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一个定律,它揭示的是: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那么该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它不仅是解决宏观物体相互作用的萤要工具,而且是研究微观粒子所必需的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新高考只要求注重体现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强调"守恒量"的追寻过程,不涉及具体问题的解决.因此,<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樊莉 《物理教师》2005,26(8):10-11
在中学数学的基础上用迭推和比较的方法处理力学中几个动量问题是数学和物理的很好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和数学的兴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的能力.下面就推荐几个常见的碰撞中的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与讨论.例1.一质量为  相似文献   

3.
碰撞问题是动量守恒模块中的重要内容,常规复习一般是从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角度出发,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简单记忆,不利于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和解决物理问题,不符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本文通过4道例题对常见碰撞问题进行分类,以期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一、《物理3—5》的编写思路《物理3—5》是选修系列3中的最后一个模块,学生在学习这一模块时,已对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有了一定理解.本模块可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一是碰撞与动量守恒,碰撞在微观、宏观、宇观世界中的事例很多,应用性广且为研究微观粒子等所必需;二是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与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联系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系,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本质观内容,但学生的学习很少有直接经验的支持,内容较为抽象.  相似文献   

5.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为普遍的规律之一,解决和处理好动量问题,也是力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的学习中,从学生出现的问题来看,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和碰撞中动量和动能变化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运用动量概念解决物理问题的三种典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碰撞"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涉及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诸多知识。处理碰撞问题,需要先根据题意选取恰当的研究对象,再判断研究对象的动量是否守恒、机械能是否守恒,然后根据相应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1.碰撞的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总是守恒的;(2)在碰撞过程中,因为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动能,所以总动能不增;(3)在碰撞过程中,当两物体碰后速度相等,即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7.
在涉及碰撞、爆炸、击打、反冲等物理问题中,因为作用时间极短,常常需要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类基本问题中,改变条件及物理情境,构建“脚手架”,层层深入,辅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动量守恒定律,深刻领会并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解决碰撞类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碰撞是力学中重要的物理模型,它的特点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作用力较大,碰撞双方组成的系统在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在解答碰撞问题时除了考虑动量守恒外,一般还要考虑能量和速度对碰撞过程的约束,从而综合运用能量、动量的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科是研究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粒子都是物理科目研究的内容。高中物理的特点具有综合性,主要介绍了研究物质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科目的学生而言,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微观粒子的抽象性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高中物理学科改革过程中,许多物理教师都致力于研究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实现物理课程质量提升的目标,让学生在优质的教学方法中掌握物理知识。本人也立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为广大物理教师提供提升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方法,推动物理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1 考点预测 本单元的主干知识是原子的量子化结构和核能,复习要围绕玻尔理论、衰变规律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等重点知识进行.利用碰撞探究微观粒子的规律是高能物理常用的研究手段,如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与氮、铍、铝的碰撞分别发现了质子、中子和放射性同位素,加速器、对撞机等都是研究核物理的常用工具,模块内的综合主要是原子物理与动量守恒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新课改及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指出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结合学习动量守恒定律中的探究活动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一次物理学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所以,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纵观高考物理压轴题中,对心弹性碰撞一直是考查动量与能量方面知识的热点题型。对这类正碰问题常常会指导学生从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方面去求解,这就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但由于运算量过大,仍然存在因运算出错而失分的现象。我们总结出完全弹性碰撞的两点结论,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课程标准>同时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设计基于学习进阶的理论,对学生的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进行层级刻画。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进行诊断,整体设计各层级的任务,在层级衔接递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动量守恒定律,从学生学的视角组织一系列的学习事件,通过整合物理概念、规律,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认识方式、研究方法等隐性知识,不断建构和发展学生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物理观念。  相似文献   

16.
例: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相向运动,则在它们发生弹性正碰(即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能完全恢复形变)过程中: A。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C.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动能不守恒. 有不少学生选了A.究竟应选A还是C呢?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中有这样一段话:“是不是在所有的碰撞中除了动量守恒外,动能都守恒呢?……只有在碰撞后物体不发生永久形变,不裂成碎块,不粘在一起,不发热以及不发生其它内部变化的情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解决物体碰撞问题几乎都是列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通过联立方程直接计算求解或者让学生记忆公式求解。文章从物体运动的图像出发,换一种物理角度来巧解动量守恒碰撞问题,不仅加深学生对图像和物理公式的理解,而且提高学生物理建模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物理课堂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在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n次"碰撞问题常常给学生们解答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学生对题目类型把握不准,解题经验不足,致使一些学生看到n次碰撞就心生畏惧,甚至对题目无从下手.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n次"碰撞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n次"碰撞的题型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明确初末状态例1两名质量同为M的滑冰人甲和乙都静止在光滑的  相似文献   

19.
动量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用于解答物理难题,可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学实践中应做好动量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理解与牢固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同时,为使学生掌握运用动量知识解答物理难题的思路,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地有效提升,应做好物理难题的筛选以及解题示范,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解题启发.  相似文献   

20.
碰撞是力学问题中一类很典型的物理模型,由于要综合运用动量、能量知识,致使许多学生在解这类问题时有无从下手之感,或者考虑不全面导致解题出错。其实,只要审清题意,建立起正确的碰撞模型,然后抓住模型的特征,运用有关的物理规律即可求解。那么,碰撞模型具有哪些特征呢?1.动量守恒——发生碰撞的物体系在碰撞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所受的外力一般可忽略,动量守恒。2.动能不增——碰撞过程中一般均要出现发声、发热、粘在一起、裂成碎块及发生永久形变等现象,因此,实际的碰撞中,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大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对于弹性碰撞,只是系统内物体间动能相互转移,没有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故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守恒,但系统的动能损失也不是没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