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第二中学,座落在名闻遐迩的越秀山南麓应元路,前方有壮丽著称的中山纪念堂,后面有宽阔雄伟的越秀山体育场,山顶有巍然屹立的镇海楼(俗称五层楼)和中山纪念碑遥遥相对。校园内外,树木葱茏,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青少年学习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2.
去过南京中山陵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山陵祭堂的门额上。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手书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两字赫然居于正中,与我们平时所熟知的“民族、民权、民生”的排列顺序中“民权”居中的格局并不一致。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以为,或许是国民党(或孙中山)认为,在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都已经或者部分地、局部地实现.唯有民生主义是中山先生终生奋斗的目标.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所在吧。  相似文献   

3.
6月15日,阿里地区在狮泉河烈士陵园举行孔繁森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孔繁森烈士纪念碑矗立在烈士陵园中心,纪念碑上刻有“孔繁森烈士之墓”七个红色大字,主碑两侧树有两座碑,碑文为“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烛恋雪城置民族事业重如岗底斯山”。  相似文献   

4.
出南京中山门,路分三岔。一条是通杭州的公路干线,一条是通中山陵的林荫大道,另一条贴着六百年古老的城墙根悄悄地向北延伸。沿着这条僻静的路走不多远,便到了中山植物园。中山植物园,是我们国家经营得最早的一所植物园。它建于1929年,迄今已有五十二年了。中山植物园,背倚紫金山,面对秦淮河,左傍中山陵,右带古城垣。这里地临亚热带北缘,是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之处;无霜期二百五十天,是南北植物引种驯化的理想场所。几千亩耕地的植物园,有丘陵,有平原,有沼泽,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栽培试验,都不难找到合适的地方。一九二九年,孙中山陵墓落成之年,也就是中山植物园筹建之时。划定了一片荒地,开辟了一些苗圃,盖了八十四平方米的办公、科研用房,当时定名为“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  相似文献   

5.
3月28日至4月1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30多人的国民党参访团来到大陆。这是56年来,中国国民党首次以政党名义踏足大陆。3月29日,他们拜谒了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江丙坤说,饮水思源,没有先烈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成果。他用3个词表达了他在广州的感受,“感动、感激、感谢”。随后,江丙坤一行在孙中山逝世80周年之际,赶往南京中山陵和北京孙中山先生衣冠冢进行拜谒。在南京,江丙坤道出心声,我们大家应该以中山先生为师,共创两岸双赢局面。他还挥笔题字“破冰之旅”。3月30日,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说,江丙坤副主席率团来访,开启…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从建筑材料 ,建筑空间布局 ,建筑的发展过程 ,建筑的价值等方面对中西方建筑进行比较 ,由此可以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上、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美籍华裔林璎,1959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81年,越战退休军人纪念碑在美国征集设计方案,林璎独特的设计在一千多位应征者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被采用。而此时,林璎还只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次年,纪念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落成。林璎以中国字“人”(形似英文字母“V”)作为设计纪念碑的形式,用黑色花岗岩做墙面,反映出四周的树林、草地、纪念建筑和寻找姓名的人们。也表选出58209位依序铭刻的姓名,在历史中应有的地位及永垂不朽意义。越战纪念碑是纪念作品的代表作。由于林璎取得的杰出成就,耶鲁大学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目前林璎在纽约从事建筑和雕塑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西古代建筑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从建筑材料,建筑空间布局,建筑的发展过程,建筑的价值等方面对中西方建筑进行,由此可以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上、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拜谒中山陵     
王霆 《教育文汇》2011,(9):58-58
终于有机会拜谒仰慕已久的中山陵了。天阴沉沉的,没有下雨,倒也暗合了拜谒的氛围。在陵园的人口处一下车,远远看见一座三门冲天的花岗石牌坊,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大字,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  相似文献   

10.
松江区中山小学是古城松江的一所名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03年松江“兴新学”初的景贤书院,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学校现有51个班级,2680多名学生,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小学之一,2003年又组建了中山小学教育集团。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爱国育人、科研兴校”的传统,改革不断深入,学校越办越兴旺。  相似文献   

11.
中山陵是我国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中山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逝世于北京,遗体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葬于南京东郊钟山中山陵内。钟山高达456米,周围约30多公里,是南京近郊最大的山。因山岩现紫金色,故又称紫金山。钟山峰峦起伏,蜿蜒如龙,有“钟山如蟠”之势。中山陵位于钟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正中的山坡上。中山陵依山建筑,座北朝南,面积约八万多平方米,全部用花岗石和钢筋混凝土等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意图 随着广州“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 的改革步伐,广州的城市建设越变越美丽。此活动能让孩子加深对广州“中变”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地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第一首歌颂毛泽东的诗一九二九年,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四十三岁)在上海生活时,曾作诗一首云:神列峰头墓草青,湘南赤帜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他在诗末自注:“两列宁”是指孙中山和毛润之。“神列峰”后人注释是指南京紫金山中山陵所在地。...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市中山小学创办于1928年,位于中山陵脚下,是南京市唯一一所以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经过90年的风雨春秋,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师生千余名。学校遵循"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确立"自强、求实、博爱、争先"的校风。为了宣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学校一直坚持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深入研究,积极搭建书法特色课程,力求全方位实现"中山品牌"。  相似文献   

15.
词语是除字以外最小的语言单位。在交流思想过程中,词语不仅能够表达一个概念,而且能够表达一个简洁完整的意思。斯大林说:“词汇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越纷繁,那么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确切地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包括成语),以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为此,在词语教学中,需要做到三个关注。一、关注“词性” 当前,小学语文已经完全不讲语法了,“词性”当然成为能不提尽可能不提的内容。但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习作教学中,对“词性”的分辨、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孩子对“的”“地”“得”的差别几乎无法区分,混淆使用。要弄清三个“de”,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学习词性。需要学习的词性最主要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有了这三种词性的知识,就可以把“的”“地”“得”放置在恰当的词语的后面。现在有些流行性的语言,往往混淆了词性。请看一则人民网新闻:《广州再出奇葩建筑》—“积木大楼”耗资50亿元。继“铜钱大楼”、“铅笔大楼”、“橡皮擦大楼”后,广州位于海珠区琶洲会展经济核心区的一座奇特大楼又引人关注……这里介绍的大楼应当是“奇异”的大楼,而作者把它称作“奇葩建筑”,完全是弄错了词性。因为“奇葩”一词词性是名词。在这里,“奇”是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是花。“奇葩”一词词义有两个:一是珍奇的花,如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春兰秋菊呵竟放奇葩,熏风永驻呵吹绿天涯!”二是比喻出众的作品,如碧野《名城颂》:“(《丝路花雨》)这朵鲜艳多姿的艺术奇葩,给死者以怀念,给生者以欣慰。”按照词语搭配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名词不能修饰?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意图随着广州“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改革步伐,广州的城市建设越变越美丽。此活动能让孩子加深对广州“中变”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地萌发爱家乡的情感。本活动主持者由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担任,活动对象是某  相似文献   

17.
中山陵游记     
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了南京。在南京时,选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了雄伟壮丽的中山陵。 去南京之前,爸爸已多次给我讲过中山陵。爸爸告诉我,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如今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象征,是南京最引人入胜的景点之一。爸爸还说中山陵的雄伟壮观非同一般,谁见了都会肃然起敬。爸爸的话激起了我对中山陵的向往。为此我专门读了有关中山陵的介绍,知道这座雄伟的陵墓是1926年奠基的,1929年建成。设计师叫吕彦直。中山陵是园林武陵墓,由广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等组成。它占地130公顷,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这次去南京亲眼目睹了中山陵的风采,果真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18.
在讲解分析《巍巍中山陵》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时,有些同志往往很欣赏文中的“生动说明”,赞语较多,认为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穿插描写,增添了该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中山陵的巍峨雄伟景象得到了形象生动的说明,读起来能引人入胜;面对该文中的“平实说明”,则不怎么看重,讲解中多半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认为“平实说明”过于单调、平板,读起来乏味,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没有什么可多讲的。我认为这些看法有些不公,值得探讨。 (一)离开平实说明,就不能展现中山陵的雄伟庄严景象。作者给该文的标题冠以“巍巍”一词,其用意就在于要突现出中山陵的雄伟高大。要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必须将中山陵如何雄伟高大作具体的数字说明。于是,作者紧扣“巍巍”一词,首先从所要说明的主体事物——中山陵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入手,选取能突现中山陵雄伟高大的具体而确切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导刊》2010,(8):F0003-F0003
东风西路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该校座落于广州市的政治、文化中心、闻名遐迩的中山纪念堂、著名的越秀山、省政府及市政府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20.
徐茵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4):7-8,11
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一代建筑宗师吕彦直,其籍贯有山东东平县、安徽滁县(滁州)、江苏江宁(南京)三种说法。实际上东平县是吕彦直远祖生活的地方,江宁是吕彦直青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滁州才是他真正的籍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