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艳 《今传媒》2011,(9):74-75
在文化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体叙事方式呈现出浅表化、泛娱乐化,以及对经典与传统的消解,而凤凰卫视秉承"深叙事"与"冷思考"的叙事风格,以其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以及人本化的叙事理念,为电视媒体叙事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像化叙事的特征及界定,然后进行了电视"影像化"因素的叙事学分析,介绍了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和表现主义等三种不同的影像风格,最后重点分析了影视叙事艺术对电视"影像化"叙事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电影《高兴》充分体现了电影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表现在:第一,它用娱乐狂欢精神掩盖了农民真实的生存之痛;第二,利用"后假定性"的叙事原则,有意颠覆影视中关于农民的一切叙事,从而消解了理性中心主体,也打破了意义建构的常规。由此,影片用"消费形象"代替真实所指,又用"后假定性"叙事手段暴露出"消费形象"的虚假性,从而在双重否定之后,有可能回归意义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影视剧创作在题材、风格、旨趣乃至意义的选择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这些动向构成了当今影视批评对象的主体,包含了若干隐秘的文化符码.本文分析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城市叙事的异化阐释,终极关怀和人文意绪的缺位,审丑化泛滥引发的对社会认知的误导.兼及影视剧叙事的伦理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5.
赵志明  朱丽萍 《传媒》2021,(6):58-60
短视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呈现出的叙事特征与后现代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叙事内容浅表化、叙事场景碎片化、叙事语言多元化与叙事主体去中心化.本文借助叙事学视角对后现代语境下短视频存在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在颠覆传统叙事特征及碎片化、狂欢式的传播模式下,短视频存在的合理性并对衍生出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张雨忻 《今传媒》2011,19(2):67-68
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正充斥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电影作为综合性最强的第七种艺术,自然受到后现代洪流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深度消解、平面化、娱乐化、游戏化等等美学特点都无一例外地渗入到了电影中。本文就后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后现代电影的美学表现做了介绍。对于后现代电影,本文总结了它的四个特点:后现代电影表现出影像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后现代电影表现出叙事的解构和碎片化,后现代电影表现出反文化、反理性的叙述内容,后现代电影表现为无深度的影像狂欢。  相似文献   

7.
土味短视频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后现代性,具体表现为多元化的"土味"叙事、夸张戏谑的表达风格和传统审美的艺术反叛.但土味短视频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多重问题,需要对其机械戏仿的价值性缺失、意义消解的思想性缺失和价值扭曲的道德性缺失进行反思,只有保证内容质量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土味短视频才可能实现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君 《传媒》2022,(2):50-52
游戏"身体介入影像"的特性为影视行业打开了全新的实践空间,包括技术维度的工业化理念、内容维度的游戏化美学以及市场维度的粉丝营销。但游戏与影视是不同的媒介,因此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游戏玩法破坏内容叙事、感官追求消解精神品格、市场导向限制题材类型等问题。影视业要从影视本位出发,以内容为主导,精细化运作IP,提高项目前瞻性,加强文化引导,促进影游融合类影视剧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姚睿 《现代传播》2017,(11):141-14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视作品的内容生产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游戏化""动漫化""新媒体化"等特点。主流观影群体平均年龄的下沉及青年亚文化加剧了这些特征。作为故事生产者的影视编剧要深刻体悟跨媒介叙事的特点,洞悉新时代受众的审美旨趣、情感结构与消费习惯。在影视编剧的教育与学习中,应建立跨媒介叙事的教育训练体系,培养跨媒介叙事的创作观念,加入跨媒介形式的叙事训练,使学生掌握融合动漫与游戏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论述了影视剧叙事的目的及价值,认为影视叙事的目的是为人生服务的.现实与理想是人类精神的两个层面.影视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真实的世界.另一个则是虚幻的世界;其次论述了影视叙事的四大功能,即造梦功能、纪录功能、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史诗化风格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作品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叙事策略.史诗化风格电视剧所特有的长篇历史编年体的宏大叙事结构,及其宏观的全局展示与微观的生活细节刻画相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相统一、当代视野与历史视野相融合的叙事方式,对建构史诗化风格电视剧所特有的雄浑博大、崇高壮美的审美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叙事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电视广告的重要表现手法,从叙事的角度去考察电视广告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视角.电视广告因其叙事所表现出的功利性、虚拟性、超简短性、创意性和综合性等特色,使之与其它叙事形式相区别.同时,目前电视广告叙事中明显存在着许多问题,仅以儿童药品类广告为例,它主要表现为叙事主题同质化和模糊化、叙事情节单一化、叙事画面技巧运用的简单化、叙事风格的无趣味化等,这也是今后电视广告要努力克服的症结.  相似文献   

13.
李若男  孙远哲 《出版科学》2021,29(4):94-103
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影视行业在互动性方面进行了数字叙事形式的新尝试.从本体论视角切入,探索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的构建.在界定叙事对象、行动者、渠道和其他系统要素的基础上,指出相较于受众被动接收信息的传统影视叙事系统,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因其受众介入叙事的特性而形成了"四次叙事"运作机制;并结合先进数字技术从"完善上帝视角叙事""发展第一视角叙事""创新互动叙事模式"3个维度提出对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的优化展望.  相似文献   

14.
影游融合是影视与游戏的“再媒介化”。影视与游戏具有媒介共通性与差异性:都是“前框架性”叙事结构,但游戏偏于“玩家嵌入”与空间链接,影视偏于镜头组接;都有认同美感,但游戏是体验认同,影视是情感认同。影游融合在叙事层的具体方式为“文本跨媒介”改编与“游戏框架”式叙事搭建。影游融合的“及时反馈性”可以满足受众的“控制”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5.
罗迎春 《传媒》2021,(15):68-70
叙事主体即讲述人、主持人,是微纪录片中的重要叙事元素,在微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情感基调、话语风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创新叙事主体的讲述方式能够提升微纪录片的传播力.本文以湖南电视台大型微纪录片《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为例,探讨该节目是如何通过阶段化的叙事主体创新、多样化与风格化的叙事主体策略提升节目品质,以期为微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乔一蝶 《东南传播》2022,(3):137-139
近年来,电子竞技题材成为影视剧创作新的“资源库”。游戏世界的丰富性与竞技元素的互动性使电竞题材影视剧呈现出广阔的创作空间。电竞题材不仅是新兴元素的糅合叠加,更是实现“影视-游戏”跨媒介叙事的开拓地带。在影游融合的推动下,电竞题材影视剧经历着叙事风格与创作逻辑的不断演进,游戏IP植入让电竞题材跨出破圈的第一步,竞技风格的确立使之搭建起游戏主题的故事世界,而跨媒介叙事整合其互文逻辑使之形成新的影视样态。  相似文献   

17.
张洋洋 《视听》2023,(2):13-16
近年来,以主流意识为主体内涵的影视作品席卷各大卫视与网络平台。主流影视叙事以想象消费的青春化呈现、话语表意的青春化书写、形象表征的青春化演绎,搭建起新主流影视与青年受众的话语表达机制,并在情感互动与思想激荡中,实现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与自我召唤。  相似文献   

18.
城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精神意涵,它的传播以符号为载体.影视文本是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媒介,能够增强城市的魅力、知名度和认可度.影视文本中的符号、修辞与叙事化操作,建构和传播了城市形象,感染和打动着受众,强化受众对城市形象的认同.影视文本的生产者应力求借助多元象征符号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立体、深刻地展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质疑宏大叙事、解构中心话语、强调多元共生是其重要特征.网络传播与后现代理论所倡导的思想不谋而合,它的后现代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去中心化的叙事立场,泛娱乐化的审美倚重,唯数字化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影视中人物出场的方式有很多种,悬念式人物出场方式是影视剧常用的手法之一,悬念式人物出场主要是指剧中人物出场前或者出场时,用多种修辞手法与技巧,让观众大致了解其某些特征,但并不能看清其面部的出场方式。悬念式人物出场可以有效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塑造人物与故事的神秘感,有助于悬疑或恐怖片等影视风格的确立。悬念式人物出场主要是通过叙事技巧、画面造型、演员调度和服化道等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