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重点介绍伊犁“塔兰奇文化”的内涵、历史背景、现状及其与伊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之间的关系,提出加强伊犁“塔兰奇文化”的保护工作,发挥“塔兰奇文化”在伊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者”字的解释是:“者,别事词也,从白(?)声。”并且说“(?)”是“古族字”。可见“者”是形声字。有的古文字家认为“者”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没有出现,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古“香”字。许慎所说的“词”指的是虚词,“别事”是指区分、区别不同类事物的词。然而对于“者”字的理解,古汉语专家、学者亦不相同,有的认为是“结构助词”,有的认为是“代词”。通过古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我们认为“者”是特殊的指示代词,同时又是语气词,“者”同其他词组成的结构,称之为“指代结构”  相似文献   

3.
伊犁塔兰奇社会历史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犁塔兰奇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一支独特的重要民系。伊犁塔兰奇形成于清代,兴盛于民国时期。塔兰奇社会特色彰著,塔兰奇历史文化是伊犁地方多元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犁地方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对清代至民国(1760-1949)近二百年间伊犁塔兰奇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文化诸方面,进行初步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支那”一词出典何处?古今的中外学者众说纷纭。难成定论。有的认为与中国的特产有关,如源于“茶”、“丝”、“瓷”等;有的认为与中国古代王朝或地域有关,如源于“秦”、“滇”、“荆”等。中国社科院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徐作生经过潜心研究和实地考察,提出“支那”一词源于一座地处滇、缅、印商道连接点上的古城——支那城。  相似文献   

5.
塔兰奇形成于清代,兴盛于民国,它在伊犁地方近现代多民族移民社会形成过程中,有独特重要的地位。然而记述塔兰奇历史的著作寥寥无几,阿布都拉.霍加.木比尔《塔兰奇史》是其中的代表作。近年来,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资助下,苗普生同志组织专家对一些重要的清代察合台文献进行了翻译,《塔兰奇史》便是其中之一。笔者就《塔兰奇史》的汉译本对阿布都拉的史学思想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所选鲁迅作品中出现的“咸与维新”一词中的“与”字,有的辞典注音为yǔ,作“准许、允许”解,有的辞书注音为yù,作“参加”解,或更有注音为yǔ,而意为“参加”者,颇为混乱。“与”字的音、义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7.
清真调,即周邦彦词.周邦彦乃北宋一代名家,但古今对其词的评价,都大相径庭.自南宋直至近代,词学界对他评价一直都很高.把他说成“集大成”、“词中老杜”;解放以后.在五、六十年代,周邦彦及其词作却遭到空前的批判和否定.论者或斥之为统治者的“御用文人”,甚至有的论者认为周邦彦在词史上起过反动作用.从艺术形式上肯定清真词成就和作用者也不多见.八十年代以来,对周邦彦及其《清真词》的全面评价渐次展开、有的论者充分肯定了他在词史上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教材和语法学著作中有“兼词”说,最有代表性的兼词是“焉”。对“兼词”内涵的界说和外延的圈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兼词”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有的认为“兼词”是合音词,有的认为“兼词”是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列举各种说法的同时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9.
OVER 一词是常用词,意义繁多,主要用作介词和副词,但该词与其他词搭配使用时,又容易与其他介词如 at,on 等相混淆,本文就 over 一词的用法,举例说明。①They rejoiced at the news.②They rejoiced over the news.例①rejoiced at 意为“听见……高兴”,例②rejoiced over 意为“为……而高兴”,介词 over  相似文献   

10.
在宋人著作中,本已认定《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李白所作。但自从明代胡应麟提出异议,二词的著作权之争,数百年来一直没有休止。近年又重新提出了这一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北宋前期的产物。”有的选本将二词的作者以“无名氏”目之。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本文试作一点新证。  相似文献   

11.
耿天津 《考试周刊》2012,(76):184-184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认为经验有的是以直接方式、有的是以间接方式的得来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通过对“经验之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阅读揭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一、excited与exciting都是形容词,并且都是从excite变化而来的。在句子中都可以用作定语或表语,但它们的意思和在句中的用法有差异。excited意为“兴奋的”,一般修饰“人”;而exciting意为“令人兴奋的,使人激动的”,一般修饰“物”。例如:1)Wasitanexcitingmatch?2)AreyouexcitedaboutgoingtoBeijing?3)Look!Theexcitedreaderiscoming.4)Thatfilmisexciting.二、像这样表示情感、情绪的词很多,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带-ed的词表示“某人对某事怎么样”,带-ing的词表示“某事怎么样”。例如:1)Myworkisgettingmoreinterest…  相似文献   

13.
中日法律语言都有“裁判”一词,但日文“裁判”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中文“裁判”.因此,有学者认为“裁判”一词源自日本.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小说、词典等资料,考察了“裁判”一词在中日两国的使用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尽管西学东渐之前“裁判”一词在汉语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它首创于中国唐代,尔后为日本发扬光大,又为中国所引进成为“回归词”.  相似文献   

14.
试谈汉语中字母词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夹杂英文字母词的现象很普遍,在网络语言和新闻媒体中这种现象则更为流行。对于这种现象,学者们的态度互不相同,有的支持这种新生事物;而有的则认为这影响了汉语的地位,应当完全禁止。对于这一问题,要以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5.
完形填空最初叫完形程序(cloze procedure),是由W.L.Taylor在1953年发明的.其根据来自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Gestalt是德语词,意为“完形”,“经验的整体”。这一派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观察物体形状时.会下意识地把形状中的空缺补上去。Taylor认为.人的阅读过程也是完形的。基于这种认识,高考英语试  相似文献   

16.
前人对《诗经·关雎》中“悠哉悠哉”中的“悠”的解释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悠”应释为内动词“思”,有的学者认为应释为形容词“长、绵绵不断”.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法,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分析,确定“悠”的释义.  相似文献   

17.
“以资鼓励”和“再接再厉”这两个词从词的感情色彩来看,都属于褒义词,都有赞扬、勉励、激发之意。不同之处是“以资鼓励”一般仅是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一种奖励形式;而“再接再厉”意为:一次又一次地努力。除了有一种勉励之意  相似文献   

18.
曾柱 《培训与研究》2006,23(9):12-14
语言学上对“鬼”、“神”、“妖魔”、“上帝”这一类非现实词的词义谈得比较少。本文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语言学上关于非现实词词义研究作综述后,认为语言学学者在研究非现实词词义这一问题上分为两大派别:一方认为非现实词词义有所谓而无所指;另一方认为非现实词词义有所谓也有所指。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对于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提出了新的解释,开展了不同意见的讨论。主要是围绕鹧鸪的谐音问题,认为不是“行不得也哥哥”,而是“但南不北”。不过有的同志认为鹧鸪是指投降派,是对投降派不思收复北方故土的讽刺;有的同志则认为是象征抗战者的坚强意志,当词人听到鹧鸪“但南不北”的叫声时,更坚定了忠于南宋的心愿。  相似文献   

20.
“境界”这个词,字面意思是“土地的界限”,引伸而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境况”.古人常以“三境界”来形容技艺、学问、功夫的深浅.下面录引几则比较有名的“三境界”说:学习三境界.大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认为这是讲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有的研究者认为,这其实反映了孔子的“学习三境界”观:第一境“知之”,是对学习意义具有明确的认识,能把握学习内容;第二境“好之”,是指笃志好学,学而不厌;第三境“乐之”,是以学习为乐事,全身心投入的审美观念,是自身人格世界向“善”的升华,是在对“真”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