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礼明 《快乐阅读》2011,(26):121-122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戏说"历史的手法,来创设历史教学的新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活思维。但"戏说"历史须遵循如下原则:尊重历史的原则、适度"戏说"的原则、学生适应、参与的原则。"戏说"可结合学科知识、流行歌曲、传统文化形式、时政常识等多种形式展开,可引起学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历史活动课应该说是历史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教学的特色之一."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人和事,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死"讲历史或讲"死"历史.历史活动课既能避免这一不足,更能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去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去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把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乐学活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新课标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为此,教师将努力使学生体会历史学科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习历史的价值,增进对历史的理解,增强学好历史的信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情境"走进历史新课程,让学生可以拉近和历史的距离,从而主动去亲近历史.  相似文献   

4.
广东卷第26题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了对学生历史研究意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体现了与高校历史教学相衔接的特点。在以往的历史试题中,我们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复述、再认等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而"运用能力"则主要集中在对比、概括、论证、综合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历史研究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历史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环境下,把互联网的资源、工具、思维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点评",这将是"互联网+教育"时代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神入"历史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置身于过往的历史情境之中,并在"那个"情境中了解、观察、体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把握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历史是关于"过去"的学问,怎样"以史为鉴",怎样"神入"历史,怎样达成目标,注意哪些事项,不能不为广大教师所注重。下面,笔者就如何"神入"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成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历史、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些活动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一些再现的历史情景给学生印象会更深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本文就从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意义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通常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课堂是历史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战场"。因此,如何在这一"战场"中做好领导工作,并组织好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历史教师就要综合多种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得学生自主投入到历史学习活动当中。对于此,将针对如何在课堂45分钟之内形成高效历史学习课堂,并保障学习质量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通过师生、生生互助互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能够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后期,"神入"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历史思维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被引入到英国的历史教学领域,随后"神入"一词由西方历史教学界传入我国。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即为神入教学法。下面我以《新文化运动》为例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神入"教学法。一、利用图片、故事、音乐、影象资料"神入"历史为了帮助学生"神入"历史,运用一些历  相似文献   

11.
辛永英 《教师》2014,(7):49-49
正历史教学目前面临着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带入历史现场?如何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如何教会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游览历史遗址或者参观历史文物等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历史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游览历史遗址,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历史。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历史是"过去的"东西、不可能"重演",从而忽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求,得出结论.要厘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纲要"课与中学历史课、大学本科历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历史"课以及"概论"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促进"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历史细节论证历史逻辑的方法来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使用地图,可以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历史,了解历史现象、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解决教学疑难杂症,把零散的历史知识由"点"变成"线",再形成"面",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的历史教学改革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依据学生的智力,还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因此,掌握学生心理以及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历史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从研究"奖惩心理效应"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谢幼雪 《考试周刊》2013,(68):131-131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可以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等营造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这可以达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历史学科"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但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假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促进他们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历史,并提高各种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假设"的作用,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刘霞 《教师》2014,(28):80-80
正中学历史教学进行多角度教学设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多样化、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多角度地探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风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收集整合历史资料,在评价描述历史事件、人物  相似文献   

18.
正在很多学生眼中,历史就是枯燥的代名词,很乏味。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着——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历史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更快更主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在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历史课堂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受到了历史教学的魅力。一、多媒体教学利于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存在于过去的"时空"。从"时"来讲,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学科。历史学科的博大精深,使历史学习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当今的历史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影响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作者在历史教学中尝试走"温情路线",以"走心"的教学设计,唤起历史浓厚的人情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历史首先是感性的,因为历史背后站着"人";历史也是理性的,因为历史的力量还在于点燃学生的思想——以历史思维洞察过去、思考现实、瞻望未来;历史还是诗性的,历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要触动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然而,在当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却是枯燥的年代数字、苍白的事件经过和程式化的历史评价。学生喜欢历史,却对历史课堂、历史教材敬而远之。我们并没有让学生都能"理性地看待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走过的历程",不偏激,不"愤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