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平民化新闻与记者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娥 《新闻前哨》2004,(1):36-37
平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普通的人民”。新闻传播中的“平民化新闻”就是指普通人民的新闻。这种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普通老百姓,报道的内容是普通百姓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喜怒哀乐等等。 平民化新闻是近几年才出现的。1992年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始,到现在遍布全国各个地方电视台形成的固定的“说新闻”阵地,可以看出平民化新闻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的价值“迷离”了吗?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究其根本在于它的“平民化”本色,以平民的视角观察社会,以平民的语言表达新闻,更多的关注投给了普通百姓、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基层群众。从本质上说,民生新闻所涵盖的价值取向的根本点在于“民生”和“民主”。  相似文献   

3.
潘宁 《传媒观察》2008,(4):40-41
走“平民化”路线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经济新闻报道“平民化”,就是要求,经济新闻报道能及时反映与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并能以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报道。  相似文献   

4.
电视民生新闻强调新闻内容“平民化”的表达方式,主持人从平民的视角出发,采用与观众轻松随和的“交谈”方式,对硬性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浅出的软化加工.  相似文献   

5.
张志进 《新闻窗》2012,(4):109-109
一、在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框架下实现价值提升《现代汉语词典》中,“平民”的解释是“泛指普通老百姓”,而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指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将报道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落实于普通百姓的身上。在新闻内容的报道上,新闻的选材应围绕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报道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线电视台如何发挥传输网络优势,办好有线电视新闻?我以为,应从下面去努力:一、新闻报道平民化鉴于有线电视观众城市化这一特点,有线电视新闻报道应平民化。所谓平民化,就是用“主旋律唱民歌”的办法,从不同侧面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注意淡化一般性的会议报道和领导人的活动,将有线电视的镜头更多的朝下,把视角更多的集中在普通市民和社会生活上。有线电视新闻要从内容选题、报道对象到表现形式,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市民、贴近生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增加与平民相关的地域性新闻,报道一些轻松活泼平民喜欢的知识性、趣…  相似文献   

7.
平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普通的人民”。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就是以平民的视觉发现和报道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以百姓的角度来确定新闻的价值标准,以百姓的认知兴趣、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点作为传播内容和中心,力求把普通百姓的工作、生活、学习及喜怒哀乐等作为  相似文献   

8.
一“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都市报,成熟于2002年江苏台创办的《南京零距离》。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已走过5年的历程,并逐渐步入发展的成熟期。对“民生新闻”常有三种理解:一是从新闻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新闻评价与选择,即新闻要体现“平民化”的态度与平民意识。另外一种是被看作是区别于传统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娱乐新闻”等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是“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结合的产物。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贴近性、平民化的特点,在新闻界“攻城掠地”,赢得了不少读者的心。民生新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成为全国各级媒体追逐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要让受众爱看,让受众接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平民意识,采写的新闻要平民化.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记者要抛弃因职业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高高在上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进行平等交流的意识.所谓新闻平民化,是指在树立平民意识的基础上,以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视角来采制新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像一只巨大无形的手,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掀起了思想领域内的第二次变革。新闻评论作为对社会变革的一种及时回馈,其构成要素(论题、立论、论证和语言)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变。这种新变既是评论写作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过渡,又是由政治本位向新闻本位的回归,它使评论写作步入“平民化”的快车道。“平民化”是新闻改革中呈现出的一种崭新的审美价值。它是指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以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和平民生活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使传播和接受、社会和个人获…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方兴未艾,在操作层面上,它改变了固有的新闻模式,实行个性化、开放式的直播和长时间的杂志化编排;在传播理念层面,以平民化视角关照平民生活,实现了从精英到平民的回归,被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但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碰到不少瓶颈,出现低俗化、雷同化等现象,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宋颖 《新闻前哨》2003,(10):27-28
议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特征。新闻评论的主要任务是理性信息的传播,所要传播的道理是无形的,抽象的。要大量运用抽象思维。平民化亦称大众化和通俗化。新闻评论平民化可简述为:以平民为本位,以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所能接受的形式,评写工人、农民、一般知识分子等平民的社会生活。新闻评论平民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晚报》老百姓专版的创刊和一系列类.似新闻栏目的相继出现,“百姓新闻”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准确地说“百姓新闻”应叫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单向传播局面,立足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平面传媒的平民化趋势,的确是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许多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从“平民化的新闻表达”谈“方言说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静 《新闻界》2006,(4):74-75
对于近年来方言新闻节目的勃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语言是桥也是墙”,认为方言新闻节目消解了大众媒体普通话示范功能,不利于外地电视观众对节目的接受,而且题材也相对比较局限。但是,不容否认,方言新闻栏目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栏目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不少方言节目创造了当地收视率新高。对此,正视方言说新闻节目,理解方言在新闻节目中的性质和定位,不论对此类节目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其他节目的借鉴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言说新闻:平民化的新闻表达平民化的新闻表达,是通过平民化的表达方式来传递新…  相似文献   

16.
应瑶林 《声屏世界》2003,(11):52-52
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传播的实现者。因此,在播音创作时,把握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样式,就显得极其重要。立足主持人语言通俗化,播报语言口语化、平民化,象人们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视听轻松,可以说这种“说新闻”也是主持人语言通俗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颇具特色。但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到位的模仿,造成新闻传播中人际传播的混乱,影响了传播效果。首先,语言的抽象性和线性传播的瞬息易逝,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而在播音语言表达上,“说”的样式造成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98年至今近十年的时间里,广播电视人对“说新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使“说新闻”呈现出传播模式平民化、播出方式互动化、信息内容资讯化等发展态势。但是随着“说新闻”节目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本文  相似文献   

18.
新闻节目平民化、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各大电视媒体对平民化手法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新闻节目流程都是由编辑编好稿子再由播音员一字不落地“播”,目前,不少电台正尝试编播一体,由主持人选编稿件再夹叙夹议“平民化”地“说”出来,这就是“说新闻”。其实,“说新闻”就是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化”,这也成为时下新闻节目变革的一种尝试,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持人如何才能说好新闻,怎样“说”才能符合节目变革的需要?笔者把近两年来“说新闻”的体会总结成文,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以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广告回报,逐渐成为各地方台的强势新闻样式。它追求取材的贴近性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和共鸣,富有特色的“说”新闻方式和短、平、快的风格迎合了快节奏生活状态下人们收看的需求,大众立场、平民视点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的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这确实是新闻节目的一大进步,但是在民生新闻持续升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