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与史学》2014,(11):3-3
林森(一八六八一一九四三),字子超,号长仁,晚年别署青芝老人。福建闽侯人。美国教会鹤龄英华书院毕业。同盟会会员。曾在台北电报局、上海江海关、九江海关等处任职员。辛亥革命时参加九江起义,后历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长、北京国会参议院委员长、广州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部长、广州国会参议院议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立法院院长、国民政府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2.
<正>美丽而勇敢的大家闺秀颜雅清,是一位被遗忘的、来自上海滩的旷世女杰。说起颜家,老上海们都知道,那几乎是半部上海人文史的浓缩。他们的业绩涉及宗教、教育、医疗、外交、铁路、实业、慈善……著名的"颜氏三杰"更是闻名遐迩——颜雅清的伯父颜惠庆,是清末民初外交界的老前辈,曾任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总长、内务总长、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驻英、驻苏大  相似文献   

3.
王克敏,号叔鲁,浙江杭县人,生于1873年。在日伪统治期间,曾任伪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部总长、新民学院院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新民会会长、咨询会议议长等职。1945年12月5日,根据国民政府制定的惩治汉奸条例被逮捕,12月25日,王克敏于河北高等法院北平第一监狱病死。1946年7月2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种刑事案件移送书中称:  相似文献   

4.
南京《临时政府公报》是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于1912年1月29日创刊,至4月5日停刊,共出58号。 北京《临时公报》是1912年2月13日清帝退位,袁世凯组织北京临时政府时创刊。该公报每日一期,至1912年4月29日参议院移至北京,袁世凯正式组织北京政府,5月1日起  相似文献   

5.
朱启钤     
正朱启钤(1872-1962),字桂莘,号蠖园。贵州紫江(今开阳)人。清末举人。民国后,历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内务部总长、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等职。后从事著述,任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李仲明营造法式》等。  相似文献   

6.
渠冉 《档案时空》2014,(7):24-27
正张学良(人称"张少帅")是东北军首领,曾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是著名的爱国将领。顾维钧是中国外交界的元老,曾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约,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后来,两人因缘相识,并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与张大帅的"君子之交"1927年年初,顾维钧担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并代理国务总理。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从东北进入华北,并打败了其他各路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6月16日,张作霖自封大元帅,设立军政府,并自任中华民国安国陆海军大元帅,代表  相似文献   

7.
新闻生活     
右:河南日报记者王继兴在列车上采访美国堪萨斯州参议院议长罗伯特·托金顿的夫人(中)的情景。孙沛然摄右下:安阳日报副总编辑高庆云经常深入基层调查采访。这是他(右)在  相似文献   

8.
李根源是辛亥革命先驱、爱国民主人士,曾任云南讲武堂总办,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  相似文献   

9.
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领导了影响深远的民初教育改革,但首任教育总长的产生却颇多曲折。不仅政府初组前夕人选众多,而且在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临时参议院)审议过程中也颇多曲折。蔡元培最后出任,既有复杂的政治和派系因素影响,也有地域、同乡关系夹杂其中,学识水平和个人魅力等因素也不可忽视。首任教育总长的产生过程,反映了新旧过渡之下政治派系争斗、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地缘乡缘及个人交往等因素综合影响的历史面貌,凸显历史之必然和偶然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王斌 《湖北档案》2022,(2):56-59
<正>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1909年,任江苏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袁世凯称帝后,张謇辞官回乡,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批企业,倡导实业救国,新办新式学校,称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同时,他还兴办了大量慈善及公益文化事业。张謇通过与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由“睁眼看世界”走向“放眼学世界”。他的国外朋友圈包括外国使节、商人、传教士、教育家、  相似文献   

11.
李敏修(1866—1943),又名时灿,晚号暗斋,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他出身书香门第,11岁就能熟读《诗经》、《易经》、《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16岁中秀才,20岁考取举人,26岁中进士。入仕后,曾任清刑部主事、翰林院编修,北洋政府时期的参、众两院议员、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学务公所议长、救灾总会会长、清史馆协修、河南省教育司司长等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军阀谭延闿,字祖庵,湖南茶陵人.1880年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谭钟麟曾任浙江巡抚.谭延闿系光绪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宣统元年(1909)被举为湖南咨议局议长.当孙中山在进行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活动时,谭却在极力维护其封建统治,主张君主立宪,改组内阁.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的封建统治即将倾塌,他才转而趋附革命,被举为湖南民政长.不久他又杀害了革命党人、湖南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取而代之,当上了湖南都督.  相似文献   

13.
楚楚 《航空档案》2004,(8):73-74
1955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东半岛地区举行了一次反登陆演习。演习由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担任总指挥,三军总长粟裕、副总长陈赓等担任副总指挥。演习以积极防预战略为依据,着重研究了在现代作战条件下凭借现有装备歼灭登陆敌人的战法等内容,包括选择有利时机反登陆作战,提前展开  相似文献   

14.
<正>佟兆元(1881—1948),字得一,辽宁抚顺人。1907年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理科,清末举人。民国初年曾任县劝学所所长、奉天农林学校教务长、奉天省第一届省议会议长、奉天都督府教育顾问、巡按使署政治顾问;1921年,受张作霖之命,创办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5.
资深外交家吴建民曾任驻法大使和外交学院院长,退休以后,以丰富的政府外交阅历为底蕴,以从事外交50年的经历为基础,活跃于各国的公共外交舞台上,以卓然的交流艺术向世界说明中国,于温和之中近乎透明地捍卫中国形象。《公共外交札记》一书,  相似文献   

16.
范振绪(1872—1960)字禹勤,甘肃省靖远县人。著名书画家。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进士,初任清廷工部主事。由于深受“欲救中国必须靠科学与民主,必须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振兴实业,办报纸,造舆论,实行民主和法制,使中国富强”之影响,于光绪三十二年赴日本留学,攻读法律,并加入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成为甘肃早期参加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宣统元年(1909)回国后,曾任河南省济源县知事;民国时期他曾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第一届二次国会参议会议员、扩法国会参议员、一届三次国会参议院…  相似文献   

17.
刘小宁 《档案与建设》2012,(5):47-49,52
临时参议院成立1911年武昌起义后,经过各省代表会和代理参议院的过渡,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于1912年1月28日正式成立。关于临时参议院设立的必要性,孙中山有过一番见解。他在答复国民协会的函中称:"方今虏氛未靖,战祸方延,执行  相似文献   

18.
书情书讯     
唐家璇新书《劲风煦雨》讲述外交生涯本刊讯曾任外交部长和国务委员的唐家璇的新书《劲雨煦风》近日出版,讲述了他多年外交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这本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以国际形势劲雨催程,中国外交煦风拂面为题,选  相似文献   

19.
1912年6月21日、英、美、德、法、日、俄六国银行团成立后,与袁世凯政府多次进行“善后借款”谈判,提出种种苛刻条件。 这组资料为1912年12月31日至1913年1月21日,日、法驻华公使分别与袁世凯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财政总长周学熙的三次谈话记录。在谈话中,日、法公使要求将辛亥革命爆发后外人在华损失的赔款和外人参与财政管理担任袁政府财政顾问等两项列入“善后借款”合同之中。对研究“善后借款”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振军  赵梅 《档案天地》2011,(5):14-18,58
有一人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人物,他早年参加冯玉祥军队,位列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北京政变后,任京畿卫戍司令兼国民一军一师师长,因驱逐溥仪出宫而名噪一时.中原大战爆发,任前敌总指挥,兵败后隐居天津.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并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委,参与张学良案、韩复榘案的审判.曾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参与抗日,后因参与搞摩擦而被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