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其接入位置和容量大小与配电网的电压分布和特性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配电网络在并入一定容量的光伏电源后配电网络中电压分布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光伏的接入位置越靠近线路末端,线路末端电压提升的越高。而在不改变光伏接入位置的情况下,注入容量越多,整体电压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布式电源(DG)的逐渐引入,大量的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配电网中存在的DG将对配电网的结构、电压,电能质量等有重大的影响。在分布电源和变电站位置已经确定下,从配电网规划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地点和方式接入DG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通过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合适的DG接入方式将能更好的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和创造最大的效益,也为配网滚动规划提供一个重要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9,(2)
随着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及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配电网节点电压方面出发,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引起电压越限的问题,进一步采用遗传算法计算了多个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极限容量。  相似文献   

4.
小水电的接入对配电网的电压分布有直接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和小水电的接入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采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发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包Power World对福建某地区一个47节点,3电源网络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直观、形象的反映出电网电压的分布情况,研究了小水电在丰水期、枯水期接入电网位置对电网电压参数的影响,并给出了结论,小水电并网后适合接在电网中间偏末端。  相似文献   

5.
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展开研究,文中针对DG容量对传统过流保护的影响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网后在线路不同位置发生短路故障时DG对短路电流产生的助增、汲流和反方向电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9)
本文根据节点电压分布特性与配电网边际容量,提出了分布式电源安装位置的优选原则。对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量进行最优安装位置进行了判断,希望可以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分布式发电已经成为主要的趋势,但是当分布式电源与入电网相互连接之后,配电网的电压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对问题加以解决,如何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述不良影响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将以型号为IEEE33的节点配电网展开相应的论述,并且建立起一个仿真模型,对电源容量以及接入位置进行具体的研究,希望对今后的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9)
分布式光伏电源合理接入配电网可以有效减少网络损耗。针对某地区实际配电网,运用加拿大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软件CYME,通过改变光伏接入位置以及光伏接入容量对该配电网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了网络损耗在最小值时的最佳光伏安装位置以及安装容量,并将损耗直接以经济损失的形式展现出来。结果表明,光伏安装靠近输电线末端时,损耗较小;光伏安装容量需要适度,安装容量过大反而会使损耗增加;降低网损可以为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可为地区配电网规划和运行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分布式小水电由于存在管理不规范、出力不稳定等问题,其并网运行容易对配电网供电电能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发生越限。本文通过建立分布式小水电仿真分析模型,对分布式小水电的并网运行、出力程度、接入位置等因素对电网节点电压波动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将仿真分析模型集成至分布式小水电电源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理系统中小水电并网运行仿真分析功能,为制定分布式小水电并网运行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撑。系统建模本文构建理想模型并基于MATLAB软件中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并网,其接入会给配电网电能质量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DG接入配电网后带来的谐波影响,归类出三种谐波补偿类型,再基于DG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提出抑制措施,为后续进一步提出改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24)
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的接入位置、功率、因数以及容量对农网馈线的电压影响较大,同时影响并网后不同节点产生的电压值。因此,为探究并网位置与线路末端的距离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对农网馈线电压的影响及其保护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5,(24)
新能源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太阳能发电技术也在日益提升。并网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主要形式。本文阐述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以及应用分类。分析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配电网潮流和电压分布以及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讨论了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的不同位置、光伏发电系统的不同容量对电力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亮  赵志斌 《科技风》2014,(19):8-9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新型可再生能源诸如风能、太阳能等的高效利用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新能源发电是新能源的主要利用形式,然而,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G)的接入使电力系统由传统的单电源辐射网络变为复杂的多电源网络,从而,可能导致原有保护系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保护灵敏度降低,拒动,误动等。本文介绍了含DG的配电网的结构,对DG接入配电网给配网保护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一个含DG的10KV配电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电源布局可以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降低能耗。在我国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环境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被认为是传统电网的有效补充,很有发展潜力。小水电厂接入配电网,对网损、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与小水电厂的接入位置和容量有很大关系。文章基于小水电厂在5种不同接线模式下,按负荷递减分布规律,对不同容量的小水电厂接入网络中3个典型位置的极限准入容量、最优容量进行研究。采用综合评价体系分四步对最优容量进行评价,计算各方案与最优方案的海明距离,距离最小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对应容量为最优容量。文章可以为小水电厂在并网规划中的定址优容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决策。  相似文献   

15.
申冉 《中国科技纵横》2014,(22):147-147
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接入将会对配电网网络结构、电压质量及可靠性等方面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配电网的规划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就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配电网优化规划重点,实现分布式光伏电源与配电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松州 《科技风》2013,(15):39-40
小水电作为一种廉价、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IEEE30节点算例研究了小水电接入配电网后在不同的运行方式下对配电网电压变化的影响。课题采用电力系统计算软件BPA来进行分析计算,并提出小水电接入电网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分布式电源(DG)接入配电网对保护造成的影响,本文在原有阶段式电流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叠加原理,对保护的整定进行了改进。该保护方法能够自适应分布式电源的变化,在线实时计算DG向线路提供的电流。最后,利用PSCAD对一个10kv配电网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保护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分布式电源并网带来的配电网结构变化,系统的电压和网损也会随之改变。为了使系统网损得到有效改善,建立了以系统有功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并针对传统萤火虫算法在迭代后期会出现在极值点附近反复振荡的问题,引入线性递减权重来改进萤火虫算法。以含DG的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来进行无功优化分析,并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19)
针对光伏接入带来配网电压波动问题,建立含光伏配电线路串联补偿综合能效优化模型,计算最优补偿容量及补偿位置,仿真结果表明所得串联补偿方案能有效治理线路电压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20.
程丽  李鑫  项兴尧  戚永青  刘凌宇 《科技通报》2021,37(5):31-36,112
当前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电压影响分析结果忽略了光伏并网后配电网电压分布的计算过程,存在分析结果不够具体、精确的问题,提出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计算方法.根据光伏与配电网基础结构模型分析光伏与配电网结构,采用潮流计算方法对单点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电压分布影响进行计算,再通过前推回潮流计算结果判断支路功率数值分布,并根据叠加定理推算出多个光伏接入配电网电压的整体分布结果.以我国北方某城市为算例验证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电压的具体分布影响,最终得出二者间的具体、精确的分析结果,说明本文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