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用药规律.方法:以"瘁"和"瘙瘁"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收集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皮肤瘙痒内服方共165首,证型35个,涉及171味中药,药物用药频次1352次.高频药物以生地、赤芍、甘草、金银花、连翘为主.药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胃、脾、肾经为主.结论: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瘙痒以清热利湿,补气健脾的止瘁药物为主、以活血解毒祛风止瘁的药物为辅治疗皮肤瘙瘁,研究将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临床中药外用复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全面收集中药外治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临床外用中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用药规律。结果:45首方共使用中药81种。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红花(33)、伸筋草(23)、桂枝(23)、制川乌(20)、透骨草(20)。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前3位依次为制川乌、独活、桂枝、虎杖,络石藤、制草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再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形成6首中药熏洗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新处方。结论: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熏洗药物主要配伍是活血化瘀、温经通脉,祛风除湿、和血通痹及消肿止痛,且以辛、苦、温味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内服方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组方规律,进而揭示近年来中医内服方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特点。方法:通过查阅及整理近十年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方剂260首,将方中药物进行功效类别、五脏归经及五味统计,并统计各单味组方中药的使用频率。结果:清热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是其主要部分或基本组成,治则上以清热、养血、活血为主。结论:血热内蕴、血虚、血瘀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主要病机,内服方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组方原则多为清热、养血、活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叶天士治疗吐血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临证指南医案》吐血篇198个医案。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4.1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98个医案,含161味中药。使用频数排名前四位中药的分别是茯苓、甘草、麦冬、人参。排名前三位的药性分别为寒、温、平,药味为甘、苦、辛。从归经上看,归肺经、肝经最多。按功效分类,使用频数排名前三位的药物为清热药、补气药、补阴药。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最高的3组药分别为熟地-山药、五味子(100%),甘草-大枣、白芍(100%),甘草-大枣、人参(100%)。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成5类。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叶天士治疗吐血以清热补虚,固本治血为主,以补气药、补阴药居多,对当代医家在临床上治疗吐血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充分挖掘分析国医大师治疗黄疸的用药规律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黄疸及临床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基础性依据。方法:筛选相关书籍中治疗黄疸的医案,以编号、药名、四气五味、归经、功用为格式录入Excel2010建立医案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SPSS18.0进行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统计的结果。结果:纳入医案共63例,涉及164味中药,其中高频中药约34味,确定了国医大师治疗黄疸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高频药对及药物聚类。结论:国医大师治疗黄疸时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益药、理气药与活血化瘀药为主,在祛湿、利小便的基础上配合清热解毒、利水渗湿、健脾疏肝行气与活血化瘀等治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住院电子系统收集2011年5月到2017年2月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中医的辨证分型,分析其分布特点,并对治疗上所涉及的中药汤剂及院内中药制剂进行研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共有27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证型分布主要以血瘀气滞型为主,占45.8%,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病多发于40~54岁这个年龄段,占118例,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年龄段与该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的年龄段其中医证型分布仍有一定倾向性;针对该病的中药用药情况,主要以补益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及化痰祛湿为主。结论:本病多发于40~54岁的中年人群,以血瘀气滞型多见,其证型的分布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补益为主,兼顾活血、理气及化痰祛湿等。  相似文献   

7.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TDD)是传统中药剂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采用适宜的基质材料将药物组成专供外用的一类固体或半固体剂型。传统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有效成分复杂,基质在其中所占比例较大,类型单一,如软膏剂、硬膏剂、油膏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我国中药巴布剂复方龙血竭巴布剂的处方药物组成以龙血竭、黄连等云南习用药材为主。血竭(Dragon’s blood)是一种常用的传统名贵中药,素有“活血之圣药”的美誉,具有活血不伤血,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复方血竭巴布剂”是以外用制剂为研究突破口,在突出体现其“止血而不留瘀”特色功效的同时,创新性地发展了抗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应用。经临床使用验证,其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安全无毒,使用方便。处方各药物协同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皮肤烧烫伤、溃疡久不收口等。昆明市中医医院余晓玲教授主持了“复方血竭巴布剂临床前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手段,控制其药物释放,提高生物利用度,以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瑶药中妇产科用药的规律及特色。方法:对《中国现代瑶药》记载的有关妇产科药物进行查找、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用于治疗妇产科疾病的药物共111味,可分为老班药、其他常用瑶药。老班药又分"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主要治疗的疾病有月经不调、产后风、痛经、闭经、带下病、崩漏、产后虚弱等;药性可分为寒、热、温、凉、平;药味可分为酸、苦、甘、辛、咸、淡、涩、香;毒性可分为大毒、小毒、有毒、无毒、其他等。结论:瑶药中妇产科用药以"十八钻""七十二风"和其他常用瑶药应用较多,对于妇产科病症的治疗基本涵盖,可能与瑶族居民所生活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妇女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9.
巴布剂与传统的外用贴膏相比,具有给药剂量可捡,载药量大,吸收面积小,血药浓度稳定,使用方便,可反复粘贴,透气性好等优点.已成为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腱鞘炎、腰椎突出、神经痛、骨质增生、腹腔疾病、癌症等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并具备优良的柔韧性和黏着性的新型贴剂.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并在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以及內病外治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但以皮损为主,更适于外药治疗的皮肤科却研究甚少.笔者复习近三十年来巴布剂的研究文献,结合临床用药经历,对巴布剂应用的优势病症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巴布剂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