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从问题的结论(或待求的结论)出发向已知条件逆推的过程。具体的说,是在认真审题、分析题意的基础上,首先找出能直接回答题目中问题的“科学”规律或公式,观察这个公式中包括哪些新的未知量(实际题是中间变量),再列出与这几个中间未知量有关的“科学”公式,……按这样的逻辑思维顺序逐渐分析,推理下去直到待求的“科学”量全部可以用已知量表示为止。分析思路是从未知向已知分析,解题的过程是从已知向未知的顺序求解。  相似文献   

2.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求解密度问题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六种:一、分析法这是一种人人整体到局部的逻辑思维方法.即从所需得到的未知结论人手,按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逐步分析推演下去,使持求量完全可以用已知量表达为止的方法.例1体积为Zo厘米’的空心铁球质量为79克,在其中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89克.问注入的是什么物质?(PO一7.9克/厘米句【思路〕用分析法解,思路如下::1(克/厘米句,即注入的是纯水.二、综合法就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即从已知量开始,依题意把问题逐个分成简单的部分来考…  相似文献   

3.
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质是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一般我们在解题时,往往是先把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已知的问题,然后逐一求解,从而完成对问题的解决。有时通过对问题的已知条件及待求结论的分析,着重研究问题的整体结构的调整和转化,同样能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从整体出发来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就叫整体思维。下面通过三道例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兴萍 《考试周刊》2014,(44):76-77
<正>在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中,人们往往爱用执因索果或者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前者是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所需的结论,反映在解法上往往为综合法;后者则是从结论出发,逐步地追溯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反映在解法上就是分析法,也称之为逆推法.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而分析法的特点则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是用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分析寻找解题思路,而用综合法表达解证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解题中,通常把“从已知到未知”的解题模式称为顺推法,把“从未知到已知”的解题模式称为逆推法.在运用顺推法解题时,较为常用的方法是从习题本身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步步深入的推理,逐渐推出待求的未知量,这种从习题已知条件出发的顺推法,可  相似文献   

6.
一、分析法与综合法由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再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又可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应用题要求的解为止,这种思考方法叫做综合法。从应用题最后所要解答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已知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答的问题,再找出解答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中都是已知的为止,这种思考方法叫做分析法。例:一个服装厂计划做上衣1…  相似文献   

7.
<正> 解一般的物理习题,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习题,逆推法便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实践也证明,这是一种易于学员接受和灵活运用的好办法。逆推法即从待求的结论入手,按照由未知条件联想已知条件,由后至前、反复运用判断,比较、推理等方法,逐步依据解题过程中每一物理过程成立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写出反映每步物理过程的规律式,不断地以已知条件代换未知条件,从而使未知的条件不断转化为由已知条件来描述,一直到待求的结论所需要的条件与题设条件(已知)相符合为止。逆推法解题的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分析题意,找出待求结论。然后以此为出发点进行逆推,联想待求结论成立的条  相似文献   

8.
一、何谓分析法、综合法分析法与综合法是数学中很重要的解题方法.分析法是从未知(unknown)到已知(从结论到题设)的思考方法,简言之,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综合法从顺序上看恰恰相反,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推证方法,简言之,是一种由因索果的证明方法.下面举例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分析法是从未知到已知,是"执果索因";综合法是从已知到未知,是"由因导果"。我们在实际解题时,先用分析法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的表达解题过程。实际思维过程,分析法与综合法是统一运用的。  相似文献   

10.
对电学极值题,依据物理知识,紧紧抓住这类动态题中变量与常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用下面介绍的两种基本方法求解,绝大多数试题都能顺利获解。 一、分析法 从题目的待求量出发,利用物理知识,通过逐步推理,直到理清待求量与所有有用的已知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思考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分析法。解答过程与分析思路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解数学问题时,人们常习惯于把它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再各个击破,分而治之.有时研究问题若能有意识地放大考察问题的“视角”,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并注意已知条件及待求结论在这个“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通过对整体结构的调节和转化使问题求解.这种从整体观点出发研究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称为整体思想.它是数学解题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尤其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表现的较为突出,下面举例说明.1整体观察整体观察是从宏观上来考察问题的结构,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解题方案.例1设(2x-3y)2006…  相似文献   

12.
一、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和综合法通常运用于综合题。分析法是从题目的待求量出发求解,找出有关的物理定律,写出公式,即所谓原始公式。由于解综合题要用到一系列的定律和公式,这就要在原始公式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在原始公式的左边写上待求量,右边往往出现一个或几个未知量,这时就必须导出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3.
题目(2007年·德阳)已知a b=2,则a2-b2 4b的值是().A.2B.3C.4D.6分析1:已知条件是一个含有字母的等式,无法求出字母的具体值.注意到待求式中a2-b2可分解为(a b)(a-b),因此可把a b=2整体代入待求式中求值.解法1:a2-b2 4b=(a b)(a-b) 4b.把a b=2代入(a b)(a-b) 4b,得a2-b2 4b=2(a  相似文献   

14.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小学数学复合应用题,无论如何复杂也都是由若干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只要我们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复合应用题分解为一个个的简单应用题,多么复杂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理顺,并能逐步求出最后结果。分析法,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的未知数条件再当做要解决的问题,继续找出解决它所需要的两个条件……,这样直到找的条件都是题中已知条件为止。分析法其实是个“逆向”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复合应用题就会被一步步分解为依次解  相似文献   

15.
运动的合成就是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反之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熟练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可以把一些复杂的运动简化为比较简单的直线运动,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从而达到研究一些相对复杂的曲线运动的目的。这一知识点,从以前的教学大纲上的A级(Ⅰ级)要求提升到课程标准及新课标地区各省考试说明的Ⅱ级要求,要求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16.
李太敏 《中学数学月刊》2007,(3):47-48,F0004
人们常习惯于把问题化整为零,分成若干个简单部分,然后分而治之.但有时若能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视野,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看成一个整体,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并注意已知条件及待求结论在这个“整体”中的地位、作用,然后通过对整体结构的调节和转化,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试以竞赛类题型中的反证法为例,来说明如何利用整体分析法对数学问题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研究,从而使解题思路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7.
函数思想是指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思想,它能够有效地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反映事物间的联系,方程思想则是从量与量互相制约的条件中动中求静,从而将未知化归为已知.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相辅相成.它们既是认识问题时在观念上的指导,又是处理问题时在策略上的选择.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解数学问题时,人们常习惯于把它分成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再分而治之,各个击破.有时解决问题若能有意识地放大考察问题的“视角”,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直接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要素,并注意已知条件及待求结论在这个“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通过对整体结构的调节和转化使问题获得解决,这就是整体思维.整体思维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主要是从分析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的特征出发,注意从整体结构及其改造入手探求解题途径,或从整体结构及原问题的转化入手寻找解题途径.在思维方向上既有正向的,又有…  相似文献   

19.
当题目中条件较多、关系复杂时,可以列一个表格将已知量和待求量填入,然后再进行分析,这样做,可以把已知量与未知量“对号入座”,容易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类型1体积问题例1有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7厘米、6厘米的长方体铁块和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炼成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体,求圆柱体的高。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计算中有不少计算题,按常规思维方法,从题知数据到最终求得结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解题过程相当繁琐.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已知和待求量之间的联系,直接建立已知和待求量之间的关系式,在计算时,就可以省去中间步骤直接求解,使计算简化.这种解法,我们称之为关系法.利用关系法解题,关键是要正确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正确关系式.那么解题过程中,如何找到正确的关系式呢?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含有同种元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