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如何上好物理中考的一轮复习课,一线老师们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老师采取"点线式",即复习一个知识点,紧接着选讲一两个例题,再做几个反馈练习,然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点.有的老师采用"模块式",即将一节课划分为三个模块,知识点复习模块,例题讲解模块,反馈练习模块.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反复尝试过以上两种方法,虽然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但总好像是在炒冷饭.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3,(67):73-75
<正>一、教学设计说明《图形的相似》是初三一轮复习第五章一节课的内容,安排在"图形的变换"之后的一节课。图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在几何学习上用处很广,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本节课知识点较多。传统的复习模式通常有两种:1.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再安排相应的例题和练习。2.从纠错范例入手来复习数学知识点,再安排例题与随堂练习。这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比较稳妥地复习知识点、讲解例题和练习巩固,其不足之处是在课堂上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往往是被老师牵引着进行回忆、巩固和练习,过于被动。为了让初三复习课突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复习课于学生,本节课在设计时重点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阶段,应该是有效地集点成片、联片成网、归类整理,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重复耗时、讲多练少,"炒冷饭"的过程.毕业班的老师对知识点的梳理、专项练习的巩固、综合练习的提高大多能做到"全"而"细",但很少关注学生的差异,让有差异的学生参加无差异的复习,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复习时,课堂上老师往往陷入两难境地.笔者认为可从"三化"入手,提高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先分析考点,然后讲解例题,最后学生练习;还有一种是结合例题分析考点,最后学生练习.教师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例题,设计教学流程……,总之两个字--"包办";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回答该回答的问题,做该做的练习,按部就班,不越雷池一步.教师讲解"声声入耳",学生听讲"集体失声",这正是对当前高三复习课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面对着初三总复习,我们的数学课堂的复习让很多老师力不从心,很多教师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采取知识整理,例题讲解,典型例题训练等方式,而在课后进行强化训练,在习题课中也是通过将错题再讲解、再练习、再变式等方式,最终很多教师总感觉在我们的总复习过程中少了些什么.其实复习课堂和常态课一样,关键在于备课.在复习课堂中,笔者结合实践,关键要做到"三问"备课.  相似文献   

6.
<正>1.集体备课:精心制作配套的课件与教学案。2.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模块":新课、习题课和单元复习。新课包括学习新知,学习例题和尝试练习;习题课包括巩固新知,学习例题和完成练习;单元复习课包括形成知识结构,复习练习和综合拔高训练。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结合学生个性、特点,按照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地组织中考数学总复习,是历年来教学研究中最敏感的热门课题。由于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有的教师忽视对知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采用课堂上增加例题的数量,课后加大练习量的方法来应付中考。尽管这种方法增加了知识的覆盖面,但还是难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怎样才能使师生脱离题海?本文就此从复习中要善于将问题转化、变化、类化三方面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8.
数学解题模块的构建,首先要通过相关知识点的联结形成知识链,然后通过问题变式形成"变式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解题模块."错位相减法"的案例研究,为解题模块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复习,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不但能巩固已学过的旧知识,而且能从中学到新知识,因此,无论哪门学科,复习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流程。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复习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的小学数学复习的方法和形式不尽相同。有的老师单纯地讲解以往的知识点,以求唤醒学生的记忆;有的老师通过习题的方式,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联系知识点,理清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有的老师单纯地用高难度的数学习题,希望打破学生的瓶颈,让他们的数学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然而,这些总复习的方式都不能很好地、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相对而言,"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复习方法更是一种高效的、综合的、理性的、灵活的复习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战术,从而减轻他们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三的复习中有这样一种复习现象,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题型,学生练习多次,甚至考了多次,学生总是不能有效突破,学习效率不再提高,学生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难有突破,教师学生都很感到很无奈,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高原期"现象.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防止"高原期"现象的产生,促进学生复习效果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说平时的教学为"栽树",总复习就像"培育森林".栽一棵树是很容易的,培育森林要花大工夫.复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也运用知识来综合地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是一类最难上的课,学生失去新鲜感,并没有明显的收益.因此,好的复习课的关键在于选择的例题,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例题的解释、发挥和讲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得到澄清,加强和提高"双基"能力.因此,选择的例题应该具有典型的、可扩展性、创  相似文献   

12.
复习是提升初中化学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习把初中阶段所学过的零散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类,使之系统化;把学过的基础知识整理成为"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接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为"知识网".科学的复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加深理解化学以及化学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对取得好的中考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同学们复习的效率,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我们特意将考点整理,并配有相应的例题分析和针对性练习,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堂例题一般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对例题进行变式练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知识点的实质,并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拓展.下面呈现一道例题的有效变式练习,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初三复习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基础差,初二的内容基本遗忘,所以第一轮复习课基本上是按教材的章节安排顺序把知识点给学生重述一次,然后例题讲解、练习、讲评。复习课常变成压缩版的新授课。但老师都有一种感觉,帮助学生归纳知识时,学生好像都懂,但到了做题时,学生又不知用哪一个公式解决问题。从观课情况看,这种复习课的课堂气氛比较沉...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例题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基本范例.在初中数学的例题教学阶段,用好例题、尤其是创造性进行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能让教师教有思想、学生学有热情.那么,如何进行例题的创造性教学呢?个人认为,"把试题改编技术运用到例题的变式"的教学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值得—试.所谓的"试题改编技术运用到例题的变式"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关注学生"的新课程理念,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运用个人智慧,根据试题改编技术对例题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变式",从而更有效地  相似文献   

16.
<正>题根变式教学是指在复习课中,以题根题为例题,引申出若干变式题,从而形成"变式网络",为学生提高解题能力进行必要的指导和铺垫,帮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反思巩固、欣赏体察、变式应用,以至提炼成数学思想方法,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复习模式.下面以高三一轮复习中的"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一课为例,展示基于题根式变式教学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三一轮复习的一节内容,之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三复习阶段,由于复习的内容是早先学过的,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例题——练习——讲评——测试"这样一个循环机械地重复,学生很快就会生厌,有不少学生都觉得这样复习是老生常谈,没有新鲜感,老师讲过的内容记不住、记不牢,有"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说法,所以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却并不领情,而且这种复习方法也不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备一节课,上一节课的思维,一节课教学一个知识点或一个例题,这样点状式的教学行为容易导致数学知识整体的割裂和学生认知的割裂,难以实现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出发,采用"关联式思维",用长程的视野,变原来的点状教学为结构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高三数学复习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主要强调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注重"双基"的复习,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第二轮模块复习.主要是知识点的整合,注意各个章节知识点的联系,把第一轮中分割讲授的知识点、知识片段组织成知识链,注重知识点  相似文献   

20.
语文篇总复习是六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一、有张正确的"地图"。同学们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应该具备哪些语文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整体的系统归类,做到心中有数。有了详尽的"复习地图",复习时才不会迷路,从最正确、最快捷的线路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