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S版第三册中,有一篇题目为《诚实的孩子》的课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诚实的故事。一天一位大作家到屠格涅夫家去作客,问屠格涅夫是否喜欢他写的寓言,屠格涅夫很认真地说:“喜欢,但我更喜欢另一位作家的,因为他写的比你写的更好。”听到这句话,屠格涅夫的妈妈很生气,等客人走了之后,她质问小屠格涅夫为什么当着客人的面说这样的话,屠格涅夫反驳道:“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难道让我说谎吗?”妈妈听了儿子的话,笑了。对于这篇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郁达夫与屠格涅夫笔下的“零余”形象的比较,分析了郁达夫对屠格涅夫的形象塑造既有欣赏与继承,同时又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郁达夫深受屠格涅夫的影响。他的小说在反映社会现实、人物塑造等方面与屠格涅夫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由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两人创作风格的不同,他们小说中的人物在反抗社会的方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郁达夫重视以心理冲突表现人物的反抗意识;屠格涅夫则更注重情感与行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屠格涅夫的爱情故事中,女性人物设置呈现为"茨冈女人"与"纯洁天使"的对立,在爱情的"竞争"中,前者总是"打败"后者。这种人物对立原则,有时体现为两个人物共时的并置,有时又体现为主人公历时的心理转变,而在根本上,它隐喻着屠格涅夫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5.
屠格涅夫及其生平与创作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而且近些年研究新成果可谓雨后春笋。在俄罗斯,屠格涅夫研究近10年来大有突破传统局限之势,注重对作家的美学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越来越接近文学与艺术本身。在中国,《屠格涅夫全集》的出版率先填补了空白,与此同时,屠格涅夫比较研究成果斐然,打破传统、直抒真言、标新立异者大有人在,一大批探讨其创作文体、风格、美学、语言和方法等新作不断涌现,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欣赏、钟爱有加。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大的作品与中国新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新文学运动中,屠格涅夫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散文诗是较早译介到中国的外国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鲁迅、茅盾等著名作家都曾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巴金说他写短篇小说主要是受了屠格涅夫的影响;艾青也说过,在杭州读书时,他“开始读了屠格涅夫,而且爱上了屠格涅夫”。在后来,艾青还写过一首《乞丐》,与屠格涅夫的一章散文诗同名,在内容上也有相通的地方。 因此,研究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不能不谈及屠格涅大,连中国散文诗的诞  相似文献   

8.
于漪课堂 <白杨礼赞>教学片段 生1:白杨树是不成材的,而楠木是贵重木材,为什么作者贬楠木,说白杨树怎么好怎么好?我是学生,人微言轻,说了也无用.屠格涅夫是大作家,他的<猎人笔记>中也写了白杨树.  相似文献   

9.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欣赏、钟爱有加。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  相似文献   

10.
本描述了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论述了屠格涅夫的随笔故事,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体特点,确定了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在俄罗斯学和欧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树林和草原》,节选自屠格涅夫的特写集《猎人日记》的最后一篇,屠格涅夫十分擅长于描写自然风景。在选文中,他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充满喜悦、充满蓬勃的活力,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诗意。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作家。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  相似文献   

12.
善良的欣赏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相似文献   

13.
赏识的力量     
<正>(1)1852年秋天,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无意间捡到一本《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他十分欣赏。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赏识与肯定。姑母写信告诉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引起了名人的注意,大作家屠格涅夫说你如果能继续写下去,前途不可限量!"作者  相似文献   

14.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巴扎洛夫这个“新人”(指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15.
邱窝 《华章》2011,(6):54-54
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都是19世纪俄国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两人的友谊曾经持续了一生,但他们之间却曾因为屠格涅夫的馈族之豸谚和《前夜》而发生过一次剧烈的冲突,甚至险些决斗。  相似文献   

16.
学会欣赏     
19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竞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且钟爱有加。  相似文献   

17.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相似文献   

18.
学会欣赏     
19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竞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且钟爱有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开始有计划地大量译介俄苏文学是在“五四”以后.在对俄苏文学的译介中,较多的是屠格涅夫的作品.这位异国大胡子文学家的创作风格,在一批中国现代文学家身上引起共鸣,他们模仿、借鉴,从而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鲁迅的《野草》是中国散文诗的代表.1921年《学灯》上发表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对中国“五四”时期的作家包括鲁迅都有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积极介绍俄罗斯文学,贡献最大的要推瞿秋白.瞿秋白在俄文专修馆学习时,就阅读屠格涅夫的作品,并对屠格涅夫的思想、创作有深刻地研究.他在《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中,曾精粹地概括其现实主义特征以及对俄罗斯村野风光的描画,“屠格涅夫的天才在于客观性的严格——他向来对于无论那一派论调的人都不加褒贬,而只是写生的描画.”屠格涅夫小说散文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竞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欣赏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