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平春 《文教资料》2008,(35):21-23
女性最早是以神的形象走进文学殿堂的.在人类文学的童年期--东方上古神话、欧洲神话的历史中,作为原始社会母权制征服自然力的象征的女神,在那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她们的社会地位也随着父权制的确立和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而每况愈下,直至一夫多妻制的社会家庭方式的产生,女性的地位由女神一落千丈为女奴.中国当代农村妇女由于历史和现实、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她们身上女性意识的觉醒较其他女性更为迟缓,她们追求自我解放的道路更为艰辛.古华是一个关注女性特别是中国当代农村女性的作家,他以作家特有的敏锐和饱满的激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当代中国农村妇女形象,从而折射出当代中国农村妇女自我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和漫长道路.从另一侧面表现了中国农村的建设改革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与张小娴是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都极为关注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命意识。不同时代赋予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不同的女性自我意识,通过对她们各自的几部重要小说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的变化与成长。  相似文献   

3.
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叙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池莉小说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作者常常以小市民的视角解构爱情的神话,并表现出明显的浪漫传奇化倾向,显示了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在小说集《传奇》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参与了人物性格的塑造.经过比较,大体上可以将其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无母爱的扭曲者形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形象和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在她们身上,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排斥、男尊女卑观念的遗害、女性心理的某些隐秘东西以及作者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对男权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5.
张晓倩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3):25-29,32
贾平凹作品在以男性"主体"观察、想象、描摹女性"客体"的过程中,展示出女性这一具备主体性的性别群体的自我意识.她们通过对自由爱情、平等权利的追求,充分展示女性生命意识,勇敢地反抗中国传统文化秩序并承担自身责任.这种明确的自我意识,促使女性不断以"反抗"运用自由.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知青一代女作家的性别意识极为强烈鲜明。她们对女知青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的探索,构成了当代"女性文学"一个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张辛欣、张抗抗、铁凝和王安忆等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们的作品分别从女性主体和女性存在的层面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
老舍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系列,二是知识女性系列,三是悍妇系列。老舍把这几类女性形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性,批判她们虚荣、乖戾、堕落的行为,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探究人物的价值并给予她们历史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叛女》是当代陇中女作家刑院生的一部长篇历史传记小说,作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在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女性主义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们是如何反抗和成功突围的。  相似文献   

9.
丁玲是一个为女性的解放而呐喊和狂奔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特别是前期)始终响彻着女性觉醒而反叛世俗的主旋律。她塑造了一批觉醒的女性形象,她们所经历的自我意识、女性意识和生命意识三个层次的觉醒,诠释了中国女性现代性觉醒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丁玲和陈染都以女性为题材创造作品.丁玲开启了一条路:将女性自我意识放在与世俗的女性观念挑战中并试图建立全新女性形象;陈染等一批女性作家继续在这条路上寻觅、求索.她们对女性世界观照,对女性本质探寻,对男性世界批评,就是要充分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丁玲早期小说塑造了众多的逃亡与孤独的女性形象,她们表现出现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但却无法在社会内获得实现的强烈隔膜,隐喻着拥有自我意识的现代女性反社会、反男性统治力量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12.
杨宁  王莉 《天中学刊》2007,22(4):81-83
描写妓女的剧作是元杂剧的一种重要类型,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其所描写的妓女具有独特的形象特征:她们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思想的约束,展示了她们顽强的反抗精神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女性自我意识的凸显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发展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喜福会》是女性主义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华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义意识为源头,分析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代所遭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及她们逐渐走向反抗的过程,揭示她们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陆文采、王建中合著的《“时代女性”论稿》一书,最近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对茅盾作品中的新女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研究的论著;也是一部对我国现代女性文学探讨的论著.全书探讨了茅盾作品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虽不能说是作家所创造的女性形象的全部,却可以说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家作品中是举足轻重的.多年来,国内外有关茅盾创作的评述文章令人目不暇接,但抓住茅盾最倾心创造的女性形象群,将她们的思想、性情、行动、经历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综合研究,并恰如其分地分析她们或正剧或悲剧的命运以及她们在社会中曾起过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从而对她们进行时代的评断和排列,却是十分新颖和引人入胜的.依我看来,《“时代女性”论稿》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时代女性”梅行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茅盾《虹》中的梅行素,她是作者塑造系列“时代女性”形象中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人物。梅行素形象的塑造成功,说明了中国的新女性,当她们将个性解放和时代解放融为一体,并在革命的洪流中,克服了自己身上的弱点和缺点的时候,她们的生命就会闪出时代的火花。同时,梅行素这一形象的出现,标志着茅盾“时代女性”系列形象创造的完成,人们从中比较清楚地看到了茅盾的美学追求和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走到现在,作为第二性的女性是中处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中。女性的自我之声却被抹杀和压制了,这造成了男权文化构造中女性自我的空洞化。《玉米》中的柳粉香形象和《大浴女》中的唐菲形象都是漂亮有个性,但是在世俗眼中是放荡的罪恶的典型代表,她们对抗着这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自尊、自立,展现了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高扬和倾泻,但是在一个以男性、权力意志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是注定被异化的,悲剧的命运不可更改。  相似文献   

17.
张薇 《文教资料》2009,(16):14-15
宋代是一个思想相对解放的时代,宋代女作家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在作品中抒写着她们心中的男性形象,表达着对不归男性的不满和爱恋,而且她们也大胆表达着自己对男性的审美理想.由于受魏晋人性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她们作品中的男性审美观念也以魏晋名士萧散俊逸的风度为尺度.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相同原著过程中,中国女翻译家和中国男翻译家有着不同的创作方式.中国女翻译家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用女性的视角,凭借女性的亲身体验,重塑真实女性形象,在她们的译著中体现女性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系列中,茅盾早期创作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们”真实反映了时代和生活.凭借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一出场就为人们所瞩目。这些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受茅盾自身独特的生活体验、茅盾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作为一个男性作家作者在塑造女性过程中的无形介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形象群无论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是作家自身的整个创作历程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的雅词中描写了一些贵族女性形象,她们端庄凝重、不怒不怨,和其它词中的女性形象有着迥然的区别。欧阳修描绘此类女性如此成功的原因与欧阳修高雅的审美追求、名家影响、中国文人传统"男子作闺音"的心态以及词的诗化、雅化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