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些大党丧失政权的现实,再次证明了政党执政的一条规律:执政党要想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不断加强和巩固其赖以生存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倩 《安康学院学报》2018,(1):92-95,128
戈尔巴乔夫看到了苏联经济体制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极度不协调的弊病,在其随后的改革中亦涉及到了农业方面,但由于对苏联农民的现实需求及农业发展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其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直接影响了苏共在农民群体中的公信力,削弱了其执政根基,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通过分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可以透视农业发展、农民状况与共产党执政之间的现实联系,为党处理好农民问题、巩固执政基础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于昆 《天中学刊》2006,21(3):4-6
当代中国农民阶层分化打破了农村均质性的社会状态,使农村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这些变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巩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执政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提出了挑战。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站在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直面这些挑战,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巩固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新型农民,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当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培养新型农民,必须:第一,高度重视农民教育;第二,加强农民的政治思想竺育;第三,注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第四,选择适合农民特点的教育方法。此外,在教育农民的同时满足农民物质等方面的利益等等。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对自身执政能力建设重视不足无疑是一条重要原因。苏共执政后期。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上的缺陷日益明显。加上苏共长期以来对内对外奉行错误的执政方略,导致苏共执政环境日益恶化,执政资源逐步流失,最终动摇了苏共的执政基础,使之丧失了执政地位。这充分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而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化素质是公民素质的基础。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难点在农村,重点是农民。作为肩负农民科技培训职能与重任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面对这一问题,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各县区乡镇,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从而得到了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7.
党的思想整合功能关系到党在思想观念和精神上凝聚全体党员和社会民众的程度,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前提和基础。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整合功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一种政治统治要想持久维持下去,必须获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即执政党必须进行合法性建设.邓小平同志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无论从理论高度还是从现实基础上都不断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使党获得了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更加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出现了许多村级先进党组织。它们在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给予我们如下启示: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佳选择;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就要转变领导方式,解决好党的领导和民主管理的关系,就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工作积极性。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壮大村集体的经济实力,解决农民共同富裕问题;新农村建设如何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巩固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着农民利益表达机会不平等、农民利益表达缺乏组织化、农民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上升等问题。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要从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组织、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与法律保障和保障农民利益表达机会平等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权力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非政府民间组织,民众自治组织中的有序流动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因而通过建立大社会实现执政党的执政意图,成为政党执政方式的一种重要选择。面对我国全面增长和深刻变化的公共需求,政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社会性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实行全方位的直接管理,相当部分的政府职能应该分离出来,由民间组织承接。培育各种非政府的民间组织,提高民众的组织化程度,发挥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时代执政党改革与完善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基础力量。要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对新型农民培训模式重构原则进行了阐述,对创建新型农民的创新培训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合法性主要反映的是人民对统治当局及其实施政策所持的态度,是说明执政党执政能力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其稳固执政的重要因素,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要求执政党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执政的绩效基础;发挥利益整合作用,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发展党内民主制度,拓宽民众的意愿表达渠道;改变党的执政方式,强化权力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民的和谐生活,就没有全社会的生活和谐。在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民被人为地降为二等公民的不平等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行动也日趋高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护农民的各项权益,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本文着重讨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三个方面: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执政地位的力量源泉;严格而有力的组织基础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根本政治保证;与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不断深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一些制约因素也日益凸显,要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从提高农民的素质入手,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打好内在基础的前提下,导入科技进步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湘南地区培育新型农民,必须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探索切合湘南地区实际的新型农民培育途径,并建立健全培育新型农民长效机制,发挥新型农民主体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民视新农村建设的主任,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做到提高思想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民思想品德教育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高等学校的实际出发,论述了高校领导素质是执政能力的基础,围绕执政能力与执政规律、执政有效性和执政合法性的关系,认为高校要加强领导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效率和执政水平,必须提高高校领导的综合素质,遵循教育规律办事,做到科学执政。  相似文献   

20.
龙爽 《职业技术》2009,(9):91-91
要始终保持执政地位,执政党就必须牢牢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具有号召和凝聚民众的能力,这就需要一个正确的价值体系来引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她的号召力和组织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的本质体现,是凝聚和激励民众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