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影视产业已成为国际传播提质增效的重点领域。在数字平台介入下,全球影视产业的流媒体转型正在发生,并从传统的中心国家主导模式,转向兼容不同国家文化特点、不同媒介平台属性的数字全球在地化模式。该模式在创作理念上强调全球共通价值与各国文化特性的整合,在制作体系上注重基于平台的跨国协作生产,在产品分发上通过数字平台面向不同国家精准传播,在反馈互动及衍生消费上根据受众需求实现在地化创新。基于数字平台的影视产业形构出可供多元文化协商共生的“第三方文化空间”,日益表现出赋能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充分潜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互联网掀起世界文化融合与变革的时代,网络对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巨大的重塑作用。紧跟网络技术革新的步伐,搭建系统的、符合传播规律的网络传播体系,是构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最早也最具规模的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网站中国文化网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国内外文化网站发展趋势,探讨当下如何在国际互联网时空中,搭建专业的中国文化网络输出平台,推广崭新的中国文化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亟待进一步提高。让各国民众通过了解中华文化而了解真实的中国,是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关键。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要利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需求,拓展产品形态,扩大产品产量,打磨优质产品,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助力;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文化产品的分发,得到平台的广泛推荐,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文化产品的反馈,在浏览数、收藏数、转发数和评论数等指标基础上更好地预测稿件内容的影响力,助力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正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也相应呼之欲出。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行为体。我国政府近年来特别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公共外交着眼,加大了对外传播的投入,形成了以国家传统媒体为主的对外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及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方式。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媒体平台展开信息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正成为多国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4年11月28-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和英文国际期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ICCC)》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年会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文化形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组织了两场大会发言、四场圆桌论坛,聚集了6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实践家。与会学者探讨了全球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问题,共同关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遭遇的碰撞和冲突,探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为基于新媒介的"第三极文化"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传播秩序重塑的外交视角看,数字中国建设是重要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写照,已成为展示中国道路与制度的新的典型形象。讲好数字中国的文化故事,即从本体和功用两个维度提升中国数字媒介软实力的实践路径:第一,主动跳出技术经济主义和技术理想主义的话语范畴,挖掘并阐释我国媒介化进程的社会基础与文化意义;第二,在新技术驱动的传播版图变革背景下,调用好我国“一体多元”的传播体系,通过政策手段与合作机制,以中华文化价值观为引导,吸收非公数字文化领域,形成以互联网为牵引的国际传播新功能区,全面提升我国互联网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下,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飞速发展,传统国际传播格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颠覆性变革。新媒体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无限新的可能,也为中国主流媒体"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做好国际传播的新媒体内容生产,需要深入领会互联网生态中新内容的全新内涵,以"破界出圈"的全新逻辑,做好国际传播内容的新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新疆的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离不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力共建,离不开各国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也迫切需要新疆媒体从新疆区域传播迈向针对周边国家的国际传播。新疆经济报系尝试运用传统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以经贸新闻信息传播带动文化等其他新闻信息的传播,从区域传播迈向国际传播,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现代传播体系,其特色值得探讨。一、新疆经济报系迈向国际传播的特色新疆经济报系从新疆区域传播迈向国际传播,在传  相似文献   

9.
作为互联网数字媒介融合发展的未来传播形态,元宇宙传播无缝衔接虚拟与现实空间,使用户置身于临场感更强的新媒介图景中。这种新的传播模式能给国际传播带来新路径,重构国际舆论生态格局。基于当下元宇宙发展的实际,我国国际传播需要从用户体验、科技思维和内容生产三方面重构场景,从而为元宇宙场景下的国际传播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数字文化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首先,数字技术重塑传播主体观念,再造主体实践模式;其次,数字平台与民族国家的互动定义国际传播新边界;再次,数字文化在失序与重构之间衍生国际信息流动新秩序。面对控制和博弈的数字风险,国际社会产生对数字技术的人文性反思,并延伸出数字文化抵抗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数字公域传播秩序”概念,以此指向数字文化与国际传播的多维互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互联网重构了信息传播生态,为藏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契机。随着"藏医药浴法"申请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文化迎来了传播的高光时刻。藏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题材。藏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将对增进我国文化自信、加强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凝聚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藏医药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健康传播的经典范式——"知-信-行"来探究藏医药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2.
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应在深刻认识当前国际传播新形势、新任务和新使命的基础上,创新推进国际传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加强和完善国际传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切实推动国情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转型,探索科学设置国际传播学科专业新体系。同时,要重视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的文化共情能力,强化其互联网思维,提升其跨文化传播和跨媒介叙事能力,掌握不同区域、国家和群体之间的话语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其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有效提升,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数字科技变革和传播格局演化的新态势下,文化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日趋复杂深入。全球传播格局的“多极”转向和全球性的数字消费文化生态为我国数字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文化产品获得全球受众的认同和亲近。同时,全球用户对多种媒体信息形态的需求也为我国依托数字技术所形成的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赛道,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4.
全球社会平台化的进程加速使得数字平台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传播资源由以往的传统媒体拓展到多平台、多主体,国际传播进入平台化传播的新阶段。面对重建新时代国际话语权的历史机遇,如何建设和利用全球数字平台成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课题。我国迫切需要从国际传播的平台理念、平台内容、平台技术、平台渠道、平台规制及平台人才等方面发力,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型数字平台,通过创新国际传播平台战略,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对每一位文化传播工作者而言,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快乐汉语》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面向全球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汉语国际传播类电视节目。自2009年8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总体战略背景下,分析当前赣鄱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有助于提升赣鄱文化的传播效能。该文基于孔子学院的视角,赣鄱文化国际传播面临孔子学院的平台作用未充分发挥、依托品牌孔子学院传播赣鄱文化的意识未树立、整体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短板等问题。从问题出发,赣鄱文化国际传播策略应该在提供制度保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树立品牌意识、找准内容契合点4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各国人民更加渴望了解中国文化及其价值观,对外传播的任务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为一种传播或外交国策,各国政府并没有清晰的意识与国策制定。但在各国对华文化传播方面,日本人的文化经营与文化传播意识,以及后来制定的文化外交国策,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国内各区域竞争力增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地域性、特色性文化愈发突显出其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文梳理了燕赵文化研究与传播现状,探讨在文化传播视角下,通过生命价值观的融入,进行区域协同和数字化文化资源开发,实现燕赵文化资源在区域、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整合利用,促进燕赵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20.
据互联网世界数据(Internet World Status)统计,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网民达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①。互联网在全球的扩散形成了“互联互通”的景观,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个体能够进入国际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