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在形式、意义及风格上的最切近的对等。翻译也是一种转换。转换是实现翻译对等目的的主要手段。没有对等,就不是翻译。没有转换,就很难实现对等。对等理论是转换翻译法的理论依据,而转换翻译法是动态对等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汽车翻译文本是阐述性信息文本,其翻译以实现传递信息为主。根据汽车翻译文本的功能和语言特征,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利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提出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包括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与内部体系转换)等策略,可以有效化解不同语言间相互转换的困难,有助于译者将源语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  相似文献   

3.
翻译转换理论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首次提出。此理论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卡式的转换理论从微观层面上细致地描述了翻译的转换过程,促进了机器翻译的发展,是机器翻译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莫言《红高粱》英译本中撷取典型译例,分述这两大类转换的各个层面,探讨翻译转换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词典例证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翻译。转换翻译法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常以使原文和译文失去形式对等为必然结果,现试通过对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例证翻译的异同,探讨词性转换、肯定与否定的转换、句式转换、语态转换四种转换在词典例证翻译中的使用和可能的局限性,以便为选取词典例证翻译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卢扬庭 《考试周刊》2008,(3):181-182
英汉互译翻译中涉及各种翻译方法,其中英汉转换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形式转换,而力求意义不变.它是一种很灵活的英汉对译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正反转换、主被转换、动静转换、虚实转换、词类转换、成分转换、语序转换以及词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6.
翻译转换的概念是由著名的英国翻译理论家约翰.卡特福德在其1965出版的专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本文通过对翻译转换理论的介绍,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试从句式转换这个角度来探讨翻译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某种程度上,翻译被认为是信息转换的过程。那么这个信息转换过程的基本单位就应该是小句。本文从小句层面对翻译进行剖析,指出翻译过程中及物性的保留及转换,尤其是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之间的转换,并且对造成这种保留与转换的原因进行了概略分析。  相似文献   

8.
越剧是中国五大传统戏曲之一,其对外传播需要借助翻译来实现。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注重从微观层面分析翻译,而戏曲剧本以短对话为主,因此两者适配度较高。本文以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从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两个方面分析石逸莉的《梁祝》译本,探寻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戏曲翻译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借此为戏曲和越剧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英语为使用介词较多的语言,介词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汉语中介词数量远不如英语,翻译介词和介词短语时就会出现不对等的现象。文章运用翻译转换理论,以Greenland(节选)为翻译文本,对介词与介词短语,采用类别转换、单位转换、结构转换这三种翻译方法进行转换,希望在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能够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卡特福德在1965年的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首次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他将翻译转换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本文以翻译转换理论为视角,对英剧《南方与北方》的字幕翻译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翻译转换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