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创建"诚信社会"、"诚信上海"的今天,我自信是一个诚信的人;但我细细扪心自问,也曾做过"失信"的事.我清醒地认识到:一般时候,做个诚信的人、做些诚信的事并不难,而难在"从不失信",难在关键时刻,要勇于摒弃"私利",坚守"诚信".  相似文献   

2.
正"正人者,须先正己,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教师要求学生诚信做人的时候,是否也省察过自己呢?很多老师习惯于抽象地讨论诚信,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在诚信地生活。一些老师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而非与自己平等的人,进而容易打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幌子,对学生进行"善意地欺骗",并轻许从不打算兑现的承诺。此种教育行为被称作"工具性说谎",即教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诚",什么是"信"?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诚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给予信任。只有忠诚老实,诚恳待人,才会取得别人信任。在社会生活中,我待人以诚,他则报我以信;同样,我对人讲信用,他人以诚待我。所以,"诚信"两字,是一个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理解的基石。作为学校教育,应该大力倡导"校园诚信",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诚信的氛围中,教孩子做一个"诚信"的人。一、一元钱的故事有一天,我班龚嘉敏同学在学校小店门口捡到了一元钱,在无人认领的情况下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4.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中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泰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人无信而不立",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  相似文献   

5.
"诚"与"信"在儒家经典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诚"侧重于内心的真诚不欺,"信"侧重于外在的践行承诺。儒家提倡"诚"与"信"的统一,即"内诚外信",但更重视的是"诚",因此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为了"诚"甚至可以牺牲"信"。这种观念迄今对国人的诚信观仍是有影响的,因此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既要重视道德诚信,也不能忽视契约诚信。  相似文献   

6.
幸福源于一种感觉。校长的幸福来源于什么?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答案也不会相同。语文教师都晓得,文言文翻译教学需要达到三重境界:一是"信",要准确可信;二是"达",要通顺畅达;三是"雅",要优美自然。我想,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校长是否也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启发呢?一、扎根于"信""信",可理解为做人讲诚信,让别人觉得你可信,这应该作为一  相似文献   

7.
信息     
《教师博览》2011,(6):32-32
全国首个大学生"诚信档案"公共平台建立我国首个大中专生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15日在京成立,目前已有50家院校申请建立"诚信档案",学生人数突破10万人。大中专生诚信档案是与诚信主体一一对应的,能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一个说谎的孩子,最后失去了求援之手,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价。它告诫人们:"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只有诚信,才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一、小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小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一个"诚信"课题组对小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问卷调  相似文献   

9.
王常龙 《教师》2014,(31):40-41
正诚信,作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既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诚信意识无疑是整个社会诚信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对我们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们的校园里,目前诚信教育已  相似文献   

10.
诚信教育足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什么是减信?诚,即减实;信,即讲信用,就是为人、做事要信守承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言及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早就把诚信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以至于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左传>中讲"信,德之因也",说明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品质,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开展诚信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当前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当人们探讨和谐校园的实现途径时发现,和谐校园的创建需要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诚信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也流传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谚语,可见诚信是日常交往的重要准则。现实生活中,还有不讲诚信的现象。为了把"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要注重诚信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章论述了诚信问题的重要性,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以及造成这种"信用危机"的主客观因素,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诚信     
诚信是什么?诚信就是诚实,信守诺言。诚信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失去了诚信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光彩。俗话说"诚信是金",也就是说诚信就像金子一样值钱。你曾经试过差点失去诚信吗?我就试过。  相似文献   

15.
于娟 《西藏教育》2014,(11):20-23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  相似文献   

16.
熊飞  邰新军  徐梦婕 《家教世界》2013,(9X):164-164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文明道德素质在当时的世界上被人们称道。而当今社会,烦乱的灯红酒绿,过度物质追求让诚信出现了障碍,诚信危机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一个国家不讲诚信不知其国,一个家庭不讲诚信不知其家,一个人不讲诚信不知其人。更让人们担忧的是,象牙塔中的学生们也在渐渐丢失诚信。作为学生"德育教师、人生导师"的我们,该怎么样面对他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正>自古以来,我国就流传着许多关于诚信的名言,如:"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等等。的确,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如何发挥学校的作用,育人立人,切实有效地开展诚信教育呢?笔者结合我校《外来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研究》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开辟"诚信评议课",让诚信的种子生根历史上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守者和力行者。宋庆龄任国家副主席的时候,有一次,  相似文献   

18.
李渺 《中国教师》2008,(7):14-16
<正>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文化宣扬"师道尊严",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是"道"的化身,具有极高的权威。最早宣扬教师权威性的人莫过于荀子,他明确提出"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相似文献   

19.
在百度搜索中输入"诚信",会在0.001秒钟内出现649万篇相关网页, 找到相关新闻约10万篇,用时也只需0.242秒.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全社会都在宣传"诚信",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诚信的土壤"正在遭到荒漠化的侵蚀.因为我们缺乏诚信,才导致了诚信宣传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文化传统中优秀的诚信思想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中的重要范畴,也是我国传统伦理中最具影响力的道德规范之一."诚"是中国古代社会交往的出发点,也是作人的基本原则.<大学>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思想中,认为修身的先决条件就是诚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中庸>更是从本位论的角度看待"诚",认为"诚"是社会的本原,提出"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人只有"诚"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诚信"是人道的第一要义.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旬子在<旬子·不苟>中把"诚"看成是德性的基础,看成是修身养性的根本.认为"养身莫善于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