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对译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讨论翻译时,译者不能仅仅关注文本或语言,应该进行文化转向。社会文化包含了语境因素、历史因素、传统因素、政治因素等等。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译者。社会是历史变化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诞生不同的社会环境,自然会带来不同的政治背景。政治因素对译者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着眼于中国的翻译,重点关注近代、新中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文化中的政治因素对译者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张谷若对《还乡》的翻译为个案,运用操纵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试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探索译者在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下的译材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说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被动性和主动性,提出应该充分肯定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读是一种客观存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翻译中文化误读成为现实的先决条件,社会文化系统中的诸多因素如历史政治背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以及文化意象的表达浓缩在译者身上,通过他的翻译实践产生影响,造成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诗歌审美的主体.在诗歌翻译中如何再现诗歌的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具体诗歌意象的翻译来诠释诗歌意象的翻译过程本身是译者对原诗歌意象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因为译者个人的审美趣味深刻地影响着译者每一次的审美体验中意象世界的生成.译者这种审美趣味,必然受到反映其时代、民族、文化教养、文化传统、习俗的社会审美趣味的影响.译者作为审美主体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其审美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译者审美趣味对诗歌创造性翻译有其积极的意义,体现了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个人审美情趣和意象翻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周诗岩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3):110-112,125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即必须把译者放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研究当时的规范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是怎样约束译者的行动的,从而给予译者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即必须把译者放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研究当时的规范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是怎样约束译者的行动的,从而给予译者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翻译规范是指译者翻译行为的规律性。翻译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然受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制约,翻译规范研究在翻译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翻译作为一个复杂的交际活动,译者在这个活动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即使在同一社会翻译规范的规约下,对于不同的译者,其主体性的发挥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译本的生成,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可以将翻译视作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的过程。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翻译规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视域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译者翻译的实质。译者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由译者的文化意识、历史意识以及读者意识决定。本文基于视域融合视角,从这三个方面对译者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化的传递和交融。而译者作为某种社会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社会人,对本国文化及外来文化有着一定的心理认知,这种文化心理认知会影响翻译策略的运用。通过研究翻译策略和译者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译者从文化视角提高翻译实践水平,为未来的文化交流奠定翻译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自研究以来,明确了"译者中心"地位,译者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对译者的研究多集中于"译者中心"、"译有所为"、"多维适应选择"等问题,译者的能力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译者中心"出发,探讨了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在翻译生态环境下译者应当具备专业能力、双语能力、社会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和策略能力这五种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史料记录的不甚全面,以及历史上多个版本的描述,使得人们对于《老子》一书产生了诸多疑问,由此产生了战国派和春秋派,围绕《老子》一书的思想、语词以及所涉及的历史史实等对其所产生的年代进行了争论,这些争论表面上是对史实的争论,但同时表现出了争论者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启示人们对于史实的证明要从实际出发,多方求证,务必得出全面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鲁迅杂文对汉代历史特别关注,在运用与汉代相关的史料时,既追求史事的本真性,也重视对汉代伦理观、法律制度、社会风气、文化遗产及文化人物的价值评判。正是由于鲁迅对汉代历史的深刻理解,其杂文中的个别论断甚至表现出史学研究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因素的文学,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内质和禀赋。同时,又接受着同时代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气质。元杂剧的“爱情剧”与“神仙道化剧”就从两个不同侧面充分表现了深深打上元代社会与时代烙印,与传统儒学精神完全不同的特殊文化气质。正是这种文化特质,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剧坛奇葩,从而造就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14.
咸丰同治时期是近代史上中法之间教案不断发生与发展时期,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文化和外交的原因,而教案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传教士以侵略中国的本国政府为后盾,既在经济上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造成生存危机,又在政治上危及了统治秩序,造成社会危机、民族危机。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文化差异,在中国和英语本土国家,单词的社会文化意义或指代必有不同。通过探讨单词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论述了社会文化意义的交际价值,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充分理解和正确运用单词词义在达成成功交际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语言跟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英语主要变体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英语离开英国本土来到其他国家之后,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产生了许多变体。这些英语地域变体虽然传承了英国语言,但在新的自然环境中他们大量创造与借用新词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英语变体受到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自然环境对英语主要变体(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影响,不仅能感受到语言的变迁.领悟自然环境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能了解一些英语文化,加深对英语词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赵佳佳 《海外英语》2012,(3):163-164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不应仅仅比较两种文本在语言形式上是否对等,或是怎样对等,也应探索与翻译过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社会作用。结合勒弗维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这一方面对赛译本《水浒传》原文选择的背景进行分析。从而证明,翻译者的研究重点应从片面的关注文本内部因素逐渐转向对文本外部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进行适当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冷战对峙向合作对话的转化.越来越呈现出了“本质对立”与“发展合作”同时并存的发展态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价值目标和运行机制的不同使之对立与生俱来;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发展的跳跃性,社会主义首先诞生于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无论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还是在社会发展的完善程度上都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要取得最终优势还必须大力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再一方面,在全球化时代,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发展合作”将成为两制关系的一种理性的选择,并且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进程将在“对立”与“合作”的博弈中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共党员标准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员标准问题上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承认党纲和党章作为发展党员的首要条件和原则 ,坚持“思想上入党”要求 ,并根据党历史任务和地位的变化 ,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党的章程和纲领 ,体现了一贯性、与时俱进以及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性辩证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全球毒品控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又与美国禁毒外交活动休戚相关。以禁止为主旨的毒品控制体系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确立,既是国际强权政治实力交替的趋势所在,也是国际禁毒舞台上始终存在的大国主导权之争的必然结果。探析全球毒品控制体系演变过程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影响,不但可以了解体系发展的历史足迹,还将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国际政治本质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