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来西亚的闽南话属于一种跨境语言。由于槟城是马来半岛北部(北马)闽南话典型的核心区,所以通行当地的闽南话——“槟城福建话”保留了许多从本土闽南话流传下来的核心词汇。它也汇集了当地闽南人在不同时期因语言文化接触和创新而产生的特殊词汇。通过揭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共有的特征词,即从本土闽南话传承使用的,以及它本身独有的特征词,即移民及其后裔在不同时期因创新或借用而形成的,说明两者共存的特征词表现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之间语言与文化纽带的联系,也证明了当地闽南人对祖籍方言的忠诚态度。相对的,槟城福建话独有的特征词主要反映当地闽南人的文化特征,也说明语言的变动发展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异和整合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闽南人移居菲律宾的历史悠久,并构成了菲律宾华人社会的主体,因此闽南话也成了菲律宾华人社会的通用语言。闽南话在菲律宾的多元语言文化环境中,具有适应性与传承性两个明显的特征。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与他加禄语的互相借用,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词与新义的产生,体现了海外汉语方言离开祖籍地之后的创新与发展。传承性主要表现在方言特征词、古语词与方言老词语的较好保留,体现了海外汉语方言对祖籍地方言文化的继承与保留。  相似文献   

3.
闽南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支流,记载着独具地方特色的闽越民族文化精髓,是研究闽南文化的活化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振兴海峡西岸战略的提出,为闽南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挑战和契机。通过社会学视角,以泉州地区为例,在讨论闽南民俗文化特征和分析当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生态保护措施,推动闽南民俗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第一载体。研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应尽可能把讲闽南语的族群纳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福建省及纳入该经济区的邻省有关地区看来,在属于闽南语系的族群中,有开展本区域学科研究且与闽南文化有关的地方学,主要是闽南的泉州学、粤东的潮州学和浙南的温州学。加强泉州学、潮州学、温州学协作研究,有助于拓展闽南文化生态研究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文化人类语言学家把文化分为大写C的文化和小写C的文化两种类型。大写C的文化指所学语言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历史、人物等。小写。的文化根据澳斯沃脱(Oswalt)的说法指全体居民的生活方式(lifewayofapopulation),即风俗习惯。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当…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和宣传,目前对唐初以陈政、陈元光为首的87姓中原移民入阂,开发泉潮地区,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民族和睦,发展社会经济与文化所起的积极作用及促进闽南文化的形成方面的意义,已经形成了共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足,难以有效地取得突破。二是田野调查的力度不够。三是研究方法的相对陈旧。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在中原文化和闽南文化研究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大力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二)加大田野考察和文物的收集力度。(三)着力于研究方法和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语言政策影响下的新加坡英语:讽刺与幽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归纳新加坡的语言历史生态人手,指出新加坡英语在语音语调、词汇用法和结构句法等方面的汉化特征及其浓郁的闽南方言文化色彩和幽默感,进一步梳理了它与政府语言政策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抗衡,并在最后提出了关于语言政策影响下新加坡英语的价值和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文化这一微观角度入手,以厦门为个案,对闽南都市语言文化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闽南都市文化区应鼓励并加强2+1模式(普通话、英语加闽南话)的语言教育政策,繁荣闽南都市群的语言文化多样性,构建闽南都市社会的良性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闽南剪纸作为一种边缘化且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形式,却有其特殊的文化观念和造型手法。对它的研究将使我们了解闽南文化中处于“失语”状态的民间部分,在新的时空中重新发掘其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对发扬光大闽南文化艺术、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文化多元要求都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旨在对闽南剪纸艺术的创造和形式类型作一番整理与阐释,为闽南当代剪纸的理论与实践树立一个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10.
语言问题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新诗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论题,而语言的不断变化又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诗歌的艺术风貌。一个民族诗歌语言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语言自身的内部运动。台湾诗歌语言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30年间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突出表现为诗歌语言风格的变化,即由“欧化”到“白话”、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从精神化到肉身化和科技化;其次表现为语言资源的开发,即“方言”(闽南语)入诗。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菲律宾民族主义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戏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菲律宾本土文化的灵魂与标杆,戏剧文化运动极大地推进了20世纪初菲律宾国内反殖民的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菲律宾民族的形成。而在20世纪70—80年代菲律宾反压迫的第一次“人民力量”①民族民主运动中,戏剧民族主义活动更加功不可没。菲律宾戏剧文化界,以戏言志,彰显抒发着菲律宾民族政治独立与文化自主的心声,成为一个世纪来菲律宾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象征,也揭示了其民族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历任政府都十分重视实现教育平等和公正,促进教育公平被视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菲律宾的教育公平是指任何人都享有平等的、与其兴趣和能力相适应的受教育机会,而不因其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种族、文化和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清除阻碍,让每个人都享有学习知识、培养个性、融入社会、顺利就业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定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针对中菲南海争端的答记者问话语中态度的使用特点及原因。研究发现:发言人的态度涉及对主权归属、中菲两方行为的性质和事物性质的评判,对事物价值、菲方行为后果和反应的鉴别以及对菲方侵权行为、菲方言论和中菲两方处理争端的态度与方式的情感表达。这些发现充分表明了语言在国家主权维护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中菲律宾华文文学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处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最前沿,菲律宾华文文学,首当其冲地体验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带来的极度焦灼与矛盾,菲律宾华文作家,作为菲律宾人,体验与倾诉着在“两难”处境之中“菲律宾的焦虑”。作为菲律宾华人,体验与倾诉着在“两难”处境之中“菲律宾华人的焦虑”。菲律宾华文文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张力中趟出一条自己的路,并且,给世界华文文学增添着新质与光彩。  相似文献   

15.
从介绍菲律宾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脉络的角度,参照有关数据,归纳出菲律宾女子大学的就学途径、学科和层次分布特点。从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和教育层次三个角度对菲律宾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从中提出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16至20世纪,菲律宾先后遭受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统治,根基薄弱的自身文化受到西方语言帝国主义的强烈冲击和影响。西班牙殖民者采用分化语言政策,通过把菲律宾当地语言拉丁字母化来传播天主教,并禁止、限制菲律宾人使用西班牙语;美国取代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采取殖民同化语言政策,通过新教传播而大力推广普及英语,使菲律宾至今仍是亚洲使用英语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共时对比研究西、美殖民菲律宾时期语言政策的异同,旨在揭示语言政策的语言学层面意义和社会学层面意义,以期探索其对新时期中国语言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是亚洲地区最早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国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之一。从1565年到1946年的381年中,菲律宾经历了西班牙和美国的长期殖民统治,这两个国家在政治、社会、文化及宗教等多方面影响了菲律宾本土民族。同时,中华文化、马来文化、墨西哥文化、伊斯兰文化也增添了菲律宾文化的异域色彩。菲律宾多元性的民族、语言、宗教、文化对其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也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西战争后,美国对菲律宾殖民统治达48年左右的时间。由于美国特殊的国家历史和菲律宾不同于其他东南亚殖民地国家的状况,美国在菲律宾实行了政治复制、经济垄断、文化移植等不同于其他宗主国的殖民统治政策。无论美国在菲律宾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统治政策,其殖民主义的目的和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些政策给殖民地国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顺应论认为语言具有顺应性,它使得人们得以从一系列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可协商的语言选择,以满足交际需要。译者作为语言的使用者也要做出语言选择。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形式之一不可避免地包含文化因素。儿童文学的翻译中,译者面临着既要保持童趣又要将原作传递给另一文化的儿童读者的双重挑战。我们从顺应论的角度来探究译者如何处理儿童文学中的文化因素,并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本为个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于2009年率先颁布和实施东南亚第一部《气候变化法》。与2008年和2009年的英国和苏格兰气候变化法相比,菲律宾气候变化法颇具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