因得以代代相承。现代新安书画坛以黄宾虹为代表,汪慎生、许承尧、汪福熙、汪采白、汪声远、江兆申、程啸天、吴皖生等为核心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更高的突破和发展。当代新安书画传人也不示弱,书画家队伍不断壮大成长,徽州书法家黄澍、郑泽民,画家汪观清、胡华令等,就是当代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2.
以论带评,试图描述中国传统艺术向当代化的过程中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精神的,也论及了中国山水画在当下语境中创新和发展的几种状态和特征。分析了传统型、新传统型、在不同创作理论指导下,立足本土,秉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代山水画经典之作随时代变迁、画风迥异,然其精神不移,中华文化的内蕴仍在承传。本文阐述了南宋到元代山水画的各自特点,力图通过对比两位代表画家的作品来发现两代画风的区别和联系,并以此说明南宋画风在过渡中对元代画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西峰 《科教文汇》2010,(13):148-148
中国历代山水画经典之作随时代变迁、画风迥异,然其精神不移,中华文化的内蕴仍在承传。本文阐述了南宋到元代山水画的各自特点,力图通过对比两位代表画家的作品来发现两代画风的区别和联系,并以此说明南宋画风在过渡中对元代画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晚清重臣李鸿章在西强东弱、列强入侵的历史背景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继承前人"经世致用"、"师夷制夷"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发展了自己的洋务思想,并运用到洋务实践中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本文通过重新梳理和探讨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内容与历史意义,使我们对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滋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且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正如西方一位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中国的造园史就是一部中国史,集大成的中国园林正是当时艺术思潮、社会经济状况、政治变化的体现。中国以描写自然山河景色的为题材的山水画,号为中国文化的四绝之一[1]。从中国山水画与园林的发展关系、创作手法出发,从艺术的领域和角度对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山水画要寻找与当代社会生存状态共鸣的文化语境,因此对人文内涵与精神追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笔墨当随时代",在情境、意境的塑造中,当代山水画家把握时代的脉搏,进行了一系列地尝试和变革,使当代山水画呈现了一片新境地.  相似文献   

18.
郭筠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后插12-后插13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呈现出了差异化的历史风貌与社会形态.在长久的历史前进历程中,国民精神为我国的长期存续与繁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当历史行进到新时期,国民文化自信的成功树立使得中国历史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由钱穆编著、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作者以博大的历史情怀、广阔的视野与锐利的目光,将中国历史的各个维度进行详细介绍、深度解析与精准评价,为国民认识过往的历史与当下所处的环境、建设和完善当代的中国历史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李东海 《科教文汇》2011,(14):F0003-F0003
徽州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明清时期尤为可观,例如以渐江、查士标、程邃等画家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就以其独特性,不仅峭立于中国近代画史,而且也使得徽文化传统的内在基因得以代代相承。  相似文献   

20.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要多读点历史。学习和纪念抗战这段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铭记昨天,更重要的在于珍惜今天,期盼明天;不仅在提振民心,更重要的在于"资政育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