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初中物理教学要摆脱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模式,构建一个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同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大激发,解题思路更加流畅高效.公式法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物理题目具体化.让学生在解题中更能够得心应手.至此,笔者就公式法在以下几类题目中的应用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物理教学因练习题型新颖、类型丰富,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难度.现阶段学生在全面、充分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及技巧极为必要.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出发,就相应的解题方法、技巧进行针对性分析和阐述.一、利用物理知识中的规律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规律,让学生应用这些规律,对于提升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十分有利.比例式在物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流程:明确题目的中心思想—套用合适的物理公式—依据已知条件列出比例式.比如讲解"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力学是初中物理重点考查的知识内容,不仅理解难度大,而且涉及公式、定律等,尤其是相关习题的综合性较强,解答方法多种多样,大部分学生很难高效解题。对此,文章以初中物理力学习题为例展开讨论,结合例题详细讲解等效法、图形结合法、极限法、假设法等解题方法在力学习题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的解题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由于物理习题难度大,题型复杂,许多学生都害怕做物理习题.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掌握解题技巧,做好演算,正确的运用定理和公式,应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通过分析物理解题过程中的规律,明确了解题当中的关键和相应的解题要素,为学生物理的解题提供学习指导,同时也为高中物理解题思路的梳理以及物理的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在高中的学习过程当中,物理的学习是其中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5.
田树泉 《时代教育》2009,(11):177-177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知识具有了较强的综合性,即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点,也是难点。力学知识中涉及了较多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对力学的概念理解不清楚从而导致对考试题目不能完善的分析解题,因此,在力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正确的掌握力学概念,应用概念对力学现象进行分析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发现和总结全新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物理题型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题目类型以及解题方法都不是单一固定的,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研究,对待物理题目要灵活多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说题教学的方式逐渐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应用,所谓说题教学就是用语言来阐述某道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以及物理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和思维方式,让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知识设计的范围比较广泛,题型变化多样,学生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会觉得物理题目非常难解,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常用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本文将结合具体的例子,谈谈初中物理几种常用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8.
顾升康 《物理教师》2003,24(2):24-25,28
物理习题中的条件是解题的前提 ,有些题目已知条件不直接告诉 ,而是明而不露、暗而不影、若明若暗的条件 ,称之为隐含条件 .如果不会识别习题中的隐含条件 ,就会导致解题失误 .许多初中学生对于解答这类题型的习题 ,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是他们还处于套公式解决简单问题的水平上 ,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分析能力不强 .笔者认为 ,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 ,引导学生分析、求解这类习题 ,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充分挖掘并利用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这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现就这类习题的解法举例分析如下 :1 …  相似文献   

9.
正在初中物理考试中,通常用差值法解压轴题,解这类题需要构造新的"元素".利用物理量的差值来解初中物理习题,不仅可以有效的简化解题过程,还能够提高中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一、初中物理中差值法解题的优势针对初中物理习题,由于物理量之间存在差值,可以直接运算.有一部分题目,学生并不明白怎样解题,学生应用差值法解题,可以巧妙地解决这类难题.初中物理中,差值法不需要直接将数据带入公式进行求解,是利用物理数据之间的差值,  相似文献   

10.
力学是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题型具有灵活多变、综合性强等特征,是物理中考的必考题型,强化力学问题解题教学与指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结合具体的初中物理力学问题,对基本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重点讨论,以期可以提高初中生力学问题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19):145-146
压强和浮力的综合题目是初中力学最难的一种题型,它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解答此类难题时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往往比常规的套用公式计算更为简单。本文就借助一个中考题和大家分享"受力分析"方法在解题中的妙处。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高中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及物理实验等教学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包括高中物理的解题教学。通过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总结,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化学生物理解题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促使学生在掌握相应解题技巧的基础上得心应手地解答题目,强化高中物理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5):107-108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物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形成物理思维,从而通过物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物理教材上有很多公式定理,通过公式定理的运用可以为学生解题提供帮助,同时,学生通过解题训练还能够夯实物理理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文章首先进行物理解题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阐述,研究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进行表述,然后提出相关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旨在能够为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于初中的物理学习而言,理论和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物理有点恐惧心理,他们平时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物理的学习上,但是成绩却一般,造成很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缺乏自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经过对这些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物理基本定理、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上。学生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掌握物理解题的思维,从而导致学生虽然对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等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应用起来却茫然无措,解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深度教学是相较于浅层教学而言的一种“真教”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助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基础,对强化学生解题能力培养以及核心素养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深度教学进行概述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解题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深度教学意义与策略,旨在助力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而言,初次接触力学知识,对受力分析这一解题过程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生没有形成做力学题目之前对物理情景中描述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好习惯,以至于对物理题目无从下手,在此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习力学知识时学会受力分析,简化解题过程尤为重要。本文以例题形式给出对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对生产生活实践的感知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当前初中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简答题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体现物理学科素养很重要的一种题型。本篇文章将阐述初中物理简答题解题的现状,分析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根本方法,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控制变量法是自然学科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解题方法之一.它能将一些复杂的多变量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单变量的问题或将一些多因素的抽象的大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易于操控的小问题.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运用控制变量法解题方面掌握的不好.下面笔者将结合比较物理量和实验探究题型中的实例阐明如何帮助学生妙用控制变量法解题.一、在比较物理量题型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9.
正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的题型种类较多,且其与牛顿定律结合的动力学问题一直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必考考点和考试难点.不少学生解决这部分的题目时常束手无策.笔者认为解决这部分题目,首先要熟悉并理解该部分的基本公式和一些常用推论.同时,对于一题有多解时能优先选用一些简便高效的解题技巧进行解题.能做到以上的两点需要学生学习中能领悟解各类题型的本质,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解题时处变不惊.笔者现将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熟练解题的一些技巧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与运算技巧,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巧用极值法高效解答物理试题.本文针对巧用极值法助推初中学生高效解答物理试题作探讨,并分享一系列解题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