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从文学发展史这一角度来探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主要以下面三个阶段来说明女性如何由客体变为主体:(一)古代文学中,女性主要以创作客体的身份出现在文坛上;(二)现代文学中,女性逐渐作为创作主体出现在文坛上;(三)当代文学中,女性站在创作主体的地位上来描写女性自身。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时代的文化产品中,充斥着一种关于女性幸福故事的营造之风,这几乎构成了一种女性幸福神话,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性别意识形态意蕴:一方面女性主体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恣意张扬,另一方面女性主体又在不经意间向消费客体悄悄滑落,而最终女性立足的依然是"在家里"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男性华裔作家致力于打破种族歧视性的定型化形象,重塑具有阳刚之气的新型华裔男性形象。而女性华裔作家站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聚焦于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又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结果出现了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以致这些作家之间产生摩擦。本文对华裔男女作家在建构主体意识过程中所分别采用的言说策略进行了对比和辨析,笔者认为华裔男女作家应携起手来,自觉抵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偏见,以对性别、种族、文化的共同关注为己任,张扬族裔文化特性,丰富族裔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黑人女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还在政治上、文化上都处于权力的边缘地位,沦为失去自主性的非人存在。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创作实践中依托黑人女性的特殊经验,坚持"女性主义"的行动策略,将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置于文本的中心主体位置。其作品深刻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所遭受的多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性霸权社会中建构自我的艰难历程,彰显了黑人女性鲜明的女性自我主体意识和对平等的两性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家园曾是女性写作批判的一个焦点,反叛家园似乎是女性获得独立的主体身份的标准姿态,而实际上眺望家园乃是女性写作更为深层的心理和文化的背景。但女性必须以主体的身份进入未来之家,在人性发展的更高层次上追求两性的平等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铁凝各个时期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提出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才是女性真正的觉醒,是女性精神家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男性形象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 ,男性作为别具意义的性别主体 ,为女性所设计、刻画并演变出一系列复杂形象 ,展示了女性主体精神的内在统一历程 :从呼唤理想男性到发现真实男性 ,最后在嫌弃、失望及至复杂情感中放逐男性世界。不同阶段的男性形象的模式 ,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女性意识及时代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高静 《职大学报》2007,(3):37-40
在近代女性文学的影响下,在秋瑾女士的感召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20世纪初中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文学家,她们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凸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和性别意识,形成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9.
"私小说"在其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受到越来越多女性作家的关注,在写作主体已被女性可以把握的现代文学中,她们把写作视野与女性命运的发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用非常私人化的写作表达对世界的体认,其中不乏对女性解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创作表明,有关历史叙述,女性写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强烈的现代意识使她们与正史写作之间展开了反诘互动和探询,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突进宏大的历史叙事内部,通过主体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去发现历史盲区以及权力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在历史中的真实.除了作家的创作个性,文本还显现出某些叙事策略的相似性.历史、时间与性别相互缠绕纠葛,在时间的幻境中体验女性性别符号化的历史悲剧宿命,历史叙事的脉络绵延在女性对时间与性别敏锐的生命感觉中.  相似文献   

11.
石楠的女性传记小说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其创作主体自身有着清醒的性别意识,其选择和塑造的女性传主和其他女性形象都显示了自觉的女性意识。其创作代女性发言,替女性正名,让蒙尘千年的女性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视界中的毕淑敏散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女性主义的视界来观照毕淑敏的散文,可见出其矛盾和迷惘努力超越传统社会性别,却不自觉地回归到男性中心主义;呼唤主体意识却常浑然不觉地陷于客体地位;表现女性的主体意识的缺失,却不明就里。总之,她的散文透露出了她尚缺乏对女性整体的深入的思考、她的现代女性主义意识的欠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性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尚需时日,尚需努力。  相似文献   

13.
叶尔克西的散文塑造了草原女性这一主体形象,并以草原女性的本真视角展示了女性根本特质—母性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草原女性和性别、自然及母性光辉的解读,分析叶尔克西对女性和自然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台港女性书写的现代进程与意义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台港女性的乡愁、言情书写是在"五四"女性写作基础上对于传统式女性书写的发展与超越;她们对于现代化的悖论和世俗生活原则认同的书写,显示了现代人文精神幽微、复杂的内在底蕴;在女性主义影响下的女性书写则以张扬自立自强的新的女性意识,反映女性在多元化的现代价值境遇中生命存在的复杂情状而展现出全新的现代品格.当书写主体变成女性时,由于历史经验、道德记忆和现实感受的深切,其叙事观点的核心还变成了有主体意识的人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审视与关怀.这种"根源于女性在道德上所关心的东西"和"妇女心理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关切"的关怀伦理基点上的创作,显示了台港女性创作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向度,扩大与丰富了女性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位于西和境内的漾水河是西汉水的源头,其流域至今还存有独具特色的乞巧文化.传统农耕社会及女性地位的低下造就了西和乞巧节是一种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女性人格的安全阀.周期性的地位逆转让长期生活在三从四德观念下的西和女性存有一丝慰藉,并为她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起到了保护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当代西和乞巧节已经转变为全体女性的狂欢节.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西和乞巧文化出现了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严重影响乞巧节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三代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命运映照当代社会中女性生活的多样形态。《应物兄》中有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被规训与物化的女性、反抗男权的叛逆女性和圣洁而苍白的“理想”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阐释,可以发掘隐藏于社会中的父权结构与男权意识,揭示女性主体意识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与重构。  相似文献   

17.
"自我认同"是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性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必由之路,女性认识自我首先是从身体开始的。从现代性的角度探讨了女性身体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为女性建立一个独立而坚强的性别主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中 ,沉睡了几千年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了。首先是女性自身的“人”的意识的觉醒 ;其次是女性的自由平等权利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女性审美意识也开始突破封建的“妇容”观 ,蕴涵着男女平等的可能 ;崭新的爱情婚姻观念大胆突出自由选择与“先情后性”的立场 ,冲决着传统的两性伦理秩序 ,饱含着女性自由发展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大学生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是未来社会的实践主体。本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视阈下,探寻对当代女大学生进行现代女性意识培养的五个途径:加强理论教育引导,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自我教育,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20.
女性是政治生活的重要主体。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的偏见、繁重的家庭劳务和不健全的干部培养选任制度等客观因素以及生理心理制约和参政意识不强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女性领导在职业发展中遇到诸多困境。解决我国女性领导发展困境,要从提高女性领导素质与参政意识、打破传统文化偏见、健全干部培养和选任制度以及家政事业社会化等方面入手,以便促进我国女性参政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