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万里 《新闻界》2003,(5):48-48
过去人们对新闻的认识似乎有点失之偏颇,比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报道”(陆定一),此语不错,但理解时,把握上,往往就各自不同,如观点、问题、理念、思想算不算新闻,估计有些人常常会排斥于门外,认为这太虚、不实在、不实际,其实某些新鲜的观点、重大的问题本身就是事实,怎能不算新闻呢?比如1987年余秋里同志在解放军一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样的口号不能盲目提倡,这只是他讲话中的一个观点,当年文汇报敏锐地抓住这一句话、这一观点,单独发了新闻(见1987年5月9日文汇报),以致我每次讲会议新闻改革都会举此…  相似文献   

2.
皮传荣 《新闻知识》2005,(10):37-39
21世纪新闻媒体的剧烈竞争,催生了新闻线人。媒体对新闻线索的大量需求,使一些新闻线人开始专职化,虽然目前专职的新闻线人还相当少,但新闻实务界和理论界已有人开始提出新闻线人职业化这一观点。然而,从新闻线人目前的生存状况、基本素质和新闻行业的特殊性来考察这一问题,笔发现,新闻线人职业化之路还相当遥远。  相似文献   

3.
一、适应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新闻价值观念 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确定什么是新闻,如何取舍剪裁新闻乃至如何报道新闻事件的基本原则,属于新闻学范畴。世界自日报出现以来,新闻媒介就始终面临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如何在每日发生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中,挑选出有限的新闻来报道给受众,这就提出了新闻价值观念与标准的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级集团和个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尺度,但新闻工作者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某个标准选择新闻事实,在一定时期和一…  相似文献   

4.
邓识 《新闻传播》2009,(8):42-43
“新闻散文化”观点是著名记者穆青提出的,这一观点对我国新闻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新闻散文化”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在操作层面上.“新闻散文化”正愈来愈被人们接受.本文再次提及穆青“新闻散文化”观点.旨在挖掘这一观点对当前新闻实践的现实意义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贝骁 《军事记者》2005,(12):13-14
静态,相对静止的一种状态;静态新闻,相对于动态的一种新闻。虽说新闻业务书上只有动态新闻,没有静态新闻这一概念,但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动态,必然有静态存在。在新闻实践中也是如此,虽说报纸刊登的稿件大多是报道事物发展状况和人物活动情况的动态新闻,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稿件是以报道事物发展或人物活动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位记者对我们说,他天天报道会议,写的都是“八股文”,一年下来,连参加好新闻评选的作品也推不出,对会议新闻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了。据了解,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中,持有这一观点的还大有人在。其实,只要用心,会议新闻同样可以写出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7.
张文 《采.写.编》2022,(2):181-182
新闻舆论导向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尤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对于新闻舆论的把控和导向更为重要.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优秀的办报人邹韬奋逐步形成了一套珍贵的新闻观点,这一套新闻观点对于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守正创新有着深刻影响.本文通过探究邹韬奋的新闻观点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的启迪作用,以及从受众本位、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8.
杨立川 《新闻知识》2004,(10):24-26
新闻本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是由陆定一先生于1943年9月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中提出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闻学界在探讨新闻定义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的认识。本拟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或有错谬,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吴继善 《新闻传播》2007,(11):54-55
三年前,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笔者写的《心态新闻学》一书,提出了人的心态也是一种事实,也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也可以采写成文的观点,受到许多大学、新闻单位、网站、图书收藏和发行机构等的高度关注和热’隋推介,一些论文和书目还引用了其中的某些说法和章节,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从最近出版的多数新闻专著看,对新闻概念外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读者,当他拿起报纸来读新闻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一篇新闻如果没有足够的引起他关心的信息,那么,他就不愿意读下去。但是,作为党报,它的主要使命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新闻仅仅是提供信息,那么就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不能去指导、教育读者。在一篇新闻内,读者要信息,而编者要求读者接受某种观点,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新闻和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新闻传播有关事实的信息,而宣传提供对事实的解…  相似文献   

11.
虽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遭遇挑战,但是媒体的本质并未改变。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依旧需要拥有新闻敏感度、深度思考力和会讲故事的好文笔。本文从经济新闻写作的角度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并用一个个新闻采访实例证明了新闻用"心"写、用"脑"写、用"嘴"说的作者观点。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再次重申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往往有着天然的矛盾"的这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一味强调抢抓新闻时效性的今天显示出了新闻人的定力。  相似文献   

12.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当前很多媒体的新闻失实现象仍层出不穷,对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带来很多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新闻失实,这里面,既有新闻人对新闻真实性认识不足甚至模糊的因素,也有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等原因,认真贯彻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理念,纠正新闻失实这一顽疾,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本刊这期专题研讨,意在探讨新闻失实原因及对策,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真实的新闻不一定全可信,可信的新闻不一定全真实”,这话听起来有点蹊跷,但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确实存在。1980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钱被风刮跑以后》(通讯)写得具体、生动、现场感很强,不仅读者信,连资深评委也信,但它是假的。无独有偶,美国《华盛顿邮报》的黑人记者珍尼特·库克面壁虚构的《吉米的遭遇》获得了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与此相反,我们的一些报道,特别是先进典型的报道,因报道的绝对化、片面性等原因,而使读者心生疑窦,不相信。  相似文献   

15.
赵佳 《军事记者》2006,(10):55-55
“观点新闻”作为新闻类别被新闻界关注是近五六年的事。2000年初《文汇报》以“观点新闻”为题开了个言论性专栏。此后,相当一批报纸的版面和栏目里开始频繁使用观点新闻这种报道形式,观点新闻在新闻实践中得到了编采人员和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观点新闻的内涵基于实用性需求和操作层面意义,笔者主张侧重从新闻实践的微观角度剖析观点新闻。从一般的实践意义上理解,观点新闻就是以传播新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报道。1、观点新闻也是新闻,“观点”是一种形态的客观存在,“观点”也是一个类型的新闻事实。2、观点新闻也受新闻时效性制约,其…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的关系,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在我国摄影界引起激烈的争论,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了也没论出个所以然来.这两年在摄影界发生的一些事情和某些摄影人提出的一些观点,又引起了人们对新闻摄影和摄影艺术关系的议论,虽然不像上一次那样热烈,似乎有老生常谈的感觉,但我认为应该把问题谈清楚,因为这两者的关系摆不正确,就会在新闻摄影理论上产生误区,影响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新的新闻类别.观点新闻在新闻界被关注是近几年来的事。但发展却异常迅速。 本人认为,“观点新闻”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从一般的实践意义上理解,观点新闻就是以传播新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传统客观性新闻、公共新闻和建设性新闻等新闻理念的变迁为线索,考察了不同新闻理念所支持的媒体功能的变化轨迹,发现媒体功能发生了两次重要转型:一是从客观性新闻所支持的"监察功能"到公共新闻所支持的"民主促进功能"的转型;二是从"民主促进功能"到建设性新闻所支持的社会"建设功能"的转型。文章分析了这两次转型存在的困境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设性新闻强调赋权和弥合社会分裂的媒体功能更加适应当下的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有一个讨论小高潮。2001年《新闻传播》发表尹连根的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2002年,《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支持尹连根的观点;接着,《采写编》发表了陈力丹的《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2003年《新闻记者》发表何光珽的文章《论  相似文献   

20.
王坚 《网络传播》2004,(8):41-42
人们需要新闻,但更需要对新闻的观点。新闻评论正是体现观点的重要形式。新闻告诉人们“是什么”,而评论则告诉人们“为什么”。只有重视并搞好新闻评论,新闻网站方能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受众的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新闻网站在发展网上新闻评论时应该遵循何种规律、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