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新闻标题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用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简短文字。从美学的角度讲,新闻标题必须是真的、善的、美的。真,是指它传达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善,是指其内容应该符合人类文明的道德和伦理规范;美,是指其形式要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由此可见,新闻标题也有明显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向延桃 《今传媒》2011,(10):75-76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原则,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艺娱乐节目无疑也受真、善、美的价值原则的指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真、善、美这一哲学范畴出发,对于其在文学艺术中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并对当前的综艺娱乐节目应该如何达到真、善、美价值统一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原则,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艺娱乐节目无疑也受真、善、美的价值原则的指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真、善、美这一哲学范畴出发,对于其在文学艺术中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并对当前的综艺娱乐节目应该如何达到真、善、美价值统一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原则,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艺娱乐节目无疑也受真、善、美的价值原则的指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真、善、美这一哲学范畴出发,对于其在文学艺术中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并对当前的综艺娱乐节目应该如何达到真、善、美价值统一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审美活动与编辑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审美活动可帮助编辑有效地获得精神产品真与善的品格,亦可创造出编辑审美价值形态.编辑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与一般文本编辑工作相离析,对编辑客体美的属性整体地、感性地进行感受、鉴赏、辨析和评估.编辑美是把编辑审美价值形态运用各种符号物化凝定为一种可供传播的客观存在物.它的创造途径主要有集中、编排、关系、距离、想像等.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粗略地探讨了美是什么,美在哪里,它有哪些种类和形态之后,还有必要研究人们发现、认识、接受美的一些特点,这就涉及到美感以及它的某些特性了。和功利关系、伦理关系所不同的是:审美关系是人对那些具有审美价值属性的对象在特殊观照的情态下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关系。“观照”一词也许费解。那么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明,便是“双向交流”。对象的审美特性先作用于人们,人们的感受和感情又反馈到对象之中,从而引发出人们感情的反应、精神的满足和理智的启迪。这种特殊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探讨新闻与美学,新闻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本文拟就此发表一孔之见.审美关系广泛存在马克思有一个著名论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类社会,人为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人与现实(社会和自然)结成不同的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实践关系,在这之上产生出各种精神的关系,如理论关系,宗教关系,艺术关系,审美关系等等.所谓审美关系,指的是人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创造.一方面,人以情感观照的方式欣赏体验着现实美,另一方面,人又按照美的规律改造现实,创造生活,推动历史的前进.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了世界,同时也创造了美,创造了人自身的审美能力.在劳动中,人把自己的热情、智慧、意志、理想等对象化到被改造了的自然之中,使得非人的自然发生了属人的变化,“人们在‘人化了的自然界’中看到了自己本质力量的实现,从而产生愉悦感,这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它与人构成了审美关系”(周钧韫《美与生活》第29页).由于生产和分工的发展,这种审美关系逐渐从人对现实的其他关系中分离、独立出来,出现了集中反映人对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美的领域;具体地说,则是现实美、美感和艺术美有关的领域。现实存在的美,即自然美和社会美。新闻的职能,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激励人们去建设美好的生活。可以说,新闻正是要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把美学引进新闻领域,并努力提高新闻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不仅是美学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新闻学应该注意研究的。新闻的美学价值,包含新闻本身和新闻对客观世界美的反映。艺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是间接的,它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升华、再创造,因之比客观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  相似文献   

9.
审美是对美和丑的判断、辨别、领会、评价、把握与认识。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如何在编辑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追求作者撰述之美,编辑修改加工之美,编排印刷装帧之美,从而达到编辑美的境界。重视编辑审美的研究,对于提高编辑出版质量和效...  相似文献   

10.
谈高校图书馆员的形象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它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社会.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的存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生活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客体,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于客体,美的本质便由此体现.高校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活动的扮演者,是使藏书与读者发生关系的纽带,是使书刊文献资源实现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吴雁 《新闻传播》2009,(7):101-102
李泽厚先生在《美学四讲》中提出,自然规律是“真”,人类实践的根本性质是“善”,当人们的主观目的按照客观规律去实践得到预期效果的时刻.主体善的目的性与客观事物真的规律性就交会融合了起来,真与善、合规律性同合目的性的这种统一,就是“美”的本质和根源。在汶川地震中,央视以其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凸显“建设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美学的层面来进行灾难新闻报道.积极提高灾难新闻的传播效果,其中,“真、菩、美”的美学三原则成为了本次灾难性报道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报纸编辑工作一向被认为是报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审美角度来看,将报纸编辑工作视为新闻审美与创美活动的重要方面来研究,至今还未引起从业者足够的重视。为倡导建立报纸编辑美学,促进依据美学原理进行报纸编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本文试从以下几点作一些探讨。 一、报纸编辑美学的研究动因 何为报纸编辑美学?笔者认为,报纸编辑美学是从审美角度把握报纸编辑的整体活动美,以构成报纸编辑主体与客体(包括读者、作者及其他相关者)之间的审美关系和谐一致。报纸编辑美学由长期的报纸编辑实践及读者的检验应运而生,具有客观规律性。 1、报纸编辑工作本身创造了编辑美。报纸所刊内容是人类现实的反映,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真善美。从新闻实践来看,作者的审美角度是用事实的真与善来判断对象是否有采写价值。而从读者方面讲,则不仅要求真与善的信息,还希望作品生动活泼,读报时有一种和谐自然的审美愉悦。这二者统一于报纸编辑的审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朋友,上次我们考察了新闻审美在实践中的作用后,你说:既然新闻审美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那么怎样来看新闻美不美?或者说具审美意义的新闻有些什么特征?问题提得好,这是新闻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新闻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审美意义的新闻到底有哪些特征?我以为,它们主要体现在新闻的真、善以及与形式美的有机结合方面。下面分别来谈。先说真。这一般指真理和真实,它独立于人的主观之外,客观事物及其自身变化、发展规律,是真的所在。美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美的根源在于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其本质是自由创造的形象的生动显现,代表生活中被肯定的形象,不虚伪,不荒谬,因此美与真的关系密不可分。“美就是理念,所以  相似文献   

14.
顼迎芳 《兰台世界》2012,(23):35-36
真、善、美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三个尺度。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从本质上体现了档案的"真",档案的作用从价值上体现了档案的"善",档案的内容和形式又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档案的"美"。  相似文献   

15.
新闻编辑中的艺术美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非寒 《今传媒》2011,(6):143-144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创造美、热爱美的天性。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任何事物上都体现着;我们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的审美心理无一不得到升华。新闻活动也是我们人类的一项审美创造活动,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审美描述大都也是通过新闻作品来进行展现的。而作为研究人类审美实践的美学,应研究新闻编辑中的美学,从而建构新闻编辑中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郑丹 《大观周刊》2012,(40):191-191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其教育的宗旨是育真、善、美的人。而要让学生在接触美、审美的活动中,由美入真、入善,怡情悦趣,正是音乐审美功能的要义。本文着重探讨音乐立美、审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社会实践证明,美学和播音学不仅可以互相渗透,还可以指导播音实践和对播音作品的有效欣赏。因此,有意识地探索与研究播音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美学的审美对象,有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所创作的艺术品三种,由此产生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审美形态,它们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崇高美是审美形态的内涵之一,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审美形态中的崇高美的认识步步深入,使之越来越接近生活实际,崇高美的社会意义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崇高美引人播音实践,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播音是对新闻和艺术…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广播节目,应当思想精深、内容精致、制作精良。从美学角度看,它还应当具有审美价值,体现美学特征,使听众在接受广播节目所传递的信息的同时,感受到美的愉悦。审美活动是欣赏美的事物和创造美的作品的活动。人类的审美感知活动,是靠感觉器官进行的,视觉和听觉器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创造物质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产品的审美价值。精神产品是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要的,编辑工作是人类精神生产领域的重要环节,显然更需观注自身的审美功能。所以,编辑在遵循编辑工作客观规律的同时,还必需充分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活动;而着重从统一点来考察编辑工作,研究编辑审美活动过程、编辑审美的心理特征、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编辑审美价值形态等,就构成了图书编辑美学的主要课题。编辑审美活动过程审美活动是人类从精神上感受和把握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编辑审美活动则表现于作为编辑主体的人对编辑客体进行美(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人们在对美的探究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深刻明确地认识到美的本质必须到人的本质中去探求,对客体的审美属性的提示离不开对主体审美体验的把握,只有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其自身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才能真正提示美的本质和特性。邓牛顿先生的《中华美学感悟录》就是立足于人的本质,努力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其自身的关系如何取得和谐的视角,探索于中华美学的历史长河之中的。对中华美学史的研究,可以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美学理论,也可以研究审美意识在美学史中的发展演变,叶朗先生则认为,写中国美学史应着重研究每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