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沈从文与闻一多尽管关系疏离,交往有限,但是身处于纷繁复杂的现代文坛,他们两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许多关联。沈从文曾写小说讥讽闻一多,闻一多也曾想写诗讽刺沈从文。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是著名学者、诗人,沈从文是著名文学家.闻一多与沈从文原本没有太多的交往,但是身处纷繁复杂的现代文坛,他们两人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关联.关于闻一多、沈从文之间的关系,还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沈从文初登文坛之时,当时的浪漫派诗人徐志摩对沈从文有很大的帮助,依靠他主编的《晨报副刊》,沈从文的作品得到很多发表机会,同闻一多大概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因此有人把他们都认为是“新月派”,后来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任教时,两人的关系密切了一些.  相似文献   

3.
随笔     
1934年冬,已经离家在外漂泊10年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病重,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溯沅水而上,赶回凤凰。行前,沈从文向妻子承诺,将一路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于是他白天写黑夜写,船上写岸上写,月下写灯下写,留下了《湘行书简》。 沈从文是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靠一支笔在文坛上打拼出了一片天地。但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幽雅文字带给他的不都是荣耀,更多的是耻辱和磨难。 沈从文一生最鼎盛的时期应该是1939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是一位学者、诗人,民主斗士。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在1947年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出版时,郭沫若、吴晗、朱自清、叶圣陶写了序跋和编后记,对闻一多做了很高的评价。吴晗评价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民主的笃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遇刺后,留下了大批的手稿。闻一多先生的手稿如同他本人一样严谨不苟。朱自清曾在《闻一多全集》“编后记”中写道:“我敬佩闻一多先生的学问,也爱好他的手稿。从前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听说黄季刚先生拜了刘申叔先生的门,因此得到了刘先生的手稿。这是很可羡慕的。但是又听说  相似文献   

6.
从报上曾见过许多讣闻。尽管各种讣闻“规格”,不一,但写作上“死”的呆板格式大有给人以千篇一律之感。然而,当读了登在5月19日《人民日报》三版上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写的讣闻——《杰出作家沈从文告别亲友读者》后,我们似乎不约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候郭玲春回上海探亲,记者去看望她,准备约她写一篇有关沈从文先生的文章.话题围绕着沈从文先生的事情展开,记者问了沈从文先生去世前后新闻报道的一些情况,郭玲春谈了新闻后面的一些内幕.  相似文献   

8.
这篇关于沈从文的短文.写在1988年5月9日。本来是准备给沈从文看了逗他取乐的。想不到沈从文在第二天就去世.没有能看到。现在沈从文去世已经四个年头了。我把这篇短文找出来,略作修改,予以发表。这样,一篇取乐的短文,竟变成了祭文。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曾含蓄地承认:《边城》是他在现实中受到婚外感情引诱而又逃避的结果。沈从文婚外恋的对象是诗人高青子,他们的关系深深地伤害了妻子张兆和。沈从文也很痛苦,他跑到梁家向林徽因倾诉,请她帮忙整理一下自己"横溢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夏天,沈从文陪着金介甫在北京四处参观。到处都能看到郭沫若和茅盾等人的题字,他直言不讳地说,这些字写得不好,"他们还需要多练习"。金介甫感觉到,那个骄傲的沈从文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1.
正位于东单北大街和朝阳门南小街之间的东堂子胡同51号,曾是著名学者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从1953年至1980年,沈从文先生在这个院子生活了27个年头。几年前,东堂子胡同西段部分院落拆迁,沈从文故居随之消逝。眼下,在东堂子胡同东口又张贴出一张告示:路北的5号到15号拟拆迁。  相似文献   

12.
一凡 《湖北档案》2014,(4):40-42
正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时,曾不无自豪地说:"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而一代小说大家沈从文在向文艺界推荐这位学生的作品时,也总是说:"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西南联大拜师1939年夏,年仅19岁的汪曾祺怀揣着已读了多  相似文献   

13.
写于1934年4月19日的《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它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30年代文坛的代表作。”①因为它充满爱与和谐的大美.因此在国际上也享受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4.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15.
多年前,曾前往湘西凤凰古城.未能免俗,至沈从文先生故居前合影留念.故居入口处对沈从文的一段简介似是从死板的教科书抄来,满篇"湘西系列"或"京派小说"代表作家云云.内中设一摊铺,贩卖《沈从文小说集》一类图书,给人感觉是旅游得很、商业得很、平庸得很.据说,沈从文在家乡的墓碑刻有铭文,日:先生一生时刻关心国之安危、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特此立碑,落款为"县人民政府".我想,这位经过"商业洗礼"加"政治洗礼"的沈从文,距离真实的沈从文,反倒远了.  相似文献   

16.
1928年胡适就任中国公学校长。1929年秋,经徐志摩推荐,胡适聘沈从文教授“小说习作”等课。选修他课的学生中有张兆和先生。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沈从文的求爱信,此时张兆和除了对沈从文上第一节课一开始说不出话的印象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而没有反应。沈从文仍在写着信,张兆和一时无法接受,只好去找胡适,并坦言:“我顽固地不爱他。”而且还传出一则笑话,张兆和拎着一盒蛋  相似文献   

17.
面对沉默的拒绝方式,沈从文依旧勤快地写他的情书 张兆和是一个经典美女:额头饱满,鼻粱高挺,秀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在中国公学,张兆和的美丽和高雅气质让沈从文一见钟情,使这个潦倒的书生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  相似文献   

18.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牛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19.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出版参考》2005,(14):40-41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20.
徐盈和彭子冈夫妇有很成功的记者生涯,为中国家命事业做过很多事。他们夫妇都是沈从文的朋友。我因为搜集名人手迹的缘故,看到一封沈从文致彭子冈的轶礼。写信的时间大约是沈从文主编《大公报》副刊的年代,还是流水一样活泼而灵气的语言,说理说事都是那么婉转潺缓,没有丝毫的霸气。“于同兄:得你一信,才知道我信上发了牢骚。你不说我还不明白,因为一写信就随便说说事实的!(写长信成习惯不是牢骚!)”彭子冈是女子,对着一位女子称兄表示尊重。沈从文喜欢写长信是出了名的,这点他在自传中也多次提到,特别是他的两个好朋友胡也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