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问题,是皖南事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如何认识皖南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皖南事变中的项英等问题。目前,党史学界对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是国民党同意的路线。第二种看法认为,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是项英个人决定的路线。第三种看法认为,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是中共中央指定的路线。我认为,皖南新四军北移的路线是叶挺与国民党当局商定并经中共中央同意的路线。  相似文献   

2.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奉命在叶挺、项英等的领导下进行突围,结果以叶挺谈判时被扣留,项英被随从副官杀害为结局。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谋已久的阴谋,应该说皖南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中共中央对形势估计不足,发给新四军的电令不果断,对项英、叶挺分工不当;项英对中央分工不满,再加上其南征理想;军长叶挺在新四军后期突围时没有听取他人意见,作战指挥方式不当;又有地势险要,天气异常等原因,导致了新四军突围失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有关皖南新四军北移指示的分析,认为中共中央出于斗争策略的考虑和对形势过份乐观的判断,坚持了皖南新四军北移“拖一两个月”的立场。作者提出这是影响皖南新四军北移进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皖南事变发生前后,作为南方局书记和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殚精竭虑,利用在国统区的特殊条件,自始至终与毛泽东和党中央协同配合,作出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决策,为援救皖南新四军和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对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1940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又制造新的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向北移中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此后,中共中央仍然以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相似文献   

6.
不少同志以皖南新四军被围歼的结果,逆推出南下茂林的路线是一条错误的路线,是导致皖南新四军失败的首要或主要原因,如刘庭华《略论皖南事变在军事方面的历史教训》,陈枫编著的《皖南事变本末》、段雨生等著《叶挺将军传》等均持此说。黎汝清同志更认为南下茂林的北移路线是皖南事变的“根本性问题”,谁决定了这条北移路线,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的历史责任就应由谁来承担(见小说《皖南事变》代后记)。对此,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1940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又制造新的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向北移中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此后,中共中央仍然在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相似文献   

8.
论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对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对蒋介石暗中的反共计划估计不足,仓促发动曹甸战役,给蒋介石消灭新四军制造了借口;皖南新四军全军覆灭的结局,项英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同时,中共中央应该负一定责任;当时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有很多过头和不实之外,应该重新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9.
1941年皖南事变中,桂系积极参予策划反共,以实力帮助蒋介石进攻新四军,这是蒋介石敢于发动此次严重反共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桂系积极支持蒋介石反共,除了其一贯仇视人民革命力量的反动本性之外,他们还企图借助蒋介石的军事力量把新四军从江淮地区驱逐出去,以便独占这块地盘。然而,蒋桂合作反共中又互相争夺,矛盾不断发展,桂系不得不对反共内战有所改变,以利用国共矛盾,维护自身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正确分析了国民党各派的动态,正确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而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正>(一) 要明确皖南事变新四军失败的责任问题,首先应该了解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原因及性质。 蒋介石联共抗日并非真心诚意,而是迫不得已,他想利用抗战之机,削弱甚至消灭共产党的力量,所以,当他实行联共抗日时,内心里就盘算着如何利用抗战之机在适当的时期削弱和消灭共产党的力量,对此,陈诚深有感触地说:“从前,我们在黄埔军校的时候,蒋委员长每次讲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