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寻根派小说作为最近几十年以来惟一自觉的小说流派,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重点。寻根派小说纠结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暧昧的传统特色与模糊的现代特征导致了寻根派小说具备着罗杰*福勒所说的“文本间性”的特征;寻找与背离,是寻根派小说的文本品性。  相似文献   

2.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是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断,采用“空间并置”结构方式;二是表现主观感觉,创造主观感觉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图景;三是表现人物心理,着意开掘人物潜意识。  相似文献   

3.
“人权派”是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它们针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提出了“保障人权”和“思想言论自由”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试对“人权派”的政治主张及其所起的作用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现代派小说中的读者建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读者反应批评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全新面貌的小说——现代派小说。该派小说相对传统小说而言,表现出人物形象塑造非个性化、故事情节平坦化、叙事的非逻辑性、叙事视角限制式这四个特点。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我们得知现代派小说的阅读将离不开读者的创造、重构。  相似文献   

5.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新感觉派小说,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对正确认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从叙事入手,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进入小说的阅读空间,来捕捉并体味这种“新感觉”,从而把握此小说流派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大调曲是一种较古老的说唱音乐,有雅、俗两个流派,雅派追求典雅庄重,而俗派则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平易近人。清代中后期,大调曲以雅派为主;清代末年,随着大调曲逐渐流入民间,俗派产生。新中国成立后至“革”前,是雅、俗两派大调曲协同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大调曲逐渐衰落。挽救衰落中的大调曲,走一条以发展俗派、改良俗派为主的道路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曾在30年代风靡上海,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走向高度工业化的产物。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新感觉派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这一流派。本文拟从地域、文化、思潮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新感觉派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浦安迪在批判胡适、鲁迅等前辈学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奇书文体"说。以明清六大小说为代表的"奇书文体"继承了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型和主题表达方式。"奇书文体"说重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传统,把明清长篇小说最终定性为文人小说。  相似文献   

12.
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通俗小说分为南北两派,分别以上海与天津为创作出版中心。南派通俗小说起步较早,在民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形成狂潮。北派通俗小说虽比南派起步晚,但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却以作品质量胜出南派,至今大多数作品仍在读者中流传。北派通俗小说勃兴原因与清末民初天津报刊业的繁兴与竞争密不可分。大批通俗小说不是由出版机构付梓,而是由各报馆连载后出版单行本,便成为民国时期北派通俗小说创作与出版的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高楼大厦是当代都市最直观的视觉形象,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还是城市语虻和文化地标,是都市矛盾的集中发生地。在香港作家倪匡的科幻小说中,高大的楼字是探险的背景,给普通民众带来巨大的危机感。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笔下的楼宇是冰冷、刻板、吞噬活力的失落之地。长居北京的邱华栋则以热切的笔调将写字楼描写成财富和成功人士的集中地,将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化都市对人的诱惑以及青年人对都市的敬畏与向往表露无疑。在不同作家笔下,香港、东京、北京三座城市呈现各富特色的风貌,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孕育并影响着作家心态,而作家笔下的城市又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4.
海派小说雅俗互动态势的形成与上海作为西方各国的租界,全面移植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上海的现代消费文化环境中,海派小说有着明显的商业化写作色彩,这是海派小说通俗性与世俗性品格获得的根本原因。同时,上海这座城市所体现出的现代性又使海派小说超越了俗性特征,与世界新潮携手,攀上了先锋文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转向之前的小说叙述,无论是文革文学,还是新时期之初的文学,都强调写小说首先要"像小说",即小说的文体边界约束较强;语言学转向之后出现了杂语体叙述,小说的文体边界约束相对松动.杂语体叙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小说叙述在文体方面的变异特征.本文评析不同学科视野中的"杂语体"概念表述,同时指出"杂语体"研究中存在的概念含混和"语体"-"文体"纠缠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家中,朱贞木是一位重要作家,但多年来由于其小说散佚难觅,生平资料发掘甚少,对手他的研究一直滞后于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等与他同时代的武侠作家。朱贞木是具有探索精神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尚未大成的武侠小说家。从还珠楼主到金庸,从民国旧武侠到港台新武侠,朱贞木是一位关键人物,其小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20世纪武侠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把以金庸等为代表所创作的新派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历史特定性文类变体来看,其创作无疑是一种商业行为,小说形态亦受到了商业性的规定,具体体现为它通过对所塑造武侠人物形象及其遭际的展示来着力言述的是港台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进入消费时代膨胀起来的消费欲望符码——游戏、奇观化和大众色情。  相似文献   

18.
京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的小说流派。它的发生、运演从一个方面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风貌。京派作家多学贯中西,但他们更多地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在小说创作中,较多地借鉴民族文学的传统艺术技巧,追求和谐、圆润、完美的艺术境界。作品圆润精美,情感蕴藉、含蓄,语言古朴、简约。  相似文献   

19.
"放逐"母题作为文学史上众多的母题之一,受着作家群体的推崇与评论家群体的争相讨论,二十世纪的台港文学舞台也活跃着这样一个"放逐"母题所构成的隐性作品群,他们用放逐感书写内心,用人与时空的变化感表达凄凉,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重构精神世界,成为了二十世纪台港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0.
简洁凝练是鲁迅小说艺术一个富有特色的风格特征。该风格表现为:精炼传神的生活细节,只字也惊人的语言艺术和速笔绘就的背景勾勒。其特征为:真切,形象和蕴藉。此外,简凝之美的渊源来自古典文化的渗透,民俗文化的熏陶以及外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