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文章,大主题;角度小,主题深,这是在目前传播媒介激烈竞争中,许多报纸记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地方报纸的记者要做到这一点尤需努力。回顾我和陈宗安采写《五百扶桑客,夜宿农民家》一稿的过程,对此深有感受。这篇稿件8月15日在《无锡日报》一版刊出后,  相似文献   

2.
小文章,大主题;角度小,主题深。这是在目前传播媒介激烈竞争中,许多报纸记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地方报纸的记者要做到这一点尤需努力。回顾我和陈宗安采写《五百扶桑客,夜宿农民家》一稿的过程,对此深有感受。这篇稿件8月15日在无锡日报一版刊出后,18日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左上方《现场短新闻》中加框刊登。稿件共600字,主要的新闻事实是:日本508名客人夜宿江苏省江阴华西村农民家庭。我们在当天上午得到这一信息后,觉得有新闻价值,立即赶往华西。车在下午3点多到华西,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华西村静悄悄的,全然不见以往那种接待外宾时的大轰大嗡景象。我当时就想,这恐怕也是新闻,是华西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之一,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找了个村干部一问,说是已接待10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这次只是人多些而已。他说话的口气很平常,不像那种大事临头的样子。而我想象中,这个320户人家的村子要接待500多外宾过夜,肯定忙得不  相似文献   

3.
旧闻中有新闻线索报纸做新闻,十分看重一个新闻事件或一个新闻人物的“首发”,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非首发”常常被认为是旧闻而为人不屑。其实,旧闻中也能发现不少新闻线索,这就是报纸新闻资源的再利用。传统报纸对非首发稿件存在偏见,但是很多新闻类的周刊靠的就是对一些已发的动态新闻进行深度发掘来打市场。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很多都是对近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度发掘,但还是吸引了大批读者。又如现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异化是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极端的表象是高考前后一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患得患失的悲剧,在一些媒体上都曾报道。2005年4月25日,《武汉晚报》头版刊登了《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一文,选择的就是家庭教育异化的这一主题,从这一方面来说这是条人所共知的“旧闻”。然而,文章一出,引起极大轰动,网上、媒体热议一片。  相似文献   

4.
葛松 《军事记者》2012,(1):48-49
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胜任本职,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各种不同手法表现新闻的能力。特别是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新闻事件、表这新闻主题。刊登于2011年4月2日《火箭兵报》三版头条位置的《坑道走来俩博士》一稿,就是因为善于以小见大。通过一件具体事件反映出了一个带有共性的新闻主题.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在报社月评中被评为优质稿。4月7日,稿件被《解放军报》的“军壤视界”专版转载。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周报记者如何同其他传媒的记者进行较量?我的体会是,只要在采写新闻时打破常规思维方式的束缚,周报记者依然可以在新闻竞争中一争高低。仅以91和912两年为例,我累计发表在《青年报》、《生活周刊》上的新闻稿为176篇,其中有42篇刊出后,被中央及省市级报纸电台转摘(播),另有11篇稿件在《青年报》和《生活周刊》上发表后,引起新闻界普遍关注。如去年12月11日,我发表在《青年报》上的《数十项专利成果被外商买走》一文,新华通讯社一位高级记者看后,即找上门来找我细谈。很快这篇新闻被新华社看好,作为新华社发稿,于今年2月7日同时出现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等多家中央级报纸头版上。这天,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将新华社发出的《外商争购上海专利技术》一稿,列为头条新闻播出。  相似文献   

6.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成了“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者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者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  相似文献   

7.
我采写并发表在徐州矿工报上的仅有227字的通讯《夜宿吉普车》,获江苏省企业报1995年好新闻奖,原因就在新闻篇幅虽短,“却内涵丰富,发人深思,可读可信”。现就这篇稿件的构思,谈谈自己的感受。 其一,立意高远又含而不露。我在采写《夜宿吉普车》过程中,没有越俎代庖。只字没提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廉洁自律之类大话。始终坚持用感人的细节来烘托主题,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去感受、回味,自然地得出  相似文献   

8.
去年,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时候,鄂州日报正式启动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暨第十次"记者夜宿农家"活动。30名编辑记者又一次深入农村,再摸农家情,再写农家人,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火热的田间,在静谧的乡村,记者与农民朋友的手再次紧紧相牵。2011年"夜宿农家"活动的主题是"探访家庭农场促进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9.
邓县广播站青年记者钱明绪4篇稿件,先后在省、地1986年优秀新闻稿件评选中获奖。今年3月,3家新闻单位分别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这4篇稿件是:消息《邓县出现一家农民个体医院》、评论《粮食定购合同制亟待完善》、通讯《唢呐声声送金匾》,分别荣获省、地广播电视厅(局)优秀稿件一、二、三等奖。精神文明论文《更新观念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获《南阳日报》征文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小报的记者。小报版面小,因此要求记者和通讯员写的稿件也要短小。大概由于这个缘故,我与新闻中的“小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通讯是新问报道的一种写作体裁,是新闻园地中一枚引人注目的鲜花。在报纸和广播中,它与以消息为主体的其它各种新闻体裁相配合,使报纸版面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广播节目办得更为生动活泼。一天,我在萍乡市湘东老街见到这样一种热闹的场景:湘东镇机关办公大楼的门前,停着一辆小轿车,小轿车头面上披着一朵斗大的红花,在锣鼓和鞭炮声中,许多人将两个胸前束着红花的农民簇拥上车,我好奇地问:这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告诉我:这两位农民一个是养鸡专业户何成明,一个是养鱼专业户彭  相似文献   

11.
五月二十四日是河北日报创办《昨日新闻》专栏一周年,这个专栏是省市报纸设立短新闻专栏中创办较早的一个,受到读者欢迎。该报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办好“昨日新闻”》的短评中说,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昨日新闻》时间性很强,稿件处理流程短,这就更需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12.
马全应 《青年记者》2006,(14):39-39
报纸刊发的新闻是经记者加工呈现给受众的,新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记者的印记,这是正常现象。然而,笔者在编辑稿件、阅读报纸时发现,有的记者仿佛在新闻稿中“刻意”表现自己,不恰当地存在于其作品中。这种情形往往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接受,也降低了新闻的品位。笔者愚见,记者  相似文献   

13.
11月6日《华商报》“都市新闻”刊发一条《员工灶上煮狗食副总不赔礼员工告上庭》的消息报道。两天之后,我报新闻中心给编辑中心发过来记者采写的这条消息,很显然这条新闻已滞后,尽管消息的内容比《华商报》刊发的消息还要详实些,编辑中心还是把稿件退还给了采写的记者。接过被“枪毙”的稿件,记者感到十分委屈,这是个典型“共源性”新闻,早报记者和《华商报》记者是同时得到新闻线索的。11月6日是周末,正赶上我们休息没有报,所以让《华商报》抢先发稿了。《华商报》抢先发稿,俗话说“抢先上市的果子未免有些酸涩”。对类似…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1日起,衢州日报要闻版推出了“夜宿乡村”新闻专栏。从已见报的10多篇报道和多篇言论来看,它集中体现了一个“走”字,并且通过“夜宿”这一行为,凸显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会议新闻稿件在报纸新闻中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会议新闻除了党政方面的报道,还有各部门、各行业、总结表彰会、交流会、团体活动等。总是让记者们风风火火去赶场。而主办方希望记者随时随地都能够到场并积极进行新闻报道,其结果往往是各种会议新闻充斥着报纸版面,组版单调,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这不仅降低了报纸稿件应有的鲜活和高质量,还造成了读者对会议稿件的强烈反感心理,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据了解,目前各地级市的报纸版面,全年新闻稿件总量中有70%左右为会议稿件,并且在报道中都曾或多或少的出现过上述现象,因此,会议稿件如何创新,真正发挥会议新闻的采写作用,已成为报刊改革的重头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据本届亚运会开赛之后的一个统计资料,截至1990年9月30日晚,在册的境外记者2410名,以日本记者人数为最多,达659人,仅次于东道主,超过了日本体育代表团的人数,这还不包括影视记者。就整个记者分布来看,无论在影视广播领域,还是在摄影、文字方面,日本记者都占绝对优势,而且到会也最早。就日本国内来说,《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五大报自不必说,共同社、时事社、NHK 也是“不请自来”的,甚至一些地方报纸、县级(相当于我国的省级)报纸也都来了,比如《北海道新闻》《岩乎日  相似文献   

17.
政文记者在采访中遇到最多的新闻要数会议报道和领导讲话了。时间一长,司空见惯的东西多了起来,记者也习以为常,“见多不怪”了。于是,就会议报会议、就讲话报讲话的例行公事般的报道便见诸报端了。久而久之,读者也不愿意看这类模式化的枯燥报道,就报纸本身来说也不欢迎这类僵硬的稿件。 《王乐泉请农民兄弟放心》 (见1996年9月15日《新疆日报》)一稿之所以获得大家的好评,并被评为新疆日报编辑部9月份的红旗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跳出会议抓“活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上海新闻界出了两则内幕新闻,一是某大报一骨干记者将电脑储存的几百篇稿件像消磁一般消掉了。好在编辑部补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据说该记者已被开除出记者队伍。二是拿到5月24日某晚报,发现《今日论语》上刊出的《小徐与老徐》似曾相识,我好像哪里见过。刚巧旁边有人记得该报一两天前刊过此文。我急忙找出22日的报纸,果然在头版同一位  相似文献   

19.
《陕西农民报)是《陕西日报》的农村版.是中共陕西省委指导农村工作的一张党报。这张报纸自1953年5月1日创刊以来,历经沧桑,特别是改对开大报以后,他们坚持改革创新。“‘为农民服务,替农民说话.帮政府解难”,报纸的质量和编辑记者素质不断提高。在迎接跨世纪的挑战中,《陕西农民报》在新任主编吴保恒的带领下,大胆开拓,规范管理,实现了经营创收和办报质量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作为指导全省农村工作的一张党报,《陕西农民报》过去由于对编采人员写好稿、出精品组织不当,因而在全省获奖稿件不甚多。1996年下半年以来.吴保恒出任…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1995年第一期刊载童兵教授文章《报纸由谁唱主角》,读来颇多启发。童教授的文章侧重于探讨当前的报纸杂志化的问题,但我以为,在注意报纸各种专栏、专版增多,防止报纸杂志化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中的非新闻倾向。翻开我们的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头题、二题、三题稿件极少昨日讯(除了会议消息、领导人活动等),甚至本周、本月的新闻都很少,常见的时间要素是“几年来”、“近年来”、“去年以来”、“年初以来”……。占据新闻版的大部分稿件是生产报道、经验报道、典型报道以及会议动态、讲话摘要等等,其中大多数稿件很难与杂志报道区别开来,有的甚至难以区别于工作报告和总结。新闻版的非新闻倾向,主要源于将新闻与宣传对立起来。这使得新闻版甚至是“要闻版”缺乏较强的新闻性。报纸,特别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