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结构对称语义不对称的"大+名"与"小+名"构成非对称性配对"大/小+名"结构,该结构相对于对称性配对结构而言是非典型现象,有其特定的成立条件。条件之一是"大/小"在量的属性上从表示量的幅度引发出表示量的端点;条件之二是"大/小"分别以客观量度义和主观评价义与名词搭配,或均以主观评价义与名词搭配。当"大/小"修饰称谓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等带有极端等级性特征的名词时,产生主观评价义。揭示非对称性配对"大/小+名"结构的准入条件,有助于深化汉语核心形容词"大/小"的语义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1年山东理科卷第22题的第(1)问:直线l与椭圆x2/3+y2/2=1交于P(x1,y1),Q(x2,y2)两点,△OPQ的面积是61/2,证明:x12+x22和y12+y22均为定值.本题从两个动点出发,基于三角形面积的不变性,证明与动点有关的两个定值.行文简洁,引入深思.常规解法主要涉及直线方程、弦  相似文献   

3.
陈波 《数学教学》2012,(2):29-31
题目(2011年高考山东省理科第22题)已知动直线l与椭圆C:x2/3+y2/2=1交于P(x1,y1)、Q(x2,y2)两个不同点,且△OPQ的面积S△OpQ=(61/2/2),其中O为坐标原点.(Ⅰ)证明:x12+x22和y12+y22均为定值;(Ⅱ)设线段PQ的中点为M,求|OM|·|PQ|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1.化为同底数后比较例1比较84与47的大小.分析由于两个幂的底数8和4都可以化为2,所以先把这两个幂化为同底数,得84=(234=212,47=(227=214.所以84<47.2.化为同指数后比较例2比较233与322的大小.分析由于两个幂的指数中,33是11的3  相似文献   

5.
先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59页习题2.2,B组第一题:甲、乙两选手比赛,假设每局比赛甲胜的概率为0.6,乙胜的概率为0.4,那么采用3局2胜制还是采用5局3胜制对甲更有利?教师教学用书给出了这样的解答:每局比赛只有两个结果,甲获胜或乙获胜,每局比赛可以看成相互独立的,所以甲获胜的局数X是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1)在采用3局2胜制中,XB(3,0.6),事件{z≥2}表示"甲获胜".所以甲获胜的概率为P(X≥2)=P(X=2)+P(X=3)=C32×0.62×0.4+0.63=0.648.(2)在采用5局3胜制中,XB(5,0.6),事件{X≥6}表示"甲获胜",所以甲获胜的概率为P(X≥3)=P(X=3)+P(X=4)+P(X=5)=C53×0.63×0.42+C540.64×0.4+0.65=0.68256.可以看出在采用5局3胜制对甲更有利.长期以来,这个答案在教师与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争  相似文献   

6.
题目已知直线l与椭圆C:x2/3+y2/2=1交于P(x1,y1)、Q(x2,y2)两不同点,且△OPQ的面积S△OPQ=(61/2/2),其中O为坐标原点.(Ⅰ)证明:x12+22和y12+y22为定值;(Ⅱ)设线段PQ的中点为M,求|OM|·|PQ|的最大值;(Ⅲ)椭圆C上是否存在点D、E、G使得S△ODE=S△ODG=S△OEG=(61/2/2)?若存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史书中的亲属称谓有辈份、性别、血缘、婚姻的差异,表示次第有"伯(元/长/大/世)/仲(中)/叔/季""次/后(两者之后者)/中(排行居中)/少/幼/小""次/后(两者之后者)/中(排行居中)/少/幼/小""N""N""第(弟)N""第(弟)N"四种形式,表示数目有"无"四种形式,表示数目有"无""有""有""N""N""有(凡)N""有(凡)N""""N""N""N人""有N人""有N人""NN人""NNN""有(凡)N""有(凡)NNN""""""等""N姓名等""N姓名等""N姓名等N人""N姓名等N人""N姓名凡N人"十三种形式,既能表示确数也能表示概数。  相似文献   

8.
先看这样一道题:已知x1、x2是方程x2+x-1=0的两个根,求代数式(x12+2x1-1)(x22+2x2-1)的值.大多数同学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的:原式=(x1x22+2x12x2-x12+2x1x22+4x1x2-2x1-x22-2x2+1=(x1x22+2x1x2(x1+x2)-(x1+x22+6x1x2-2(x1+x2)+1.再以x1+x2=-1,x1x2=-1代入,计算出结果为-1.由于上述变形较繁,容易出现失误.实际上,本题可利用方程根的定义轻松解决:因为x1、x2是方程x2+x-1=0的两  相似文献   

9.
安阳县西南部地区由于高山丘陵的阻隔,当地方言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独具特色,与河南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都有所不同。调查发现此方言点存在着许多特殊的程度副词,如"嗐/xai^33/、专/tsua^33/、可/k‘e^33/(碟)、瞎/ie^33/、将/tiaη^214/、□/saη^33/、大/t ^214/、端/tue^33/"等。主要从语义差别、语法特点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来探讨这些特殊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0.
今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的填空题的命制缺憾颇多.1试题缺乏科学性第13题设二项式(x-a/x1/2)6(a>0)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A,常数项为B.若B=4A,则a的值是<sub><sub><sub>.根据浙江考试院提供的答案a=2.解由条件得A=C62a2,B=C64a4,由B=4A及a>0得a=2.以上推理过程中把"C64a4"当作展开式的常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母子三角形"定理及其在解竞赛题中的应用,供初中师生参考.1母子三角形定理如下图,已知P为AABC内的任意一点,EF//BC,KS//AC,GH//AB,记S△PKE:S1,S△FHP=S2,S△PGS=S3,S△ABC=S.求证:S=(S11/2+S21/2+S31/2)2.  相似文献   

12.
柯西不等式是由法国数学家柯西最早发现的,因而被命名为柯西不等式.由不等式2ab≤a2+b2,这里只要令a=a1b2,b=a2b1,便可得到,二维的柯西不等式为(a1b1+a2b22≤(a12+a22)(b12+b22),而等号成立时就是完全平方公式,这时a=b,也就是a1:a2=b1:b2.n维的柯西不等式为:设a1,a2,…,  相似文献   

13.
(2)(2)1/2,一个典型的无理数前面,我们已经证明:(2)1/2不是有理数,也就是说:(2)1/2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2)1/2是什么数呢?它同有理数有没有关系呢?让我们先做一些推算:因为12=1,1比2小;22=4,4比2大,所以(2)1/2是介于1和2之间的数,即  相似文献   

14.
(7)用连分数表示无理数我们知道1<21/2<2,这个不等式说明:21/2的整数部分是1,还有一个在0,1之间的小数部分.又因为21/2=1+(21/2-1)这个等式说明:21/2的小数部分就是21/2-1.  相似文献   

15.
例1 49的平方根是7.分析凡正数都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根,所以49的平方根是7和-7.例2 91/2=±3.分析91/2只表示9的算术平方根,等于3.例3 41/2的算术平方根是2.分析41/2=2.所以原题实际上就是求2的算术平方根,应该是21/2.  相似文献   

16.
用1过渡     
例1比较1.80.6与0.81.6的大小.解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得1.80.6>1.80=1,而0.8<sup>1.6<0.80=1,所以1.80.6>0.81.6.例2计算(1+cot15°)/(1-tan75°)的值.解因为tan45°=1,所以(1+cot15°)/(1-tan75°)=(tan45°+tan75°)/(1-tan45°tan75°)  相似文献   

17.
<正>一、由因式的分解引发逆向思维例1(1/25-1/25-1/23)2(8+21/23)2(8+21/215).分析大多数学生是从先算平方,再按多项式法则展开、合并这一常规解法.注意到8+21/215).分析大多数学生是从先算平方,再按多项式法则展开、合并这一常规解法.注意到8+21/215这个式子的结构特征,这个式子能"分解因式"成(1/215这个式子的结构特征,这个式子能"分解因式"成(1/25+1/25+1/23)2,故原式等于(1/23)2,故原式等于(1/25-1/25-1/23)2(1/23)2(1/25+1/25+1/23)2,此时再逆用积的乘方公式即可.解∵8+21/23)2,此时再逆用积的乘方公式即可.解∵8+21/215=5+3+21/215=5+3+21/215=(21/215=(21/25)2+(1/25)2+(1/23)+21/23)+21/215=(1/215=(1/25+1/25+1/23)2,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年6月第1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5页"1.5.2科学记数法"一节,有一道例题如下:例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 000,57 000 000,-123 000 000 000.解:1000000=106,57000000=5.7×107,-123000000000=-1.23×1011.笔者认为,此处的"1000000=106"是不妥的,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应该是1000000=1×106.原因有以下几点:1.书中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像上面这样,把一个  相似文献   

19.
例1已知3x-31/2y+z=0,求证y2≥4xz.分析待证的"y2≥4xz",类似于"b2≥4ac".现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3x-31/2y+ z=0"中的"x,y,z"由通常的主元地位降至参数.而"3X-31/2y+z=0"中的3=(31/2)2,给我们提供了"二次"与"一次"的关系,于是本题可  相似文献   

20.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核心公式有两个: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vt=v0+at以及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x=v0t+1/2at2.有了这两个基本公式,就可以根据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其他公式.比如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t2-v02=2ax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t+v0)/2=vt/2.这些规律实质上是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t、加速度a、位移x和时间t这五个量的关系.具体应用过程中,一般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