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人龙 《上海集邮》2003,(12):26-27
红印花8种加盖票中,以加盖小字当1元票最为罕贵,根据集邮家多年探索研究,迄今有实物或照片为凭者存世共31枚,其中30枚为新票,另1枚为销八卦戳的旧票。因旧票为仅有的孤品,我国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清代邮票目录》1997年修订本将其标价高于新票。  相似文献   

2.
丁劲松  赵岳 《上海集邮》2012,(12):32-35,2
小2分倒盖兼复盖邮票是红印花加盖邮票中非常著名的变体票。这种倒盖和复盖同时出现的"一错再错"现象在红印花小2分邮票的加盖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错票存世量不超过20枚,被誉为红印花  相似文献   

3.
(三)曾有珍邮 幸存于世 红印花加盖票中,一种绿色加盖样票,极为珍罕,前辈赐以“绿衣红娘”的美誉。另外,民国初的“临时中立”加盖邮票46枚大全套及未发行“大中华地图样票”无齿12枚全套,柯斌早年均有收藏。这一实情以前不为世人了解,今予披露,以实邮史。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成都龙泉驿邮司门口,一老头儿的邮册上见有一种加盖票,共33枚,颇为新奇,便全数买下。其中:用“建军22周年”70元区票加盖的有20枚,用“邮政总局成立100周年”100元民国票加盖的有13枚,都有单枚和竖双连两种(见图1)。购票时问老头,加盖的是什么字?老头不知道。购到后请教了一些资深的集邮者,也说没见过。  相似文献   

5.
红印花票本身不属于邮票范畴之内,但是以它为原票加盖了8种邮票,即“当壹分”、“小贰分”、“大贰分”、“小肆分”、“大肆分”、“小壹元”、“大壹元”及“当伍元”。其中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元”邮票是中国邮票中首屈一指的头号名贵邮票。为此,红印花原票也身价倍增,在二  相似文献   

6.
陈健 《上海集邮》2010,(2):41-44
万寿初版小字3分暂作半分复盖旧票(图1),销有部分蓝色上海海关日戳,记录不到25枚,旧票仅此1枚,票背上部有少许揭薄,此外保存良好,10万元。 红印花原票(图2),票幅居中,带小部分原胶,估价35-40万元。小2分重墨透印新票,带大部分原胶,背有贴痕,估价1.5--2万元,有加盖字样轻微移位的说明,落槌价18万元。  相似文献   

7.
兰青 《上海集邮》2014,(10):44-47
香港皇朝第8次·2014.4.11 港币计价,成交价含佣金15%,同公司下同 中国 1866.4上海工部大龙8分银第59版式全张3.68万元。红印花5元新,加盖下移,69万元(图1)。1949年限台湾贴用包裹票,5枚全,带下版铭方连,6.9万元。1947年东北解放区五卅小全张,图案印于背面,2.4万元。  相似文献   

8.
1960年2月,李颂平推出了他编著的"中国邮学丛书"第3辑——《小龙、万寿、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票》(图1)。此书为32开,60余页,其中红印花部分达30个页码,约占全书之半。书中,"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的内容分"缘起"、"加盖式样及种类"、"加盖之程序"、"加盖之版式"、"样票及变体"、"印刷及发行数量"、"邮戳"、"国家邮政局成立后之邮资"等八部分(图2)。编著者在书中讨论了红印花原票的命名和小1元票的性质。他说,原票"与邮票并无关系,并能称之为漏盖票,只可视作一种参考资料",他根据红印花  相似文献   

9.
陈复祥认为"小二分"是红印花诸票中唯一不是海关造册处加盖的,其版式独特,加盖字模"破损杂乱、且多错印",与其余面值的红印花加盖票  相似文献   

10.
"绿衣红娘"的学名为"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贰分’试盖样票",也称"红印花小字2分绿色加盖票"。"绿衣红娘"的名字得因于它用绿色油墨加盖在红印花原票上。这种加盖票未被采用,只是作为一种试盖样票被归于档案之中,后来因战乱时期局势动荡有少量流出。"绿衣红娘"  相似文献   

11.
关于红印花小2分倒盖票的加盖数量,笔者曾在本刊2011年第5期上撰文,从红印花原票版式特征的角度来研讨,推断出"小2分倒盖邮票的数量至少有300枚"的结论。最近,笔者在研究小2分"倒兼复"邮票的时候,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现和推论。红印花邮票每一全张为100枚,而小2分邮票加盖全格为10×2形制,因此每加盖一个全张需要分为5次才能完成。根据研究,"倒兼复"现象在小2分邮票的加盖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共计20枚(现存  相似文献   

12.
龙泉 《收藏界》2013,(1):72-73
一、民国三年交通银行“五元”券上的“此票不买日贷”戳记 “此票不买目货”票券,是民国三年交通银行发行的火车图案,加盖“天津”的五元券,后盖上三枚“此票不买日货”戳记的货币。分别是:正面中间右侧竖排“此票不买日货”,左侧六字分右左竖排,每排三字“此票不买日货”,背面中间位置戳记与正面左侧戳记同(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13.
周炜良在列文斯顿主编的《邮学季刊》1952年第1卷第2、3期中,用近20页的篇幅连载了《中国1897年印花加盖票》一文(图1、图2)。他认为这些用未发行的3分税票加盖形成的邮票颇为有趣,亦特别受集邮爱好者所喜爱,且不说其中产生了几种公认的稀世珍品,其加盖版式也各有特征,很值得研究。粗分的话,红印花加盖票可以分为大字5种和  相似文献   

14.
赵人龙 《上海集邮》2003,(10):37-37,F002
红印花加盖邮票中,面值最高且数量较少的当5元邮票中,发现有倒盖变体一种,数量约占当5元票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曾在福州、天津、琼州和梧州邮局出售。本期介绍一个贴用这种倒盖票的实寄封(图1),与上期介绍的当5元正盖票实寄封一样,收件人莫斯和寄件人帅哲尔都相同,但所付邮资稍高,即多  相似文献   

15.
岚卿 《上海集邮》2015,(2):44-45
(续上期)1902.8.22苏州寄瑞士欠资封,贴蟠龙1分,销02.8.22苏州汉英戳,上方为T加圈欠资戳,香港4分作海外邮资,销上海8.25英国客邮戳与I.P.O方戳。到瑞士补贴欠资票10分与20分各1枚,盖9.28瑞士Mouden到达戳,2.2万元。民国蟠龙加盖宋字"中华民国"15枚全,新票1—1.1万元;加盖楷字"中华民国"15枚全,新票1.1—1.8万元。光复纪念12枚全,新票1—1.4万元。  相似文献   

16.
部编邮票目录对“改5”100元/16分票的加盖全张枚数历来标注为50(10×5)枚,实物与之相悖。笔者前就收藏此票20(2×10)直长连,近获全张200(20×  相似文献   

17.
红印花八种加盖邮票陆续发行的时间几乎长达一年之久。其中面值最高的当5元票发行最迟,此票通常不在邮局窗口出售,绝大部分由邮局在汇票上"汇银数目"栏内贴用。1899年第一版《大清邮政章程》中文版中在第四章"发售邮票"中列明发售的邮票共半分至5元共十二种,以后条文也均称为"邮票"。但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本刊上期介绍了当5元横四连邮票,现继续介绍号称"红印花四宝"或"前四宝"之一的红印花当5元倒盖邮票。 按当5元邮票加盖数量虽在5000枚以上,但至今存世量仅数百枚,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或更少是倒盖变体,此种倒盖票已知在天津、福州和琼州邮局使用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邮票中被公认最珍贵的是“红印花”加盖小字当1元,在20世纪40年代时统计,存于集邮家手中的仅20枚左右,目前已发现者增至31枚。因其是著名的珍品,居于华邮前四宝之首,一般集邮家难以获得,只能在大型邮展或重要拍卖会上得瞻风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邮票史上,红印花原票是"谜一样的邮品" --它原来的使命是作为晚清海关复出口派司制度完税凭证上的背胶印花,但自1896年9月18日在英国印竣并运交上海江海关之后,印量达100万枚的红印花原票却没有一枚当作印花使用过。它具有国名、面值和齿孔, 但它并非邮票,却荣踞清代珍邮"前四宝"之列。有确凿的海关档史资料证明红印花原票共印了100万枚,后来用作加盖暂作洋银邮票只加盖了近65万枚,尚有35万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