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案例背景】进入初中,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学生在悄悄地变化,不断地成长。看着他们成长,我倍感欣慰。有一天,我让学生们写写自己的优点和受到的奖励,许多学生竞没什么可写的,还有一位学生说从小学三年级以后再也没有获过奖。我听后心里挺不是滋味。也许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是最优秀的,也许很多时候他们的调皮让我们生气,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很优秀、很出  相似文献   

2.
我们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多多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就像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他们一步步地按照正确的轨迹来走各自的路。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教育工作,有时在没有亲自体验的情况下,也会有认知障碍。当认知形成障碍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做一做学生的全部作业,听一听无味的课程,糟糕的现实也许会让我们不再争辩什么;如果我们看见那多如牛毛但不得不用的复习资料,去问一问孩子们的学习痛苦,清楚的事实也许会让我们明白许多;如果我们抛弃自我感觉,去听一听最不满意者的心声,也许会发现学生最不满意的地方可能就是我们最不注意的地方,自己感觉做的不错的地方可能就是与学生相距甚远的地方。看待教育,有时需要我们跳出来思考,身在此山中,难识真面目!  相似文献   

4.
周悦 《江苏教育》2007,(7):53-53
两天就读完了美国作家罗恩·克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就在教师和家长都在感叹我们的越子越来越难管教时,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及时的。它让我们有机会向美国最优秀的教师学习如何使学生获得教养.如何培他们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人们的观念总是以学生成绩的优劣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好或者坏,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绩差的是坏学生。这种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品质优秀的学生,文化上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他们的闪光处。教师真正的职责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之处,鼓励每一位学生不断积极向上,积极进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用一双欣赏的眼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赏识他们,让他们自信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顽皮娃娃》2011,(5):F0002-F0002
根据我们的调查,孩子们都喜欢“奇怪!”栏目 。因为他们会在图画中发现很多奇怪的事情,然后把这些发现表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一切让我们倍感欣慰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思考: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也许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  相似文献   

8.
【案例背景】进入初中,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学生在悄悄地变化,不断地成长。看着他们成长,我倍感欣慰。有一天,我让学生们写写自己的优点和受到的奖励,许多学生竞没什么可写的,还有一位学生说从小学三年级以后再也没有获过奖。我听后心里挺不是滋味。也许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是最优秀的,也许很多时候他们的调皮让我们生气,但是他们在许多...  相似文献   

9.
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会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增加自信心,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别人的肯定,促进自我的肯定,自我的肯定,又促进了自我的努力。在班主任欣赏的目光中,鼓励的话语里,“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在与学生的相处与交往中用心观察和了解,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的才能在班级工作中发挥出来。在我的眼里,学生个个都很优秀,他们有的会唱歌、有的善长跑、有的球技出色、有的思维敏捷反应快、有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有的学习刻苦、有的劳动认真、有的热心帮助同学、有…  相似文献   

10.
魏军福 《成才之路》2013,(20):21-21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不管采用哪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教师指引下,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没有负担,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让他们全身心地去自主学习、去发现、去挖掘,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逐渐达到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优秀呢?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正确体现将是学生学习优秀的关键!一.接受我们面对的现实一所学校招进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必须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即使有老师调动到别的学校,你依然要面对该所学校所招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言行情绪等都流露出"看不起"他们的倾向,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你这个老师,即使你是最优秀的老师,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顺利让他们接受你——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接受我们面前的这群孩  相似文献   

12.
老师们也许有这样的感觉:课堂教学优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其课堂教学语言一定是自然的、优美的,上课就像在和好朋友交谈、游戏一般。他们没有大段的豪言壮语,却如磁铁般,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有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果教学内容好比美丽的珍珠,那么语言就是把珍珠串起的丝线,而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下面,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苏陈 《少年文摘》2012,(8):62-67
如果没有人温柔对待你,并不是你不优秀。也许你该试着让自己去融入其他人。其实,很多人都是善意的。1去年9月,我们师范类专业的大四学生开始被分派到各个初中实习,我被分到永安县的实验初中。留在我记忆中的,是那些孩子欢乐的笑脸,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在近日的一次报告中称,我国历来重视因材施教,而我们对好学生因材施教的习惯做法是让他们"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早一点"。这样做并不适合最优秀的学生:越优秀的学生,越应该给他们"松绑",给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去自主学习和研究。一流人才主要不是课堂教出来的。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5.
李华 《辅导员》2012,(33):31-32
每次写教育案例时,我都在想:谁是最可爱的人?每每的答案都是:学生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最值得我们用心去赞美描绘的!于是乎便产生了以学生的视角和口吻来谈我的班级教育的想法。用孩子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教育,也许你会有别样的收获。活动中的我们——我们是一群思维活跃,热情奔放的孩童,多彩的活动让我们感到集体生活的快乐,让我们拥有了童年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用最轻松和最省力的方法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语文教学从来都是一件“苦差事”,往往吃力不讨好。在“生本”教育理论中,郭思乐教授提出“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这个观点,并且提出大胆的教学设想:“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找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实验中,我发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老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老师应该要给学生一个智慧的“点子”,学生才能发挥出他们的精彩。给学生一个“点子”,放手让学生去“活动”。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先…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新能力给开发出来。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对杰出青年童年时期的调查发现,其中89.19%的人童年时期做过学生干部。这一数据告诉我们曾经做过学生干部的人成才率较高。还有就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都非常高,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得到锻炼,三番五次找到我,纷纷申请让自己的孩子当班干。因此,我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班内实行“小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一、积极竞选,树立自信:我准备…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老师,每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班级时,一定不能光凭学生以前的成绩优劣就早早地下定论。新换了老师,大部分学生都会表现得比以前好,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把每个学生都看作好学生,这样也许是一件很不错的事。那些原来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他们是多么希望老师不要发现他们以前的“劣迹”呀。索性我们就假装认为他们都是好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渴望被人认可,当他们发觉自己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的时候,他会努力得让你心疼,他的潜力也会无 法估量。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核心观点:我国历来重视因材施教,而我们对好学生因材施教的习惯做法是让他们“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早一点”。这样做并不适合最优秀的学生:越优秀的学生,越应该给他们“松绑”,给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去自主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由于所带的班级太多,也许是由于每个班里的学生太多,也许是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太大而无暇顾及这件事,也许是由于这只不过是日常教学中最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的原因吧,教师行色匆匆地走上课堂常常都要带上班级点名册。没有了班级点名册。老师进了课堂就像瞎子打拳,找不到目标。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幕,面对纷纷举手急切需要回答问题的学生,此时此刻的老师们显得十分尴尬,他们却要用去好长好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