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分析了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产生的原因、内涵及其差异,提出了处理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从各自的会计目标出发,对收益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概念上的差异必然影响到二者对于收益确认、计量、报告等会计标准的制定。因此,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正确理解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收益概念上的差异,是正确运用税法和会计原则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琦 《华章》2007,(10):14-14
从不同的理论出发,对收益概念进行认识和评价,必然会得出不同的收益观.而不同的收益观,又会引发对收益的实现、确认、分配等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基于此,会计出现了三种收益观,即经济收益观、账面收益观与变现收益观.本文拟对三种收益观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研究生教育外部收益的内涵,认为外部收益差异是研究生资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审视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即较少考量外部收益差异,资助主体限于学校及国家,资助对象一刀切,在职研究生教育资助缺失。认为应该遵循差异化、合理分配与分担、公平等理念原则构建我国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按专业分类资助,施行将外部收益内在化的财政与政策专项资助,切实构建适应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特征的在职研究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收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对收益的研究是会计理论的重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收益表在会计报表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传统收益表在变化的经济环境与变化会计目标冲击下显示出了诸多缺陷,已严重滞后经济事项的实际发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因此,以历史成本、收入——配比和稳健原则为基础的传统收益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综合收益——这一代表这客观经济环境和使用者需求变化的概念应运而生,体现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框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是传统收益会计理论的改造和发展,也是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在收益会计中的运用。综合收益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观,其计量直接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在符合财务资本保持理论基础上,有效改善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合理考虑不确定因素为特征合理采用稳健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会计原则,避免少计资产多计负债,少计收入利得,多计费用损失,将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都列为业绩并分开列示,是传统财务会计原则运用的进一步延伸。  相似文献   

7.
当传统的会计收益无法反映日趋复杂的企业经济活动时,全面收益观逐渐在我国盛行。文章阐述了全面收益观所体现的会计目标、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改变及其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综合收益概念是在经济收益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对传统会计收益的改造和发展。综合收益既包括原来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也包括其他所有除了与所有者直接交易产生的各种未计入损益的权益变动。这些权益变动也属于企业的利得或损失,是那些按照传统收益确认原则没有确认为当期损益的损益,但这些利得或损失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损益的确认均会产生重大影响。综合收益直接体现了损益满计观,体现了企业现时成本,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如何更好地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已逐渐成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有关方面面临的新课题,为此,一方面,要加快引导报表使用者树立综合收益理念,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9.
收益是会计信息用户最为关注的信息之一。传统意义的会计收益为收入减费用,但事项会计信息系统没有人工配比的信息,无法直接得到收入与费用的计量值。解决这一问题有三种方法:构造专门的配比事项、设计一套软件进行间接调整或采用资源的增加来表示收益。以A公司为例,后一种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会计收益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其确认结果必须客观反映企业业绩。权责发生制作为传统会计收益的确认标准,存在诸多缺陷,而理论界提出的现金流动制却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实际中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现金流动制替代权责发生制。现实的出路应是在确认会计收益时取两之长,将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存在着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主要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计算口径和时间差别所造成。国际上流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我国会计实务中则针对不同性质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所得税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在企业所得税会计方面:性质上坚持“费用观”,计量基础上企业和税务机关分别采用“权责发生制”,把应税收益和会计收益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的跨期摊配上采用部分摊销法,暂时性差异跨期摊配会计处理上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税务影响,首先是相对影响,着重表现在对企业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其次是绝对影响,即对应纳所得税额的影响。分析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税务影响,探究在新准则和现行税法规范下进行税务筹划的思路,有助于相关企业规范核算和合法节税。  相似文献   

14.
新所得税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与旧制度相比变化较大,这些变化对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时,对如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在计算递延税款时提出了“T”型账户判断法,解决了长期困扰所得税会计工作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导致了所得税会计的产生,我国对于这一制度的改变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最新的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所得税要求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摈弃了原来实务中使用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利润表债务法。通过对新旧准则的比较,肯定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同时又对完善《所得税会计》准则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引入"暂时性差异",要求企业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很大差异,如何应用新会计准则成为多数企业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体系日益发展和完善,为所得税会计实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基础。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和会计处理方法也得到新的发展。由于所得税会计与企业会计研究重点不同,导致企业计算的特定时期的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出现差额。为更科学地处理这一问题,按照国际贯例和我国的实际规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资产转移不仅涉及企业所得税。同时也涉及到流转税的问题。在资产转移中,所有权属未发生变化和发生变化的会计及税务处理也有许多不同,这是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容易混淆的事项。具体分析了资产处置在所有权属未发生变化和发生变化的会计及税务处理,并对资产处置在填制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如何填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