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资料,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运用等方面展开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综述,详细分析了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及不足,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很大的负担.针灸、蜂针、蜡疗、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被证实有效,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整体评分和长期预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总结各外治法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研究文献,对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景做出展望。方法:收集并筛选出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报道文献,简要阐明针刺疗法治疗RA的机制,并介绍不同的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针刺疗法治疗RA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的优势,疗效满意。结论:针刺疗法凭借其安全、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势,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具有非常优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栗占国 《今日科苑》2007,(3):118-118
发病3个月就要用药现有研究证明,类风湿关节炎在发病3个月后即可出现影像学(MRI)的关节软骨或骨质破坏,而且在发病之初这些变化可能就已经开始。因此,国际公认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窗口期为3个月,即最好能在发病3个月开始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03-I0003
据新华社东京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种蛋白质与白介素-6过剩产生有关,如果能够阻碍这种蛋白质发挥作用,就有望抑制白介素-6失调,进而对因这种细胞因子异常而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更有效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障碍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的一种慢性炎症。而白介素-6被认为是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致炎症细胞因子,其过量产生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郑金璋 《科技通报》1989,5(4):48-50
采用胸腺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聚肌胞,卡介苗素及中草药等免疫调整剂,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0例。结果:控制41例(27.3%),显效83例(55.3%),好转26例(17.3%)。本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其毒副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系统介绍和总结了我国壮、藏、蒙等少数民族医药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的进展,并提出未来少数民族医药对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过程中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科在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14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AKA)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进行检测,然后结合检测结果对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分布及三者存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两两之间在检查结果没有完全重叠的现象。结论:抗CCP抗体与RF、AKA之间及AKA与RF之间不完全重叠亦无相关性,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RA患者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要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通过现代科学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现代医学的治疗研究进展,我们意识到现急需开发一种食药同源的保健产品,既减轻病人的痛苦又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临床病例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慢作用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搜集北京协和医院517例门诊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统计主要联合用药方案。结果以甲氨蝶呤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约占71.76%,其中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或羟氯喹联用达53.9%,以雷公藤多苷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约占5.6%,以羟氯喹、来氟米特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约占10.6%,三联或以上治疗方案约占12.1%,生物制剂治疗方案约占8.8%。结论 5种治疗方案中以甲氨蝶呤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占了绝对优势,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或羟氯喹联用及雷公藤多苷、羟氯喹单用占有重要位置,部分病情控制不理想用三联或以上慢作用药物治疗方案多于生物制剂治疗方案所占比例,传统慢作用药物能控制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仅仅少数需要生物制剂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临床病例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分析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搜集北京协和医院517例门诊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统计患者主要实验室指标包括:RF、抗CCP抗体、AKA、APF、GPI、MCV。结果 RF正常占15.4%,升高大于正常5倍到10倍之间占51%,升高大于10倍以上占33.4%;抗CCP抗体正常占16.5%,升高大于正常8倍之内占21.9%,升高大于正常8倍至3200所测值占51.8%,大于所测极值3200以上占8.5%;AKA阳性及弱阳性65.8%,阴性35.2%,APF阳性及弱阳性62.4%,阴性37.6%;在抗CCP正常的患者中,MCV检测升高占68%,GPI检测正常占62.1%,升高27.9%。结论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MCV、GPI对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有难度的情况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蚂蚁是世界上是最平常最渺小的昆虫,然而它的数量在百万种以上的陆生昆虫中却是首屈一指的。除了少数专家以外,人们对它了解得甚少。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蚂蚁药用和营养保健研究,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是南京金陵老年病康复医院副院长兼金陵蚂蚁研究治疗中心顾问吴志成教授。他独辟蹊径50余年专门用蚂蚁治疗类风湿病、乙肝、糖尿病等疑难病症,被誉为中国的“蚂蚁王”。由吴志成主持科研和医疗的南京金陵蚂蚁研究治疗中心和全国地方及军内外70余家医疗协作单位应用其验方“蚂蚁类风湿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儿童类风湿110多万例,“蚂蚁糖尿灵”治疗4万余例11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疗效,为医学界认定为终生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根据吴志成的验方以野生良种蚂蚁为“君”药,佐以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名贵天然药物研制而成的治疗类风湿病的“玄七通痹胶囊”于1999年8月13日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的第一个蚂蚁药品,标志着蚂蚁药用研究登上了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独活寄生汤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独活寄生汤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随机数字表把纳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治疗;治疗组予以独活寄生汤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1疗程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DAS-28评分并采用HAQ健康评估问卷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88.33%和80%;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73.33%和61.61%。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AQ评分、DAS-28评分在治疗1个月均有所改善,病情得到控制;两组患者HAQ评分、DAS-28评分在2个月后仍继续减少,病情初步缓解,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相比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HAQ评分、DAS-28评分明显减少,病情完全控制,较本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来氟米特片可有效改善肝肾亏虚型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IL-10含量的检测,探讨其联合IL-6、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30在本院确诊并收治为类风湿关节炎的20例患者作为RA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体检中心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L-10的浓度。对患者和健康者进行比较,并对患者IL-10与各项免疫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6、RF、CRP、ESR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10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患者组血清IL-10与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IL-6呈负相关(r=-0.5151,p=0.0201;r=-0.462,p=0.0403;r=-0.743,p=0.0002;r=-0.5524,p=0.0115),表明IL-10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IL-10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检测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有助于RA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等改变,其患病率及发病率逐渐升高,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不错的疗效,湿热蕴结证为痛风性关节炎常见证型,文章拟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科技快递     
饮酒或可缓解类风湿英国一项研究首次表明,饮酒可能有助于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减少患上这种痛苦且可致残的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调查了受试者的饮酒频率,并进行了X光、  相似文献   

17.
<正>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一些植物中提取的一种二酮类物质,姜黄素的主要来源为姜科植物郁金块根、姜黄根茎、莪术根茎和天南星科植物菖蒲根茎等。现代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抗类风湿、抗凝、降脂、防止关节肿大、关节炎、保肝护肝、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消除自由基及抑制肿瘤生长等。近年来,有利用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姜黄素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的报道,林睿凡2020年报道从Web of Science下载姜黄素研究相关文献,探究2000—2019年近20年姜黄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祖国医学的痹证相对应。《内经》中有"肝主筋"、"膝为筋之府"、"手足肝之分野"等论述。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从肝论治之中医辨证的提出,主要从中医学理论基础,RA的病因特点以及RA的论治等方面加以阐述。中医学肝功能包括与RA发病相关的关节、筋脉、肌肉和脏腑,其与人体正常的气血津液代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儿童风湿性疾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一大类疾病,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如皮肤、眼、肌肉、神经、肾脏、心脏、肝脏、血液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果不幸患上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或类风湿关节炎这些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而且治疗不当,将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甚至夺走他们的生命。北京儿童医院何晓琥教授将国际上儿童风湿病科学的分类方法和先进的治疗观念应用于中国儿童风湿病的研究,大大降低了病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卓玛 《西藏科技》2003,(1):64-64
利用西藏特有的纯天然药材研制的新藏药“风炎散”经过临床实验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通风等风湿性疾病,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市场前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