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瓦卓玛 《西藏科技》2011,(3):12-12,37
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有原始人类居住,在新石器时代,西藏高原出现许多氏族、部落,他们互不统属,各自分散,多元发展,谓之“小邦”。史籍记载西藏有“二十五小邦”,后又有“十二小邦”及零星的“四十小邦”。随着各氏族、部落相互战争,彼此兼并,多元汇聚之势不断增强,从吐蕃王朝兴起前雅隆河谷吐蕃部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吐蕃部落伦理文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2.
经历过氏族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始部族,普遍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植物之间存在一种特别关系,甚至认定本氏族就是起源于这种动物或植物的,这种动物或植物就是神圣的祖先和保护神,  相似文献   

3.
高征宇 《金秋科苑》2010,(24):171-172
早在四千多年前,印度河流域就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牧业与手工业为辅的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阶段。然而如此发达的文明,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民众放弃了豪华的城市,不明去向,仅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思。现今对印度河文明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对位于印度河下游的莫亨焦达罗遗址和上游的哈拉帕遗址两个中心遗址以及周边小城镇遗址的考古发掘。透过这无数残破的砖块,我们仍可聆听到其向我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中华第一村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南约2.5公里处,经中国科学院测定距今约6925年,以树轮校正距今为7600年。查海遗址面积近3万平方米。现已发掘1万平方米,挖出排列密集的60座房址,在房址内发现9座墓葬,从房址制式布局和类型来看,它是一处大规模的氏族群  相似文献   

5.
图腾与禁忌     
原始氏族把某种动植物或其他物体当作自己氏族的标志、图徽或象征,认为这种物体同自己有某种血缘关系,这种物体就叫图腾。  相似文献   

6.
高关中 《百科知识》2011,(20):60-62
奇琴伊察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是墨西哥最负盛名的玛雅古城遗址,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灿烂的玛雅文明是美洲印第安三大文明之一,与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齐名。  相似文献   

7.
图腾崇拜实际上是自然崇拜(或动植物崇拜)与鬼魂崇拜(或祖先崇拜)互相结合起来的二种宗教形式.就其崇拜的直接对象来说,是自然物或动植物,而就其崇拜的观念采说,都具有鬼魂崇拜或祖先崇拜的内容.图腾崇拜产生于原始氏族时期,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自然物或动、植物之间有着血缘亲属关系,于是把它们当作神灵或自己的祖先去崇拜,成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图腾,既是一个氏族.的崇拜对象,又被当作该氏族的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屋脊的沧海桑田,青藏高原的冰雪世界,已经在全球变暖之下出现消融迹象。而西藏地区古建筑遗迹"伏"于青藏高原之域,若高原冰雪消融,会首先受到影响。西藏民族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探索要双管其下。全面监测青藏高原冰雪世界、保护西藏古建筑遗迹,迫在眉睫。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聪华教授致力于西藏地区科技发展数十年,他认为充分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全面监测高原冰雪环境,采用数字化保护技  相似文献   

9.
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巴松措湖属于国家4A级风景区,是西藏著名的旅游胜地,巴松措湖又名措高湖,‘措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青山绿水再加上青藏高原那湛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朵,构成了宛若童话般的景色,雪卡水电站就位于工布江达县巴河干流上巴河镇上雪卡及下雪卡村之间,地处"西藏巴松湖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因此环境保护的要求相当严格,本文简要介绍了雪卡水电站营区在风景区内的绿化及排污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22-722
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邓涛研究员为首的中外科学家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西部高海拔的札达盆地发现一个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其中包含了已知最原始的披毛犀。他们根据来自西藏的新化石材料证明,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不是人类存在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和阶级产生才出现的。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由原始氏族社会发展为奴隶制社会,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道德教育逐渐萌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家宁 《科教文汇》2009,(12):74-75
道德教育不是人类存在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和阶级产生才出现的。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由原始氏族社会发展为奴隶制社会,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道德教育逐渐萌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建兵 《百科知识》2009,(11):51-53
二里头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夏朝都城遗址,距今4100~3700年。二里头是我国文明进入青铜器时代的标志之一。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很多中国之最,如最早的宫城、最早的车辙以及中国龙的出现。二里头文明兴起于何时?衰落于何时?又曾经有过怎样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壮丽的西藏高原上星罗棋布的大小盐湖构成了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资源最丰富的盐湖群。湖泊总面积2.4万km~2,占全国湖泊面积的1/3,在已考察过的123个盐湖中发现40多种盐类矿物,大小柴旦湖和扎仓茶卡的天然硼酸盐沉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其锂硼含量之丰富,举世罕见。扎仓茶卡位于藏北阿里地区革吉县境内的别若则—恰果断陷盆地西部低洼处。湖面海拔4400 m,气候干燥,日照充足,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3倍。扎仓茶卡由3个湖组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朝全 《软科学》2009,23(8):69-73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轨道。生态文明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向量;"天人合一"则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于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之间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6.
张若冰  江卫华  刘瑞 《西藏科技》2022,(6):25-28+34
西藏高原地理环境下孕育了西藏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城镇文明及其人口结构,根据西藏第7次人口普查与《西藏统计年鉴2020》中的西藏人口数据,对西藏地理环境下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及其近年来西藏人口的发展、人口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西藏人口处于成年型晚期、人口性别比较为波动以及人均寿命增加的同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与死亡率增长下滑等结论,并认为西藏人口必须同高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相协调,才能保证城镇更宜居、居民更幸福。  相似文献   

17.
西藏必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地方经济,因此生态经济是西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西藏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劣势,进而论证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对西藏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推进西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推动当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为古蜀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青铜纵目人面像可能是古蜀先民祭祀时木质或石质或泥质人像佩戴的青铜面像,应是祭祀时的重要主体。青铜大立人像具有明显的祭祀特征,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其"环管状"手势应为祭祀或巫术需要,可能反应了古蜀先民原始的宇宙观。青铜神树应是巫师或祭司在祭祀仪式上用以沟通天地的道具,是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可持续进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系是银河系边缘的一个中等大小的恒星系。人类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位置、大小和温度都适中的一颗行星。地球上极其罕见和宝贵的条件组合蕴育出生命的进化。生命的进化已有3.5亿年的历史,可分为生物进化和人类文明进化两个大阶段。生物进化速度极其缓慢,要以亿年为时间单位;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它有一个越来越大的加速度──原始文明以万年,农业文明以千年,工业文明以百年为单位。图(1)显示的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曲线,起初一直是平缓的,但最近300年陡然上升。 我们讨论“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20.
西藏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是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西藏自古就有灿烂的科技文明,进入21世纪以来,西藏的科技事业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农牧、生态、地质、交通、信息等领域成绩斐然,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文章全面梳理了21世纪初西藏科技发展历程,总结、分析了西藏科技事业发展状况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西藏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