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收集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有主次地陆续完成。这是要求我们在收集工作中首先要慎选题,重立项,要“巧”理工作思路。如何体现“巧”字,具体讲就是要把握好“三为原则”。即在收集工作中确实把握一为经济建设服务、二为学术研究服务、三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服务的原则。依据“三为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收集,充分体现档案工作的服务特性。在此基础上,要注重“三个增强”。即一要增强收集档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报纸上,有时看到这样的说法:“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例如:《新华日报》1989年了月17日三版《连云港接运进口粮食创历史最好水平》;《新闻出版报》1988年4月27日一版《陕西图书出版去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人日报》1987年2月9日一版右上角新闻照片说明中有“实现历史最好水平”之说;《人民日报》1986年8月31日一版《……上半年完成投资实现利润创同期最好水平》,等等。“最好水平”之说也许习惯了,故常常用它。但只要稍微推敲一下,就可知道“最好水平”的说法不确切、不妥当。据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  相似文献   

3.
陈漠 《出版参考》2011,(4):14-14
中国人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  相似文献   

4.
有一些新闻同行和基层通讯员向我追问上稿率高的“秘诀”,我能回答的仅仅‘勤”字!在我近10年的写常 个 一 是稿生涯中,至今已被各种报纸、杂志刊用稿件上千余篇,但没人知道,我所投出的稿件数t起码是见报稿的五倍以上。因此说,我谈不上“命中率高”。但俗话说得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因为我热爱新闻事业,因此我勤奋创作,我的见报稿数量多,离不开一个“勤”字。 勤读。新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既要注重平时的理论学习,又应多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日积月累,才会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还要多注意收集资…  相似文献   

5.
我与档案     
档案是很美的,但要搞好却很难.我与档案,坎坎坷坷.一路走了三段,先为初识.次多应用.后是主业,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学生时初识档案。1965年14岁初中毕业后上高中前,“革”了.我在学校的“资料组”管档案资料收集、宣传材料编印。那时只知道有“档案”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通讯员写完一篇稿件,最好要做到“三见面”。即与当事人见面;与报道单位领导见面;与事件周围群众见面。新闻材料的来源,并非全是通讯员本人亲眼所见,有些是在众多人中“旅行”或“加工”后传到通讯员耳里的,不少通讯员往往为了抢时间,“闻风而动”,写稿速发,这很容易出现差错。一次,我听说一位战友接到加急电报“父病故速归”,他把电报塞进衣袋,照常值班训练。我写成稿件,送给这位战友亲自过目,原来是“病危”,  相似文献   

7.
想爱先要爽     
很多女人问我,如何才能得到一个你一直想得到的男人?比如,“我很喜欢他,可他就是不喜欢我;但我就是不想放弃,有什么办法?”之前我一般告诉女人们,最好放弃;不过,我现在将要告诉你一个方法——让他爽起来。  相似文献   

8.
有经验的记者,往往一次采访就能获得成功,写出的稿子连连带响。我却不然,往往一次采访不能成功,有时还得来二次、三次,故且称其为吃“回头草”。 作为党的新闻战线一名新兵,我在一年来的新闻稿件采写过程中,最“头疼”的就是吃“回头草”。吃来吃去,自己也觉得败兴:为啥人家一次采访就能写成稿子,自己得三番五次采访才成。究其原因,一是在采访中没形成主题思想就收兵回营。尽管资料收集得不少,但写啥题也觉得缺胳臂少腿,往往钻在材料堆里捣腾半天,仍是手中有目,心里没纲。二是有主题思想但不知道哪些材料与主题有关。往往把与主题无关的材料收集了一大堆,有关的材料没收集起来。三是采访不深入,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满足于“材料不差多少了”,“差不多能写了”,等回到办公室写稿子时,磕磕绊绊写不下去。  相似文献   

9.
张宏遵 《传媒》1999,(2):24-26
当今作为报社的老总我认为至少有三重身份,或者说有三种社会角色: 首先,我是个共产党员,是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干部,这算是“政治角色”:其次,我是个报人,是吃新闻饭的,这就是“职业角色”,也可以说是“文化角色”;第  相似文献   

10.
写作三勤     
我为各报刊台写稿已有20多年了,有了一点小小“名”气。近几年,我每年有200多篇稿件被各级报刊采用,能取得这点成绩,主要靠三勤:勤看、勤思、勤动笔。勤看:收集信息了解动态为了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我每年订阅报刊十几种,每天回到家里,无论有多少事,第一件事就是看报刊、信件,写阅读笔记;每到一个部门,就尽可能地翻阅其各种报刊和已形成的资料,抄下报刊地址、邮编、传真号码,了解报刊特点,学习行规行话,摘录精彩语段,为写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