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让他多睡一会儿吧,你爹太累。”母亲便不再说什么。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的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两个鸡蛋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  相似文献   

2.
两个鸡蛋     
这篇小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贫困家庭里的动人故事,释放出的是沉甸甸的至爱亲情。被辛苦、劳累铁链一般牢牢锁住的父亲,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儿子心疼承受重负、坚忍执著的父亲,噙着泪把鸡蛋轻轻地放在父亲床头。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就更撼人心魄了:假装熟睡的父亲趁儿子不备,把床头的鸡蛋塞进包袱;柱子检查包袱时,为两个圆圆的鸡蛋而生疑惑之后,又把鸡蛋放在父亲的床头;而当柱子一路辛苦跋涉到校时,包袱里面躺着的两个鸡蛋让他触电一般呆住了!父与子在“推让”鸡蛋之间,擦出了父怜子、子爱父的人性火花。  相似文献   

3.
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让他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母亲便不再说什么。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的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支撑着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追问自己:“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题记曾读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故事很简单,却饱含人生哲理:女儿在学校遇到了麻烦,回家后向父亲抱怨环境的不公。父亲听后,默默地把女儿领到厨房,然后烧了一壶水。父亲先把胡萝卜放入沸水中,取出后让女儿看——胡萝卜变软了;继而,父亲又把一个鸡蛋放人沸水中,依然让女儿看——鸡蛋变硬了;最后,父亲把一些咖啡豆放人沸水中,很快,整壶水变成了棕色,屋子里散发着咖啡的清香!父亲问女儿:“你认为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相似文献   

5.
爱迪生从童年开始,就对一切感到好奇和新鲜。他5岁那年,有一次,看到院子里有一只黑母鸡正在孵鸡蛋,就把母鸡赶走了,自己坐在鸡蛋上“孵”起来。母亲见了,问他:“你在干什么?”他说:“我代替母鸡孵鸡蛋。”母亲笑着把他拉起来,他回头一看,小鸡没孵出来,倒把鸡蛋坐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小说、剧本创作中常见运用明暗双线连结的写法,从而推动情节展开,使之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引人入胜。细读余光中先生的诗歌《乡愁》,惊喜地发现其竟也极其巧妙地运用了双线连接艺术,使《乡愁》既具诗歌特有的洗练隽永,又兼小说、剧本的生动迷人,实为难得。试作赏析:(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诗人以“邮票”这一意象为明线,把“我”与“母亲”连为一体。其实真正连接“母子”的还有一条线,这就是“亲情”,可称之为“暗线”。也就是说,通过“邮票”这一明线和“亲情”这一暗线的共同作用,把“母…  相似文献   

7.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0)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而著名。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母亲是一个农妇。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喜欢绘画。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学绘画,从师于安德里亚·罗奇。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没有教他如何创作绘画作品。他只是要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画了几天鸡蛋后,有点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你为什么不教我新东西呢?”老师回答道:“别以为画鸡蛋是件简单的事情哦。”达·芬奇说:“每天画鸡蛋真是很枯燥啊!”老师回答道:“你看,…  相似文献   

8.
韩小丫 《成长》2006,(11):30-31
40岁那年,父亲才有了我。按照家乡的风俗,要给左邻右舍送红鸡蛋。父亲兴致勃勃地去市场买鸡蛋,煮熟后把每个鸡蛋都染得通红,一早起来就提着一大篮鸡蛋到附近几栋楼挨家挨户敲门送。在别人陌生疏离的目光里。父亲响亮地说:“我有了个宝贝千金,6斤6两.出生于早晨6点,最吉利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秦海婴 《早期教育》2006,(11):24-25
不知不觉我已经做了三年母亲。三年前的一个电视剧片断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一个4岁的美国男孩打开冰箱踮起脚尖想拿一个鸡蛋,结果鸡蛋掉在地上,碎了。中国保姆急忙拿起抹布跑过去想擦拭干净,却被男孩的母亲制止了。母亲对男孩说:“阿姨刚把厨房打扫干净。这是你弄脏的,你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男孩于是自己拿起抹布把流在地上的鸡蛋擦拭干净。接着,男孩再一次打开冰箱去拿鸡蛋,中国保姆又急忙上前想去帮他,却第二次被那个母亲制止了。保姆疑惑地问:“他个儿不够高,再把鸡蛋摔在地上怎么办?”母亲很严肃地反问保姆:“一个鸡蛋和孩子的自信心相比,哪个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吴晓琴 《云南教育》2003,(28):35-37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展开情节。先写“我”年少时家庭生活拮据和父亲的梦想;接着写“我”看见中彩的父亲开着一辆奔驰车,却不高兴,母亲解开了“我”的谜团,父亲愉快地把奖品交还给同事;最后写“我”成年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通过孩子的眼光和心理来衬托父亲开阔的心胸,用母亲的话来表现父亲的人品,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受到“父亲”行为的熏陶感染,懂得如何做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二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积累好词佳句;三是用自己提…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节,母亲节,俱是亲情节。我们以时间之笔刻下这样的标记,来让它留下印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亲情,它是我们生命中拥有的最珍贵的情感之一。这一生,我们会拥有多少这样的真情呢?母亲沿着大客车边窄窄的小路一溜小跑直奔车门,父亲紧随其后。车还没有停稳,售票员不满地吆喝着:“离车远点!离车远点!”  相似文献   

12.
小说散化是对写实小说、情节小说的突破和超超,它体现了现代散对现代小说的影响和渗透。沈从散化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的散”,体现出散成的疏散、自如和结构上的跳跃多变;另一方面是人物和事件的“不散”,体现出浓郁的抒情性和人物塑造的写意传神。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之友》2003,(1):61-61
著名导演陈凯歌首次执导的一分钟公益广告片《橘子》还没有播出就引起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陈凯歌的名人效应,更因为它传达的主题被认为是在质疑“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教育价值观。两位著名导演,两部公益广告,两种教育价值观此片情节简单。西北农村女孩告别乡亲去城里读书,临走前,父亲送她一个橘子,握着饱含亲情的橘子,女孩对父亲的背影依依依不舍。这时画面打出字幕:“一个橘子有多重?”几年后,女孩报考美院,在考场门口遇到了一位卖橘子的老人,在她走进考场前,—场大雨从天而降,女孩赶去用一把伞为老人和两筐橘子挡住风雨,…  相似文献   

14.
舍伍德·安德森在短篇小说《鸡蛋》中成功的塑造了“我”的父亲这样的一个屡遭失败和挫折的一个畸人,《鸡蛋》也是被公认为他的最好的两篇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小说中通过“鸡蛋”作为象征物来展现人物命运的这一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对于人物的塑造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大多数科技小论文一样,本文也遵循着“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这一结构模式。但在“发现”部分,小作者较好地运用了记叙这一方法,把发现的过程写得生动而有情节过程,有了记叙文的生动性。在“解决”部分,小作者也较清楚地讲清了原理,让我们看懂了一个鸡蛋捏不碎、两个鸡蛋却捏碎了的道理。只是,这部分的叙述在条理上还有一点不足,如果能把“人们利用拱形的这一原理”的内容放在“两个核桃也能将它们捏碎”之后,就更好了。因为“一个鸡蛋……”和“两个鸡蛋……”是同一原理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叙述更恰当些。  相似文献   

16.
对比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和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调第头》两部伤口进行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两部作品在故障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安排上有极其相似之处,同样描写了父亲对女儿的深情和女儿对父亲的忤逆不孝;两位你亲都年老体弱,面对女儿们的无情无义都呼天抢地咒骂女儿,后来都是悲惨地死去,但由于伤口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环境以及道德规范的不同,两位作家在表现父女之间感情和义务的冲突这样一个共同主题时,又必然表现出复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庄保雷 《教书育人》2014,(12):71-71
案例背景:“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呵护。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挑熟鸡蛋     
孙瑞泽 《作文》2022,(41):11-12
<正>讲桌上放着两只鸡蛋,老师问我们:“这两只鸡蛋中有一只是熟的,一只是生的,谁能挑出熟鸡蛋?”何铮脱口而出:“把鸡蛋的壳敲破就知道啦。”老师摸着他的头说:“太简单了,谁还有别的办法吗?”我说:“用鼻子闻就能挑出熟鸡蛋,因为熟鸡蛋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老师把鸡蛋递给我:“你闻吧!”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科学发展领域中,数学、逻辑都引入了模糊的概念。绘画、音乐所创设的模糊境界给人带来无尽的艺术的思考。在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对某些文学语言的模糊认知与理解。譬如诗句“母亲糊进窗棂的忧愁,父亲挂在屋檐的叹息。”母亲把忧愁为何“糊”进窗棂?父亲为什么把叹息“挂”在屋檐?再高明的老师都无法教会学生在这个时候用这个“糊”、“挂”表现母亲的忧愁,父亲的的叹息。  相似文献   

20.
快手小删     
有一种爱叫父亲母亲 王月,母亲节!六月。父亲!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脖友”发的一条“围脖”: 世上只有两个最疼的消息:一是父亲辞世,一是母亲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