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基于7省2 293个农户的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农户提供的农业技术服务,并以化肥、农药为例,分析农户的技术信息来源。结果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给农户提供大量技术培训,但政府农技部门主导农业技术服务的局面仍未改变。不同类型服务组织在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时存在分工。除了自己经验是农户首要技术来源外,农资经销店与企业超过政府农技部门成为农户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来源,而生产大户、农民合作组织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在农技推广方面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2.
陈儒  孔英 《资源科学》2022,44(7):1405-1421
推动农户参与“双碳”目标建设,发挥其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 “大国小农”的现实背景出发,采用自下而上的评价视角来考察农业低碳生产的绩效水平,通过多角度控制农业碳计量技术的不确定性,选取多产出Translog距离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农户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低碳生产技术效率在农户经营主体中的改善途径。研究表明:①调研区域农户在低碳生产粮食作物上具有15%的潜在增产空间,产出情景和方法模型的变异对低碳生产技术效率估计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②在不同类型粮食作物之间,模型估计的生产前沿和技术非效率影响因素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中,土地规模、土地细碎化、老龄化和非农就业均对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产生了非线性影响。提升农户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家庭剩余劳动力转移,降低农业社会化服务购买成本,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的采用率。  相似文献   

3.
黄炎忠  罗小锋  李兆亮  刘迪 《资源科学》2021,43(8):1605-1614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使得农户兼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分化的重要趋势。本文基于长江流域湖北、江西和浙江3省822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利用IV-Tobit和门槛效应模型论证了农户兼业对粮食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从时间、资金与技术要素投入解析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农户兼业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非线性影响,农户兼业时长超过8.35个月时,兼业行为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②短期兼业与县域范围内近距离兼业将有助于粮食生产效率提升;③农户兼业行为主要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资金与技术投入来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因此,在客观认识和接受农户“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兼业身份的同时,不仅要鼓励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还要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长时间兼业农户退出农业生产。研究结论可为充分客观地评价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农户兼业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荣  朱西慧  刘婷  易小兰 《资源科学》2018,40(4):707-718
土地租赁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河南省延津县331个胡萝卜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倾向值匹配估计法等计量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被调查地区胡萝卜种植户技术效率异质性特征明显,技术效率介于0.41~0.98之间,平均为0.85,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土地转入行为的微观决策受到户主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种植经验、家庭务农人数、距农资市场距离和是否存在非正规信贷约束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土地转入能够使农户技术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流转户的实际技术效率比不参与流转的反事实技术效率平均高出12.8~14.4个百分点,非流转户若参与土地流转,其技术效率平均也将提升约12.5~13.2个百分点;敏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技术效率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生产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旭  王善高 《资源科学》2016,38(11):2106-2116
近年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而测算环境效率能直观反映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生产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进而推动中国农业生产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有鉴于此,本文基于2004-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环境效率,并用Tobit模型考察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环境效率均值分别为0.802和0.489,并且两种效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②考虑环境效率后,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均值出现了略微的下降趋势,但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没有改变;③环境效率地区间差异明显,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趋势。而且随着时间变化,各地区的环境效率均呈现出递减趋势;④不同规模农户的粮食生产环境效率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大规模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效率普遍高于中小规模农户;⑤农户特征、农业生产要素、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土地细碎化等因素均会影响粮食生产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6.
杨钢桥  胡柳  汪文雄 《资源科学》2011,33(3):505-512
定量测度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及其绩效,对推进农村耕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湖北省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区6个县的327份农户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在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农户耕地经营存在一个适度规模,此适度规模主要受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各投入要素市场价格和农户自家劳力情况的影响;②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存在区域差异,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高于丘陵山区。目前,无论是平原地区还是丘陵山区,农户耕地经营的现状规模都小于适度规模,耕地经营效益低下;农户要提高家庭收入,就得依赖于耕地流转和劳力流动,或者增加耕地经营规模,或者转出剩余的劳动力;③在耕地经营适度规模下,农户粮食生产利润较现有规模下要高。扩大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提高农户农业生产利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效益明显高于经济较落后的丘陵山区。  相似文献   

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基于7省2293个农户的调查,研究了不同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农民提供的农业技术服务,并以化肥、农药为例,分析了农户的技术信息来源。结果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给农民提供了大量技术培训,但政府农技部门主导农业技术服务的局面仍未改变。不同类型服务组织在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时存在分工。除了自己经验是农民首要技术来源外,农资经销店与企业超过政府农技部门成为农民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来源而生产大户、农民合作组织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在农技推广方面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
刘渝 《科技与管理》2011,13(2):48-50
农用化肥施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以湖北江汉平原地区2008年农户调查为依据,实证检验影响农户化肥施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公共政策方面,技术培训对农户降低化肥施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户主教育程度、年龄、家庭经营规模、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是影响农户化肥施用决策的主要因素;当农户具备科学施肥意识时,较低的耕地细碎化程度和较长的生产年限能降低化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浙江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年浙江省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为基础,总结了新时期浙江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度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和经营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对农户经营行为和结构的影响.指出了当前全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与结构优化转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鉴于碳中和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且农户兼业已成为普遍现象,为促进农户采纳低碳生产行为,利用对黑龙江省376份农户深度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碳中和背景下农户兼业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兼业促使农户采纳低碳生产的概率提高了12.8%;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样本选择偏误,结果发现这一概率值仍然高达14.0%~24.9%,而且在统计上非常显著和稳健,同时当农户家庭成员多、加入合作社、无政治身份、受政府宣传教育影响大、受政府监管影响大时,农户兼业促进农户进行低碳生产的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不仅要拓宽农户兼业渠道、提供农户更多兼业机会,还要发挥政府监管的约束作用,进而发挥农户兼业对农户低碳生产的促进作用,为我国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碳中和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户分化对农地功能供给多样化的影响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红  王琳娜 《资源科学》2020,42(7):1405-1415
推动农地的多功能利用是顺应“功能拓展”这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社会化小农阶段,农户渐趋分化,其意愿行为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到农地功能供给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归纳社会化小农的行为特征,以“农地多功能需求的农户响应”为中介因素,构建了农户分化影响农地功能供给多样化的路径分析概念模型,并使用结构方程(SEM)对该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农户分化对农地功能供给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及其经由“农地多功能需求的农户响应”这一中介因素对农地功能供给多样化的间接效应的大小、方向及影响因素,以探索小农社会化的趋势下,农户分化对农地多功能供给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在湖北省黄陂、新州、鄂州、江夏、通山、蔡甸共6个县(区)的实证研究表明:①农户分化对农地功能供给的多样化兼有直接和间接的负向影响,即农户拥有的生计资本越多,则其供给的农地功能的多样性越低。②农户分化对农地功能供给多样化的直接负效应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条件的外部化造成的某些生产要素替代,如优质劳动力的流失引起的劳动力要素和其化肥、农药等要素之间的替代造成的农地生态功能的弱化;③间接负效应则源于社会化小农趋势下渗透型、联结型、物质型3类生产要素的失配,即3类要素的投入没有达成激励相容,从而影响了农地多功能的产出效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以推动农地的多功能利用:①重视新型的联接型及渗透型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且使两者与实物型生产要素达到激励相容。②拓宽传统的农地利用方式,加深农户对农地外部化生产条件的认知,并通过社保、财政等手段缓解农户对外部化生产条件的依赖,吸引优质农业劳动力回归;③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搭建农地流转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农地的完全流转。  相似文献   

12.
韩家彬  刘淑云  张书凤  刘玉丰 《资源科学》2019,41(12):2284-2295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农户农业生产中投入土地和劳动的比例,深刻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为了揭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以土地流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青壮年农户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越快。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推动老龄农户的土地转出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为青壮年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不同种植类型和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从扶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规模经营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以配合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王杰  蔡志坚  秦希 《资源科学》2021,43(9):1876-1888
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之一,探究劳动力老龄化与家庭农地转出决策,对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实证检验了家庭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家庭结构的异质性。结果发现:①中国现在还存有近1/3的农村家庭有老年人参与劳动,随着老龄化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以老年人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小农户未来也可能长期存在;②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抑制作用。相比其他家庭类型,有老年劳动力的家庭转出农地的可能性降低了约5%;③不同家庭内部结构下,劳动力老龄化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负担期Ⅰ>赡养期Ⅰ>空巢期Ⅰ。本文认为,对于高龄的老年劳动力,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这部分农户通过以转代耕的方式把农地转出至农业生产效率更高的经营主体;对于低龄的老年劳动力,需配合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实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养老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杨俊  杨钢桥  胡贤辉 《资源科学》2011,33(9):1691-1698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本文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所产生的影响。文中采用农户家庭主要农业劳动力年龄指标,并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仅为71.63%,效率损失严重;农户劳动力年龄的增加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形趋势;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低于以老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需要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其耕地利用效率;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劳动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单位耕地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不同,决定了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荣福  高建华 《大众科技》2013,(5):266-267,291
建筑业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8090后"农民工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但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存在政府工作不到位、企业积极性不高、培训机构不规范等问题。文章主要分析我国当前建筑业"8090后"农民工培训的现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立足农业推广的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结合北京市农业现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近年实践形成以市院、院区(县)、院镇、院企(基地)四极对接和综合服务试验站、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四极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双“四极”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开拓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便捷通道,为新时期推进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邱俊杰  任倩  余劲 《资源科学》2019,41(11):1982-1996
在耕地不断减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保障农业产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土地利用效率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阈值模型,基于粮食主产区鲁豫皖三省621个固定农户5年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仅直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还通过农业资本投入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即农业资本投入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0.286%;②农业资本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到农业劳动力年龄双重阈值效应的影响,阈值分别为47岁和70岁,农业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因此短期内对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应该持悲观态度,应提高农资利用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长期来看应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8.
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和强度不仅反映了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3年的116个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城市郊区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预期收益不同,农户在各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质量、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在劳动力质量和数量投入方面,根据建立的劳动力质量投入模型进行计算,平谷区农户劳动力质量投入水平非农产业要高于农业产业,经济作物要高于大田作物,具体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非农产业、其他经济作物、畜牧业、菜地、果园、大田作物,同时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在农业内部从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的趋势明显;在农户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方面,资本投入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果园、菜地、大田,要素投入组合结构从好到差的顺序是:菜地、果园、大田,两个排序中经济作物都要高于或好于大田作物。分析认为稳定市场预期对于大城市郊区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户营销合作履约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以江西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户主的风险态度、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农产品类型、生产集中度、价格波动、销售难度、距离市场远近、合作伙伴类型、合同条款等多种因素对农户履约行为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种子作为最基础的农业生产资料,在粮食生产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学者在研究粮食投入要素替代方面,没有把种子投入作为重要变量进行研究。因此,文章以用种量投入作为重要变量之一构建粮食生产模型,测算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边际产量及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研究要素替代。研究结果表明,用种量对劳动力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对劳动力发挥替代作用的主要是农机动力,而用种量主要发挥粮食增产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得到相关启示,农机和种子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在粮食生产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应提高品种改良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种子投入的增产作用;应加大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户购买农机并投入生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