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亲属法上的身份权基于自然人而产生,民法上的身份权基于一定法律行为或事实产生,应在《民法》中将亲属法和民法中的身份权分别立法,避免交叉、混淆,亲属法的身份权有亲权、亲属权和配偶权,民法的身份权有监护权、荣誉权和著作权。  相似文献   

2.
身份权与人格权共同构成了人身权法律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定论,本文试图从一般人格权的角度,探讨身份权根植于一般人格权,并影响着一般人格权。  相似文献   

3.
身份权上之贞操权常常为法律人所忽视,尤其是我国立法上仅仅用含糊不清的“忠实义务”来替代。无权利则势必难以救济损害,倘若忽视了对身份权法上的贞操权的保护,无疑会成为婚姻家庭关系乃至于社会秩序稳定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4.
和其他民事权利一样,配偶身份权只有通过法律行为制度的设计,才能获得有效而合理的保护。对诸多民事权利进行协调、取舍的结果,体现了民法的时代性,也为法律行为制度提供了精神支撑。对配偶身份权的保护也需要与人格权、物权等民事权利进行协调,使民事权利体系化,进而使法律行为制度体系化,最终更充分地保护权利。  相似文献   

5.
古罗马法中的身份权是支配权,现代身份权与古代的身份权大相径庭。将身份权认定为支配权以偏概全,缺乏立论依据,难以解释一些具体的身份权的非支配权性。现代身份权是一个诸多权利的集合体,具有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学生身份权是公立高校绝大部分学生的重要权利.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为了监督公立高校退学权的合法行使,亟待把学生身份权的救济纳入司法领域.从现代公共行政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退学权是一种行政权力,公立高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亦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因此,司法完全可以介入,为学生身份权的保护提供司法救济.对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的目的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校规解释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司法救济学生权益的三种方案.  相似文献   

7.
身份权寻租的经济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造成社会成员就业岗位和收入福利的稀缺,它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政治生态畸形的严重后果,解决身份权寻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使党政机关的机构人员编制法制化,让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身份权寻租的经济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造成社会成员就业岗位和收入福利的稀缺,它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政治生态畸形的严重后果,解决身份权寻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使党政机关的机构人员编制法制化,让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记者享有采访权,但记者采访权的法律性质并不明确,因而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可能明确,进而成为记者采访遇阻、遭诉或采访权滥用等现象发生的重要根源。我国应当将记者采访权界定为记者专属享有的职业身份权,其属于私法上的权利,性质为相对权、请求权,其实现和保护遵循“人格权先于身份权”的私法秩序。抽象权利(新闻自由)的私法化保护应当成为我国立法的宏观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0.
自2012年起,我国开始推行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则是该模式的基础概念。然而,当前我国法律上学徒的指代对象过多,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基础概念不明使得判断前提无法明确,概念的泛用增加了司法的难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利益平衡。纵观域外成功推行学徒制的国家,都将学徒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概念明确、外延清晰。因此,应当厘定我国学徒的身份,将其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实现劳资两利。  相似文献   

11.
由于身份关系案件与当事人的婚姻家庭有关,因此这类案件的执行与一般民商事案件执行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身份关系案件的执行在努力实现裁判法律文书中确定的权利人权益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维持和维护案件当事人之间的特殊亲情关系.要做好此类案件的执行工作,首先需要完善我国的现行立法,为执行人员的具体执行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身份关系案件的执行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身权和财产权是民法中两类基本权利。学界对于法人基于自身而产生的名誉、信用、形象等利益性质颇有争议。文章旨在通过对于法人人格权的客体法人的人格利益和无形财产权的客体也即无形资产的区分的角度来论证法人人格权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教育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教育法治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学生法律地位的体现。基于现行教育法律关于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可将学生的法律地位归纳概括为民法上的特殊民事主体和行政法上的特殊行政相对人。但当前学生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程序性、公正性不足,有必要将受教育权的救济纳入行政司法审查的范围,对学生权利进行全面救济,并兼顾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个人信息可以轻易地在网络上被获取。而中国的许多公民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在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中,往往缺乏自我信息的保护意识,导致不法分子在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后对公民信息权进行侵害。文章就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权在日常生活中被侵害现状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职工)、雇员、雇工、帮工人(帮工)在法律含义方面有细微差别,但他们的人身受损害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是共同的:其用人单位或雇主或被帮人应承担无过错的特殊侵权民事责任;而承揽人与劳动者(职工)、雇员、雇工、帮工人(帮工)之间在含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在他们的人身受损害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方面也不同:定作人对承揽人的人身受损害只承担过错的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偏远山区中帮人办丧事的挖土工应属雇员,而非劳动者(职工)、雇工、帮工人(帮工),更非承揽人,其在做工时人身受损害,其雇主应承担无过错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好财,使之能够不断保值、增值,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逐渐富裕起来的石家庄市居民共同关注的话题。对石家庄市居民的个人理财的理念、需求、目标、风险选择等主要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个人理财市场的需求非常大,居民理财倾向于风险适中产品,理财目的是实现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值。  相似文献   

17.
学校法律地位的界定是研究学校内部建构和对外关系的基础性前提。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高校的法律地位日臻明确,但中小学的法律地位仍有待探索,值得重视。中小学的法律地位可以分为民事法律地位与行政法律地位,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规范出发,对其界定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中小学进行多元化处理。就民事法律地位而言,我国的公立中小学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而民办中小学具有法人地位;就行政法律地位而言,中小学在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中既可能是行政相对人,也可能是内部下属机构,在对教师的职务评定以及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做出开除处理时可能具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民法典人格权部分的流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民法典人格权部分的演变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具体人格权的类型逐步增多;人格权绝对的非财产权向具有一定的财产性转化;人格权的保护方法逐渐形成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双重保护机制;应该在民法典中确立一般人格权制度;人格权立法从分散形式逐步达到完整形式;应当增加关于“人格权的限制”的一般规定和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9.
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或利用直接关系到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当下个人信息受到非法侵害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在个人信息概念被界定的基础之上,对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性质及个人信息自决权进行法理上的分析,以寻求其保护的法理基础。这种保护应以个人信息自决权为核心,并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20.
律师执业人身权是律师一切权利的基础。律师执业人身权保障问题对于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律师执业环境的现状、律师执业人身权得不到保障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从立法上赋予律师拒绝作证权、刑事辩护豁免权,强化律协维权渠道,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人文意识等方面来加强律师执业人身权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