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3月,人大代表周洪宇在“两会”期间提出重头议案《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建议》.催生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出台。之后,周洪宇一直为义务教育全免费而奋力疾呼。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对农村家庭贫困生实行“两免一补”。2004年。我国开始在西部农村学校实施“两免一补”后,周洪宇进一步提出要尽快推广到整个农村地区。2005年,  相似文献   

2.
2001年10月1日上午10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教授应邀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www.qglt.com),就“两岸文化与同胞亲情”这一话题与网友进行交流。经作者授权,本刊整理编发部分文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鲁迅,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鲁迅,走向人的现代化的一面旗帜。但是,他的洞穿中华民族历史时空的“呐喊”却至今没有引起国民的注意。我们依然冷漠、卑怯、麻木、自欺。而如果我们对鲁迅的“呐喊”依然充耳不闻,我们这个民族就不会有什么希望。但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首先惊醒,为“国民精神的新生”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4.
周大平 《教育》2007,(9S):36-37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学生能否享受到“两免一补”,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引起不少代表和委员的热议。细究起来,这个问题的近忧在于政府能否以“多条腿走路”的执政理念办大教育;深挖下去,还会发现一个核心性的远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被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后,民办中小学未来命运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有一个网友问过我,说如果男朋友要求性爱怎么办?我回答她:“他要是爱你,他就应该尊重你,他要是尊重你,就应该把这个属于新婚夜晚的事情放在那一天再一起感受。”后来我们并没有多少时间在网上相会,但有一天她给我留了言:“我不该怀疑  相似文献   

6.
“出名要趁早啊!”张爱玲或许没有想到,在经过几十年沉淀后的今天,她的这句话,正在成为这个张扬的时代里许许多多并不具备她的超凡才华的普通人也可以追求的追求。“每个人都必定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能力,有自己的作用。”一位网友在他的博客里说。这是一个人对自身生命  相似文献   

7.
罗素曾经说过:“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我想如果把探索目光投向中国的先秦时期,他会说,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他“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先秦诸子文化的突然兴起了”。对于春秋战国时代,对于在这个时代里涌现出的诸子百家,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  相似文献   

8.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100亿元初中学校改造计划”……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调体现,让出席两会的教育界代表、委员们在这个颇有些寒意的京城早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跟失败相对)。失败——工作没达到预定目地(跟成功相对)。当你对金钱、掌声和名誉都不感兴趣时,你已达到了成功的高峰。成功者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必须一直是一个成功者。我们这个年代,没有真正的失败者,因为只要他努力过,他就没有输。成功,没有公式;失败却有一则:想讨好每一个人。如果有人告诉你“在高处很艰苦”,那他一定未曾在低处呆过。乐观的人所过的“十字路口”都是绿灯,悲观之人所见的皆是红灯;真正的智者,是一个色盲。世界上没有比健康和坏记性更快乐成功——失败@恭诚妍芫$广西桂林市长海实验…  相似文献   

10.
3月8日晚上,本刊主编孙云晓做客《人民日报》网络版的强国论坛,在网上与网友就“减负”等问题进行交流。七嘴八舌话“减负”网友天目:学校应付“减负令”怪招五花八门———如何使“减负”真正成为自觉的行动呢?孙云晓:“减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减负”提出的动机很好,但是面对的现实是非常艰难的,因为高考制度没有改变,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会相信,很多学校的老师也不相信。他们或者是一如既往地抓应试教育,或者放弃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会给教育带来混乱。网友天目跟贴:谢谢。许多基本的问题,还有待研究,取得共识网友第一波登陆部队:家…  相似文献   

11.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又未免幼稚得可笑。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又实在太堕落了。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相似文献   

12.
八月情炽     
对热衷上网的教师而言,这个暑假注定是难忘的。“新教育实验室第三次研讨会”和“《教师之友》第一期高级研修班”——新教育在线的这“两会”,使江苏扬州的翔宇教育集团成为全国网友向往之圣地。思想的收获一时看不分明,仅“李镇西之家”和“教师之友论坛”上有关“两会”的图片,就足以让没有参加的教师既大饱眼福,又惋惜不已。  相似文献   

13.
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韩国音乐的,但我非常清楚的是,我的“韩流”风和别人的不一样!从始至终,我都是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的。DANA的音乐风格、舞台形象,给歌迷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引起了我对她的关注。最令我感到兴奋的是,网上居然有一个专门为DANA的歌迷开设的论坛。因为常来这里,常和在线的一些网友肆无忌弹地聊DANA,才使我越发体会到这个和我同岁的女孩的可爱!后来随着“韩流”进一步“侵袭”,哈韩族的队伍不断壮大,来到这个属于DANA、属于我们的论坛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H.O.T和N.R.G的…  相似文献   

14.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3,(12):46-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成为全国教育人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之问。如何“建好中国式现代化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付诸行动?4月8日至9日,首届全国影子校长千校联盟论坛上,来自全国近百位教育学人齐聚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探讨这一命题。赋予教育家精神新内涵“当前,提炼和弘扬教育家精神正逢其时、意义重大。”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提案。在首届影子校长千校联盟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名校长、骨干教师、专家学者在会议发言中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教育家精神”。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精神凝聚、心理认同、价值取向、生存理念和创造动力。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必然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漂泊者,等待她的将是被其他民族同化的命运;而一个民族即使失去了物质的家园,只要她的文化火种尚在,这个民族就不会灭亡。  相似文献   

16.
对于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而言,张磊捐款事件背后的东西更值得关注:为什么他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后会在短短几年内拥有如此多的钱?这个问题表面上似乎可以聚焦于一个关键点:张磊是从耶鲁MBA毕业的青年才俊!如果我们再结合网友们针对此事件对中国教育的抨击,那么似乎就会得到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17.
蔡常青 《师道》2009,(7):109-110
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须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我们常用有学问来形容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呢?一个孩子如果不去问,必然不能答,不问不答又怎么能去学习、成长、进步?很多教育者恰恰忽视了这个问题。(美国教育专家拉法尔·摩根)  相似文献   

18.
杨木 《教育》2007,(4S):32-35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到这句话时,不仅让现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更令电视机前无数关注着两会的百姓心头一热。 义务教育是教育的一大重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围绕着义务教育问题,代表委员们就乱收费、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等等话题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韩寒 《阅读与鉴赏》2009,(11):12-13,52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出人意外地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尽管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然而,我们已经久违了“平民教育”。多少年没有听到过这个词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