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赛后利用问题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难题.文章论述了城市经营的概念,分析了我国体育设施赛后利用的现状和赛后利用不佳的原因,试图从城市经营角度探索大型运动会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在城市中的布局涉及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规划指标、选址和空间分布模式等内容.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规划指标还是很少的.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选址和三种空间分布模式非常重要,必须同城市特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利于赛事组织和赛后利用.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3.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往往要新建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很多城市在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就被闲置甚至废弃,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一直是困扰主办城市的一个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新建场馆赛后利用率低的原因,同时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新建场馆赛后利用率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型赛事场馆赛后利用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大型赛事场馆赛后利用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对外开放率逐步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整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自我造血"能力不强;"本体经营"为主,经营范围、方式进一步扩展;经营观念逐步改善,营销观念相对滞后.认为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场馆自身硬件基础、体育场馆投资结构比较单一、绩效制尚未建立、现行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5.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时资金投入大,赛后维护费用高,管理复杂,使得赛后大都陷于经营困境。有效地避免这种困境的出现,解决赛后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运营问题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对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体育场馆赛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体育场馆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确定体育场地经营效益、公益效应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赛后评价指标体系,为体育场地赛后评价的量化及评估实践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有效开发奥运会场馆,实现奥运会场馆赛后的可持续利用,是奥运会举办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总结了近几届奥运会前后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利用方面的特征.针对北京奥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本文以奥运周期理论、沉淀成本理论和地产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奥运会场馆的发展特点及国际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验,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来自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来自外部的机会和挑战.结合北京奥运会场馆的特点,从保持场馆的公益性与盈利性相协调,优化奥运会场馆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多元化利用开发,以及充分发掘奥运会场馆无形资产方面,提出了对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研究和借鉴国内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理念及赛后利用经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的3种模式,提出了省运会后嘉兴市投资新建和改造的一批大型现代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5个基本原则以及省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6条建议,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系统分析等方法对2022年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探究,并提出合理、高效的利用路径。北京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城市”,赛后场馆利用具有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体育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新风貌的意义。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场馆赛后运营理念难以兼顾,场馆赛后利用专业人才匮乏,场馆赛后成本利用高昂,场馆赛后文化品牌建设乏力。鉴于此,提出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四条路径:服务大众健身,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发挥场馆优势,探索全季运营模式;开发文化遗产,打造独特“奥运”品牌;引进专业团队,提高场馆专业运营。  相似文献   

10.
王宏 《体育世界》2009,(8):70-71
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联系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实际现状,对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得出科学结论,并结合专家意见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赛后利用制约因素包括依赖政府投入、空间布局矛盾、管理体制缺陷、专业人才匮乏等,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拓宽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引入社会资本;因地制宜、分类经营,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转变和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多渠道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实地考察、文献分析以及生态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基本原理等。通过研究大型运动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特点和表现,提出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措施。认为,大型运动会引起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体育场馆设施建设;(2)建材的使用与废弃;(3)城市环境污染;(4)场馆设施与交通能源利用;(5)体育场馆设施赛后利用等。在举办大型运动会中,要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制定大型运动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具体规划,二是促进公众参与,加强城市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3.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即将在辽宁省举办,全运会对于辽宁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完善的场馆建设与有效的赛后运营必将大大加速辽宁城市的发展;反之,全运会也会给城市发展造成后患,甚至出现后全运时期经济衰退的现象。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对以往体育场馆建设以及赛后利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指出辽宁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将要面临的挑战,提出在融资、建筑设计和后期运营等方面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得以彰显,也暴露出诸多赛后未能解决的弊端.介入基于系统分析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后效应研究,从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社会学三个角度对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进行分析,阐述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后效应研究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体育场馆设施赛后利用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对外开放率逐步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整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自我造血"能力不强;经营观念逐步改善,营销观念相对滞后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前统筹规划、拓宽融资渠道、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为职业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平台、体教结合、开发场馆无形资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奥运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奥运会场馆经过初始、发展和变革的历史变迁,形成了投资规模逐渐增大,场馆规模膨胀,赛后场馆维护费用较高,融资模式多元化,临时场馆增加的特点;场馆赛后运营多采用政府和私人企业相结合、与职业体育赛事相融合、组织大型活动、赛后改造的管理方式。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应采取实施多功能化设计,通过投融资管理创新吸引私营资本参与,承办职业体育赛事,进行专业化经营管理措施,将场馆建在高校,提高场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认为: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阶段就予以考虑,场馆功能的综合化是发展趋势,赛后运营应多元化.提出对策:积极融入城市生活,以举行大型活动为主兼顾全民健身,与专业机构合作实现专业化运营,重视看台下空间及附属设施的利用,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适当缩减规模、明确定位、注重长效利用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挖掘温哥华、索契、平昌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与经验,以及对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启示。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温哥华冬奥会注重场馆与社区形成深度融合、索契冬奥会以赛事推动区域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平昌冬奥会以场馆集聚促进"首都圈"创新发展。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场地功能转换,支撑公共体育服务;利用集聚效应,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平衡利益相关者诉求,提升经济效益;专业团队参与,满足复合性需求。启示:促进体育服务综合体转型,加速场馆与城市有效对接;强化场馆集聚效应形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突出场馆赛后利益相关者责任,完善规范性管理制度;寻求冬奥场馆多元化运营,打造专业赛后场馆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19.
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其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度大,资金回收慢,后期管理复杂,维修费用高等。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在建设时没有对这些场馆在比赛结束后的使用进行充分而求实的科学预测,一旦比赛结束不仅当届大型运动会没有完全得到具体实际意义的预期回报,而且这些大型体育场馆从一开始即承担着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比赛结束后陷入经营困境,以致成为一个"庞然的废物",造成较大的资产流失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为了使得我国的第一次举办奥运会能够非常成功,国家为此投入巨大资金用于建设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在将看到一届成功奥运会的同时,我们应该考虑更加深远的问题――如何使得这些场馆在奥运赛后依旧能够得以有效的利用?这不仅仅是我国在承办奥运会的时候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