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立宪 《学语文》2006,(3):38-38
读贺知章《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这两个字很典型地体现了诗歌的婉曲特色。细叶很美,“不知”却并非真不知,而是把一种神秘感带给读者,让人感到大自然变化中的美丽。我们由“二月春风似剪刀”可看出此句的含蓄效果,这是对前一句诗意的承接,但这种承接似有一种猜想,让人知道细叶和春风的联系。如果直接说出细叶是春风裁剪出的,那就诗意全无,可见“不知”对增强诗意,调动读者的想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诗意     
诗意是匆匆过客脚下带起的一缕尘土,虽缥缈却凝重;诗意是弄风筛月的村姑的一个眼神,虽不经意却微妙。唐诗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宋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这有限的景致中,多少文人墨客受到了诗意的熏陶。  相似文献   

3.
春风无形,却能随物赋形,点化生辉;春风无情,却能因人而异,情采飞扬;春风无语,却能因势而别,千姿百态。唐人作诗,喜用“春风”,“春风”所到,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品读唐诗,品味“春风”,自然也能感知人世百态,不但可以滋养性情气质,砥砺人格情操,而且还可以洞悉思想真知,请陪处世之道。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语文教学要抓住“诗意”核心,鼓励学生创造,引导学生“诗意”地生活,用诗意润泽学生的心田,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诗意”这颗创造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我看过一个少儿电视节日。屏幕上,主持人问:“种子为什么要钻出地面?”孩子们思考片刻,争着举手回答。“种子想出来看太阳!”“春风姐姐叫他,他就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提到炼字的典故 ,人们往往联想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比“到”、“入”、“满”等字妙 ,妙在何处?究其根底 ,用“绿”字是一种超常规思维 ,蕴涵了“到、入、满”等字的含义 ,并且直指春风吹遍江南所带来的结果———绿 ,创造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意境。这也是一种创新。同一种种子埋到土壤里 ,结果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可能长成大树 ,有的可能长出嫩芽而后夭折 ,有的也可能因为缺水或人为的破坏不能发芽。但同一种种子的生长机理却是一样的需要水份和养料。一堂课如何判断上得成功与否?有人会从教师是否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去评…  相似文献   

7.
“以阳光之心培育阳光之人”,让德育如阳光温暖心灵,让德育如春风焕发憧憬,让德育如雨露润泽生命。用“阳光”为德育“冠名”,反映了现代德育的理想追求、目标境界和诗意情怀。全国各地有多少中小学校在探索和实施阳光德育?  相似文献   

8.
清代慈禧太后平日养尊处优,附庸风雅。一次命一位书法家进宫题扇,写的是王之涣的《出塞》诗。原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这位书法家因一时疏忽,竟写漏了一个“间”字。慈禧太后看了大怒,喝令左右把书法家给砍了。书法家情急生智,叩头解释道:“太后息怒,我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写的一首诗啊!”说完提笔断句为:“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看罢,转怒为喜,免了他的罪,还有不少赏赐。巧改标点保性命@方也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忽如一夜春风,使小学语文界呈现出了“千数万树梨花开”的喜人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浙江省特级教师盛新凤在自己“构建诗意课堂”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和美”课堂的构想,主张在语文教学中追求到“亦雅亦俗”“雅而见俗”的境界,体现语文教学的“两极之美”。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峨嵋山月歌!李白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从一个“影”字联系诗行贯通诗意来想像诗人的形象,揣摩诗人的情感。“影”关联的是“月”,诗人应该是站在船上面朝半轮秋月,流淌的江水中拖着他长长的身影;联系第四句“思君”来看,诗人是在对月怀人。“影”随江水流,思念也如江水绵绵不绝汩汩滔滔,可见诗人对友人的情之真,思之深。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虽然含有古代重要文化常识(折柳送别的习俗,“柳”谐“留”),但“折柳”既然是“关键”,就必然与上下诗句有密切联系。纵向联系,贯通诗意:“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写低沉的笛声,随春风散满洛城,“暗”字暗示着夜深人静笛声低沉;“此夜曲中闻折柳”点明所吹乐曲为《折柳曲》,“何人不起故园情”说明《折柳曲》引发的情思是思乡之情。我们能不能利用知识积累来横向联系,触类旁通,理解诗意呢?回顾含有“杨柳”一词的诗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羌笛何须怨杨柳”“杨柳岸,晚风残月”……...  相似文献   

11.
种子的梦     
作者写种子的梦,其实也寄托了人的梦。全诗按生物学顺序一气呵成,在褐色的土地里,种子心里孕育着一个大大梦想,梦想“冲破那土层的压力”而快乐地成长。你听,种子的梦想多美:“我会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我要开出鲜艳的花朵”,“风将摇落我的果实……”读着此诗,读者仿佛也走进了种子的世界,帮着同样美的梦,梦见春风的“絮语”、蜜蜂的飞舞。读着此诗,我们为种子的梦想感动,为它的自信喝彩。  相似文献   

12.
春雨     
“刷刷刷,刷刷刷……”这是什么声音?那么温柔,又那么欢跃?我在地底下忍不住挺了挺身子,把头探出了地面。“啊哈,又一个漂亮的竹笋妹妹出来啦!”我听见一个声音说。我睁开眼睛打量四周,发现我生长在一片竹林里。瞧,周围有苍劲的翠竹伯伯,有高大的竹大哥,还有苗条的竹姐姐。他们正友好地看着我:“欢迎你,竹笋妹妹!是春风唤醒了你,是春雨滋润了你,让你来到了五彩缤纷的人间。”哦,原来我刚才听到的“刷刷刷”的声音是春风春温柔欢跃的声音,让“我”忍不住探出地面。作文开篇甚美,极富有诗意。“我”原来是一棵竹笋,构思巧妙。而对竹子亲情的刻…  相似文献   

13.
雨雾蒙蒙,樱桃正红,这是江南最富诗意的季节。2007年5月。瑞昌市举办了小学教师“我讲我的课程故事”,比赛。聆听着教师的讲述,阅读着故事文本,笔者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新课改的春风唤醒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催生了校本教研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上海电视台在拍《今夜星辰》“露一手”节目《金众花样书法》录像时,金老师当场以指染墨,为主持人叶惠贤写了一首藏名指书诗。诗曰:叶氏艺高美善真,惠风拂晚耀星辰;贤明精诚总策划,妙语荧屏春风生。藏名指书赠名人,既具刚柔相济之墨趣,又具诗意盎然之情趣。叶惠贤颔首笑纳,盛赞“一绝”。  相似文献   

15.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此诗以寥寥数语包举人物生平,诗意苍凉激越,在众多歌咏王昭君的作品中被推为绝唱。其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一联最受后人推崇,然而人们对此联中“省识”两宇的理解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从“诗”这一新的角度来对黛玉作一新的认识。黛玉的诗人气质和小说的诗化氛围构成了诗意的黛玉;黛玉以诗言志,诗是她的自画像,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到诗中的黛玉;诗人的黛玉把自己融入于诗堪称古今无双,形成了永恒的黛玉。以这三方面为中心来省识一下林黛玉的春风面目。  相似文献   

17.
楼淑建 《宁夏教育》2003,(11):37-38
学习《一粒种子》这篇课文后,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比较“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和“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这两句话,说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依稀记得小时候也做过类似题目,似乎总没有怀疑过,毫无疑问,书上的好嘛。可是面对这一问题我班小朋友却自发地进行了一次大讨论。一生说:“我觉得书上的这句好,也就是第一句好,因为这里作者很会想像,把春风、泉水、小鸟都当作人来写了。”我肯定他:“有小作家的天赋,懂得写作的技巧,不简单呀!”另一生站起来补充:“我同意他的意见,而且作者用上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2014,(1):I0002-I0003
她是沐浴改革春风的特区宠儿,她是充满阳光雨露的众芳之园,她是身处喧嚣留诗意的精神乐土……她就是坐落于深圳著名的华强北商业圈,用“细节”谱写特色德育篇章的深圳市福田区百花小学。  相似文献   

19.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当宰相后,锐意革新,竭力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在京城闲居无聊,他决意回江南去看看妻儿。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南京),路过与京口(今江苏镇江)隔江相望的瓜州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于是,他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州》的诗:“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而且风是流动的,从哪儿“到”呢?想了一会,就提  相似文献   

20.
1985年,我国设立了教师节,教育的春天来到了。我踏着第一个教师节的锣鼓登上讲台,走进了教育的春天,沐浴春风春雨,播撒文明的种子,开始了我的“春天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