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社实行24小时“全天候”发稿 从1999年12月1日起,新华社正式实行24小时“全天候”发稿制度,主要发稿线路半夜不再关机,实行不间断发稿。 实行24小时“全天候”发稿,是世界各大通讯社的通常做法。新华社对外英文线“全天候”发稿已实行多年,有效地发挥了影响国际舆论的作用。随着国内各类报纸、广播、电视的迅速发展,媒体对新闻时效的要求越来越强,迫切需要新华社24小时不间断播发新闻。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通讯社的作用,满足各类不同用户的需求,新华社面向国内媒体的主要线路将不再半夜“关机”。我国每晚黄金时…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1日,新华社开设的服务新闻专线开始试运行并向全国媒体供稿。这是新华社为适应用户需要调整发稿线路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其宗旨是充分调动全社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在确保综合线路发稿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服务性新闻稿件,加强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全方位扩大新华社新闻的影响力。也是新华社党组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应当前媒体市场发展趋势,按照通讯社规律办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多数国内和国际新闻由新闻通讯社供稿。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通讯社。通讯社可以使大报节省搜集国内新闻的费用。国家通讯社可由政府控制,筛选面向国人的消息。部分通讯社为地区性通讯社,即向本国和其他国家提供其所在国家、地区的新闻。此外,还有世界性通讯社,不仅提供本国新闻,还报道世界各地的消息。通讯社之间可有协议,互换新闻。现在,我们先介绍六大世界性通讯社。在全世界公众所得到的国际新闻中,有  相似文献   

4.
24小时发稿制度是相对于传统的半夜关机制度而言的通讯社发稿机制。新华社国际、体育新闻对外报道通过在北京、纽约分时区发稿的做法,早已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稿。但是,国际新闻对内报道和中国新闻报道为了配合国内报纸截稿,过去一直实行“半夜关机制度”,即在每天凌晨1时左右“关机”,到早8时才恢复发稿。这种做法使通讯社“消息总汇”和即时播发新闻的职能受到制约,尤其是在当今像互联网这样的新  相似文献   

5.
新闻贵在于一个“新”字,如果没有时效也就不称其为新闻了。因此,世界上不论是大通讯社还是小通讯社无不一直在为拼抢新闻的时效而进行激烈的争夺。争先抢发新闻固然是每一家通讯社的天职,然而,在国际新闻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西方四大通讯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已不只是光拼抢信息性的新闻了。当然,对于那些还没有被公众认为是世界性的通讯社来说仍然在为新闻时效、发稿数量而进行艰苦的拼搏。然而,这正是走向世界性通讯社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发稿时效和数量上都胜别人一筹,才能站得住脚,才能逐步跨入世界性通讯社的行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世界性通讯社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也可以说是世界性通讯社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一、“两会”报道:2002年新闻业务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 ——定向供稿和个性化服务 按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方案提出的改革措施,“两会”报道启动前夕,国内部和新闻研究所采取播发公鉴、上门拜访、调查问卷、召集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用户需求。“两会”报道期间,编辑部通过“可供稿菜单”向用户介绍新华社的重点选题和报道设想。用户可以根据各自报道需要和版面安排定货,也可以通过设在大会堂发稿中心的“点题电话”约取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新华社在世界各地的电传供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外的电传供稿工作是一项什么工作,有何重要意义,我们中国新闻工作者为何要开展这项工作?国外电传供稿工作,就是通过现代通讯手段,随时随地、最迅速地把我们编发的中国和国际新闻传送给国外的报馆、通讯社、电台、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7,(6):16-18
<正>新华社作为东道主通讯社要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为中国各媒体机构提供新闻。新华社新建奥运前方移动报道系统,改建后方相关技术系统,实现前后方网络智能一体化,与IOC有关信息系统密切整合。新建、改建项目均要使用CNML(中国中文新闻信息技术国家标准),该标准将通过新华社供稿体系向用户端推广普及。新华社独自承担的奥运供稿服务主要由新华社全球卫星数据广播网、多媒体数据库外库和互联网供稿站点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1858年,伦敦《广告晨报》成为路透社的第一个报纸订户,当时的人们也许尚未意识到,"新闻供稿"将在未来成为全球媒体机构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手段。1931年11月,年轻的红色中华通讯社通过无线电波将党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声音发往全国革命区,这是刚刚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宣传机构开始"新闻供稿"的最早雏形。1985年12月,投入使用的新华社中文计算机发稿系统使我国新闻稿件的发布从50年代的模板传送进入计算机网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从战争年代的“窑洞通讯社”到和平时期相对封闭的国内通讯社,再到当今跻身于世界四大通讯社之列的世界性通讯社的发展史,是几代新华人对有中国特色世界性通讯社客观规律艰苦探索的历史。 三个基本规律是通讯社的本质属性 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必须按照通讯社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因为:一、要把新华社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争取未来的更大发展,必须有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和支撑,而这个理论的核心莫过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关于通讯社客观规律的理论。二、面对新闻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通讯社的干部职工开始重新确定通讯社的座标和方位,寻找通讯社的优势和出路,即必须按照通讯社的规律办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三、按通讯社规律办事,具有很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新华社成立供稿中心,专门负责管理发展新闻用户的工作,密切与用户的联系,为新华社供稿体制的规范化、科学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每家报纸都有发行机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报纸的发行、征订、扩大订户工作日益重要。通讯社也同样有“发行”工作。在国内外新闻  相似文献   

12.
剑2011年11月,新华社就满80周岁.作为同行,我们看到新华社在近年已由单纯的通讯社,转变为涉及文字、图片、视频、网络、报刊、杂志、手机短信、手机报、文字专线及数据处理在内的大型全媒体产业集团,并在新媒体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应该说,新华社的战略转型是成功并迅速的.新华社对于战略件转型有自己的长期构想,其中有些令人印象深到:到2015年,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推动新华社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而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同时构建四个系统,包括现代采编、研究系统,数字化加工、运用、传播系统,更加完善的新闻言息产品营销系统,和多元化对外交流合作系统.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目标其实已经部分实现.作为国家级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住传播国家形象上十分成功.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赋予新华社的历史性任务。新华社经过几十年努力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繁荣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继续缩小与西方大通讯社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在国际舆论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把新华社建成一个更大更强的、与中国地位和声望相适应的世界性通讯社,新闻界在关注,新华社人在努力。10月20日召开的新华社学术年会就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探索世界性通讯社规律”为主题,汇聚了新华社人在理论和实践诸方面探索的成果。本期以“探索世界性通讯社规律”为专题,反映新华社人的努力、成就、探索与思考,并以此纪念新华社诞生67周年。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月1日,新华社视频新闻专线正式开通,这条专线的开通使新华社供稿业务从以文字、图片为主的“两翼齐飞”发展到文字、图片、音视频“三位一体”,这是新华社向现代通讯社多媒体业态全面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为适应战略转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周五工作制”的推行和法定节日放假时间的延长,使受众对假日新闻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各种媒体纷纷对自身的定位进行调整。在新的形势下,新华社作为向各种媒体提供服务的通讯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总结假日发稿实践,探索假日发稿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新闻用户服务,用优质的新闻产品占领各种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6.
陈朝旋 《军事记者》2006,(12):52-52
“本报讯”或“某通讯社某地某时电”分别称为“讯头”、“电头”,统称“消息头”,是任何新闻消息的起头第一笔,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的标识,是新闻消息的外在特征。笔者认为,“本报讯”作为立足“本报”的讯头基本格式,在网络时代需要改造、变革,向“某报(报名)讯”的电头格式靠拢。理由如下:1.网络令报纸的信息产品——新闻文本流动起来,报业组织趋于“通讯社化”从信息采集、生产的角度看,通讯社是信息采集组织和信息供应组织,其新闻产品是向信息终端处理组织如报社提供的,因而电头首先要标注发稿主体,其次标注发稿位置和发稿时间。电头具…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 建设多媒体数据库地方子库是将新 华社各分社的数据汇集起来,构成“数据 新华”、“数据中国”乃至进一步发展成为 “数据世界”,建立起中国最大的国家级 新闻信息数据库,更好地履行新华社国 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消息总汇的职  相似文献   

18.
简约之中求创新——近年来新华社在新闻写作上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社的新闻产品写作特色,是基于国家通讯社作为“消息总汇”这一特殊性质而产生的。“新华体”作为一种新闻文体,在实践中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其创新和变革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新闻主体本身对时效性的要求;二是新闻用户对通讯社供稿提出的通用性的要求。这两条是形成新华社的新闻产品写作特色的基本要素。 社会在进步,新闻文体也要相应变革,通讯社的产品不可能固步自封。与“新华体”密切相关的几个基本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华社承担了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的职责.根据新华社与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协议,必须拍摄并发布中国运动员比赛和领奖的新闻图片.同时,因新华社是世界性通讯社,必须按世界性通讯社的工作模式,及时、全面报道北京奥运会,重点是拍摄发布所有获得金、银、铜牌的各国选手.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1月7日,新华社成立六十六周年纪念日,新华社新闻信息全面进入因特网。这在新华社的发展进程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它为新华社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全社会越来越普遍的信息需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是新华社在向强大的世界性通讯社迈进的征程中历史性的一步。建设世界性通讯社需要占领新媒体 当今时代,被称为网络化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