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一、一个普通而不能忽视的问题 “伯乐”之“乐”有的人读è,有的人读yuè。 “乐”的不同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不能混淆。 “伯乐”是先秦就有的一个专有名词,现在还经常使用。专有名词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语言范围内,其读音应该是确定的。不能可此可彼,失去其专有性。因此、“伯乐”之“乐”(以下简写为(伯)乐)现在普通话里也只能有一个确定的读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诗讲究平仄,押韵.随着语音的变化,按现在语音来读唐诗会发现有的唐诗不符合平仄押韵规律.在日语中有音读跟训读两种读音.“音读”是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当时这个汉字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读音来读这个汉字的读音.本稿就日语音读跟唐诗音韵平仄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为了记住单词读音经常在书上的单词旁用汉字及拼音标注单词的读音,如:two标成“兔”,where标成“外e”,am标成“爱母”等等。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由于这些汉字及拼音都是学生通过听教师读音经粗略地辨析标出的,因此常产生一些严重的错误,造成不好的影响。如:⒈以汉字或拼音标注的单词经常标“走了音”,不利于读准单词。如:有的学生把单词blue标成“belu”而我们知道实际上这个单词的标准读音不是“belu”其音标应该是犤blu:犦。⒉以汉字或拼音标注的单词,经常造成读不准重音。如:有的学生把po…  相似文献   

4.
日语词汇,从其来源来分,可以分为和语、汉语和外来语,其中“和语”,也称“大和言葉”笔侨毡竟逃械拇驶恪H语汉字有音读(音(讠壳))和训读(训(讠壳))之分。音读是模仿汉语汉字的读音;训读是完全离开汉语汉字的读音的,用意义与汉字的字义相对应的和语去读这个汉字。  相似文献   

5.
植物学上常见的柔荑花序(catkin or,ament)一语中,“荑”字的读音和“柔”字的写法,长期以来很不一致.“柔荑”的“荑”,有的读作y(?),有的读作t(?),有的认为两种读法都行.到底应该怎样读?仅凭一般工具书对这个多音字的释义,则很难判断它在“柔荑”这个合成词中应该读什么音.如果多查几本工具书,并从“柔”字入手查找“柔荑”一词,就可以确凿无误地得出结论:“柔荑”的“荑”,只能读作t(?)(题),而不能读作y(?)(移).“柔荑”的“柔”,写法相当混乱,往往使人莫衷一是:一、全国高等院校的现行教材,有的写作“柔”(如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合编的《植物学》),有的却写作“葇”(如华东师大、上海师院、南京师院合编的《植物学》);二、有权威的工具书也有两种写法,  相似文献   

6.
汉字,由于其源远流长和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它在形体和读音方面,复杂化的程度相当严重。建国后,国家对汉字的形体进行了简化,已公布的简化字方案,既方便了书写,也易于初学者接受。然而,与之相脱节的是汉字读音仍然是复杂和繁琐的。这对语文科的学习和教授,对迅速掌握和使用祖国语言,无疑都增加了一定的困难。汉字读音的复杂性,主要表现是:一、词性变而异读。“囤”作名词时(粮囤)读 dùn,作动词时(囤积)读 tún。二、字序变而异读。“吓”在词首或词组之首时(吓唬、吓人、吓不  相似文献   

7.
多音字中有许多词语只在表示某种特定意思时读另外的音,其他情况下读音相同。如“巷”只在表示“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时读hàng其他情况下一般都读xiàng。我们暂把这种现象称为多音字中的“惟一”异读现象。很明显,一个存在“惟一”异读的多音字,只要记住这个异读的特殊的情况,辨析其读音时便再也不会因其多音而难以推断了。经总结,这类“惟一”异读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一、一个汉字有多种读音,这种字通常叫多音字。多音字不同于异读字。异读字虽也一字多读,但这多读是不受语言环境制约的,不管读哪一种音,意义都一样(如“跃”过去是异读字,可yuè、yào两读。今已规范通读为yue)。多音字的“多音”是相对的,是就该字不与别的任何汉字组合而孤独地存在时说的,如果它不负“使命”,表示某一语素并记录和传  相似文献   

9.
“龟裂片”的“龟”读音辨析云南云县一中金元中《南州六月荔枝丹》中“龟裂片”的“龟”,课文未注音。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读“gui”,有的读“jun”,存在分歧。本文想就“龟裂片”的“龟”的读音作一些分析,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我们从意义上分析。课文是这...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11,(6):48-49
问: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的读音,有人说儒家经典中的“乐”字读音都是yu色。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把它读为yue。请问:这个句子中的“乐”到底应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11.
在识字教学中,由于教学参考书缺乏,一些教师对汉字的某些偏旁部首不懂得它的读法。如“敲”字的部首“攴”的读音是什么?“叫”的声旁“”读什么?“译”和“泽”的声旁“”的读音相同吗?等等。现将有关不易读的偏旁部首的读法说一说。人们常常把偏旁部首连起来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变易,其读音十分复杂。在古文教学中,对于一些现代语交流中较少接触的词,其读音往往不甚把握得住,稍一疏忽,就会出错,还有一些词,常人口耳相传都读别了,或者以误为正,或者把正确读音误认作错的。古文词误读首要的一个原因是诵读者将汉字“声旁”的读音固定化了,这就是常人所说的“秀才不识念半旁”。形声字造字之初,相同的“声旁”,其读音确实是相同的。但随着时代的迁延,人们的语音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形声字的“声旁”就产生了一种“异化”趋向,同一“声旁”,有的还保留着原有读音,有的则发生了“异变”,已不再是原来的读音了,在这些变了音的文字中,“声旁”  相似文献   

13.
学习汉语拼音与学习其他科目一样,都有一个如何巩固的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四改”: 第一,改死记硬背为掌握规律。过去,我片面认为低年级小朋友学习拼音主要是模仿,跟着老师读,靠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示范,忽视了汉语拼音知识的教学。有的学生就一边学一边忘。到了高年级就全部“回生”。例如,有的学生字母读音不准,有的学生字母形体不辨,还有少数学生不会拼读。学汉语拼音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掌握了规律,就能提高认读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重视读,还增  相似文献   

14.
成语“臭味相投”的“臭”历来有xiu和chou两种口语读音。语文工具书也存在这两种不同的注音。这种读音的分歧和“臭”的词义引申以及感情色彩由中性趋向贬义有关。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读音应该规范统一,如果追本溯源,尊重本音和古音,“臭”可以读xiu;如果从俗从便.遵从其今日常见读音,可以读chou。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臭”读音的审定和所举例证.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应该读xiu,并以此音为规范读音,以便辞书编纂修订、学校教学、新闻媒体播音、电脑汉字输入和广大群众口头运用时统一读音。  相似文献   

15.
“斜”字究竟怎么读“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教材注音为xie,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注音为xia。“斜”字究竟怎么读?“斜”的古读音为xia。《山行》第二、四句末尾分别是“家”和“花”。从诗歌押韵的规律看,“斜”应读xia。但是,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教材对汉字的古音一律未取。如成语“叶公好龙”,过去曾把“叶”读成she,1963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表初稿》中,取消了该读音,规定统一读ye。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斜”不是一个生字。教材特意注音为xie,目的就是要教师不受古读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五笔字型输入法”字根组字的启示□韵小丽一学过“五笔字型输入法”的人都知道,王永民先生把汉字的组成划分为三个层次:笔画、字根、单字。其汉字的拼形编码既不考虑读音,也不把汉字全部肢解为单一笔画,而是以字根为基本单位来组字编码、拼形输入汉字。这乃是《五笔...  相似文献   

17.
一、现象如今 ,翻开学生的英语课本 ,你会发现书上写满了汉字。仔细观察 ,大体上有两类 :1.为英语注汉音对于英语单词 ,《大纲》的要求首先是会读。而对于初学者来说 ,英语既非平时常见的 ,也非平时所听的 ,仅仅凭课堂上读了几遍 ,就想记住 ,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同学怕课后读不出来 ,就用“汉音”代替“英音” ,如把“room”注成“肉末” ,“small”注成“死猫”等。2 .为英语注汉意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 ,与母语———汉语相比 ,学起来困难自然要大得多。学生往往想通过汉语来学习英语。为了防止打开课本只会读却不懂意思 ,…  相似文献   

18.
“后”与“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简化已近五十年,大部分人简化字已经用得很习惯了,但上世纪随着国门打开后繁体字的涌入,文字的使用便混乱了起来,其中尤以简化字还原为繁体字的问题最多也最严重。如将“理发”写成“理發”,“公里”写成“公裹”,“干洗”写成“幹洗”等,纠不胜纠。如果搞清楚了繁简的对应关系就会减少误用。这里试说“后”与“後”。“后”与“後”是一对同音替代的繁简字,这两个字除了读音相同外,意义上并无关联。一些人把“太后”写成“太後”,主要就是不清楚这两个字在意义上毫无关联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编了叶永烈先生的《国宝——大熊猫》一文,有这么一句话:“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其中“仔熊猫”的“仔”,编者作了这样的注解:〔仔(zǎi)〕幼小的动物。这样的注解,读音注错了,意义也不对。仔,共有三种读音,第一种读zī,有“仔肩”一词,是书面语,意思是“责任,负担”,这种读音和用法不常见。第二种读zǎi,读此音的“仔”,其实就是“崽”的另一种写法,共有三种…  相似文献   

20.
《将相和》中的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由于他距今已两千多年,而“相”又是一个多音字,因此对这个字的读音,就出现分歧.有的读作阴平声“xi(?)ng”,有的读为去声“xi(?)ng”,莫衷一是.尽管找不到当时人对这个人名的注音材料.但从古代文化典籍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