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杨红梅,1968年10月出生,湖北公安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93年加入荆州市中语会,1996年成为湖北省中语会成员.是荆州市课堂教学能手.荆州市教学论文写作能手。1997年12月被荆州市教育委员会授予荆州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1年8月被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省中语会授予湖北省首批“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称号,2002年9月被全国中语会评为“优秀教师”,2003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现任教于荆州市实验中学。  相似文献   

2.
在省中语会的一次作文研讨会上 ,新乡十中姜东瑞的发言给我很深印象。 1 991年 8月推荐她在全省 1 0 0个义务教育示范乡教师培训会上研究课。同年全省中青年语文教师教改评比决赛 ,她荣获初中组唯一的特等奖。 1 992年她在省中语年会作课 ,我负责指导并评讲。同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名师授课录》 ,因她职称为一级 ,算不上“名师” ,文稿被退回。我写信力争 ,预言她将来会是“名师” ,后该书破格收入了她的教学实录。 1 994年推荐她为《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 ,并亲自撰写长文介绍她的教学业绩。近几年她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省优秀专…  相似文献   

3.
《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的实践性、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并明确指出“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体现之一”,进而大张旗鼓地号召“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因此,在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其它课程的相关知识、基本原理、学科精神巧妙引入,“嫁接”到语课程上来,使之成为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育出语课程的综合性大树,绽放语教学的五彩奇葩,实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  相似文献   

4.
2007年暑期.首届“中语杯”中学语文教师课堂作文教学大赛.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举行。本届“中语杯”中学语文教师课堂作文教学大赛.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观摩了本次大赛。这是全国中语会成立近三十年来.首次举办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最高赛事。共29个省(市、区)派出的29名“选手”(29节课)参加了“比赛”,其中,初中18节,高中11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人格对话:语文教学的时代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杰 《学科教育》2003,7(8):28-31
教学对话是当代社会对话精神的呼唤在教育领域的回应。由于语学科知识的社会性综合性、语支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多地触及人性人格、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性特质,故语教学中的对话是人格对话。这种对话在教学中主要理解为教学伦理上的平等关系,教学方式上的互动关系,“本化”的课本观。  相似文献   

6.
程惠萍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头衔”:太原市劳动模范,省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省优秀班主任,太原市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她代表山西省在参加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十几年来,她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严谨扎实的教学风格和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在不断地追求、探索中,她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风格,在省小语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贴心人“程老师就像妈妈”,“程老师的脸上总带着微笑”,学生们这样评价她。在一次普通的家访中,她发现家境贫寒的徐慧民同学“屋漏偏逢连阴雨”:…  相似文献   

7.
刘慧娟  杨虹 《现代语文》2006,(11):13-14
“教师主体”还是“学生主体”历来是教学争论的焦点。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①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但在语教学现实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是非常困难的。课常教学在新课程下呈现其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课堂教学也要适应“满负荷”、“快节奏”、“强刺激”、“高密度”、“高效益”的现代鉴赏与接受方式,注意适当地提高课堂上教学信息的强度与密度,我们把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叫做“密度教学”,开设语实践活动课是走向语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以“CBE”(模块教学)为参照系,对改造我们现有的语教学体系,实现语“五项全能”(书写、口语、听读、写作、思维)训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2006,(8):F0002-F0002
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力求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相结合,让全市的语课堂“活”起来,让全市的语教师“动”起来,让语真正姓“语”,让语成为学生精神的栖息地,这是成都市教科所中语室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教学的目的是语本身还是语所负载、传达的内容,这是语界经常争论的话题,也是语教学时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它关系到语课“上什么”和“怎么上”。认为语教学的目的是语本身,或认为是语所负载、传达的内容,都有片面之嫌。面对丰富多彩的语教学,应根据课的目的要求来决定语教学的重点。具体来说有四种方法处理它们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赵文汉 《新作文》2004,(5):27-29
按照叶老的观点。语教育的教学任务是听、说、读、写四大项目。在母语的环境中,“听在课堂外基本上就可以完成,四大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剩下了三大任务。“写”占据了语教学的1/3的天地,足见其在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语教学中,教师远没把“写”放到理论上所说的那样的重要位置上,作教学存在着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教案撰写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语教学经历从经学到单独设科的国、从言教学到白话教学、到1949年革命语境中的“语”、再到言语(语感)教学的种种变化,可以说是语教学目的从侧重“思想教育”向侧重“言语能力培养”的变化,思想教育也从语教学目的变为附带功能。这种变化所具有的曲折过程,是与化现代化变迁的曲折历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语教学就其学科功能而言,语学界尚有诸多说法,但语言作为语教学的媒介功能这一点却是公认的。章熊先生指出:“准确地说,语课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语教学沉思录》),这就很明确地说明了语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必定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教学欲达到美的境界,必然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优美的教学语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它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因此,语教学的语言美,常常是一位语教师孜孜追求的。  相似文献   

14.
郭根福 《天津教育》2004,(11):36-37
《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提高语综合性学习的效率,是落实《语课程标准》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语综合性学习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面对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的“小语”教学单一封闭、高耗低效的窘状,自1995年9月始,我们开展了“‘大语’教学探索”课题实验。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综合素质”目标出发,构建了以语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课外活动和拓宽语学习环境为“两翼”的“大语”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纠偏除弊的语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16.
注音识字教学是语教学的基础,是语教学的“敲门砖”,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边疆地区农村中学“注音识字”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感到语教学工作肩上责任的重大,本着对语教学的高度负责,结合此次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并进行了“注音识字教学”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作教学素称语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不论在高考、中考语试卷中,作的赋分都超过总分的三分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教师真正花在作教学上的时间、精力与之是不相称的。每每考试或作竞赛优秀作不多,而平庸和未成的作却不少。这与作教学“走过场”和“不到位”不无关系。有人慨叹学生的作“一代不如一代”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们的语教学正处于新旧教材交替的过渡阶段,语教学成了敏感而令人头痛的话题。其实,我们的新大纲、新《课标》里已明示了语教学发展的方向,那就是教学要体现“实”“活”“新”。  相似文献   

19.
宁佐权 《教育探索》2002,(10):69-71
中学语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可谓“得天独厚”;②语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意志和毅力的教育方面堪称“近水楼台”;③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协调人际关系、排除心理障碍方面可谓“技高一等”;④语教学在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情感方面更是“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20.
论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固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教育是语教学中所固有的,理论上为中有道,道中有,教学实践中则表现为以带道、寓道于。本着重从语学科的性质、语学科思想教育的优势、中国古代教育和国外语教学、中学语教学目的以及语教学现状、系统论、“立体工程”等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