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社会否定生命的现象不断冲击着道德和法律底线,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文章以心理接受通道假说为视角分析否定生命现象却的本质成因,探析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创新途径,以期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研究集中体现在对教育对象的个体心理研究和群体心理研究两个方面。文章从接受能力、接受动力、接受心态三个方面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接受心理机制,以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接受心理机制作一个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接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影响和制约投射到接受主体的内心,便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接受心理。本文将接受心理分为认知接受心理、需要接受心理、情感接受心理、行为接受心理四种基本类型,并探讨了各种接受心理在受教育主体接受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7,(3):81-86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大学生同质化文化心理在个体情绪化因素引诱下发生的心理共振,是大学生群体性心理积怨在个体化偶发事件的强烈刺激下的剧烈表现。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化诉求,引导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情感支持与价值认同;加强舆情监管与大学生群体心理干预,构建大学生群体性心理突变与情绪传染预防机制,内外"双防"才能有效降低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课,被逐渐的重视起来,但是现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将焦点放在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研究上,缺乏对接受主体对其接受心理的研究,从而导致教育实践中的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无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研究,根据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黄河 《华章》2011,(31)
以接受主体为中心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重心从传统的重教育者转向重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概念、特征、危害及形成因素做由表及里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国家人才资源的供给基础和后备力量。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是关乎大学生顺利成才的重要因素。成熟的性生理与不成熟性心理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分析,认为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教育的心理基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大学生性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该时期至关重要.本文围绕这一话题,主要探讨了青春期的性心理,介绍了青春期性心理的概念和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阶段,青春期性,心理的特征,以及青春期的性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乙肝孕妇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合并乙肝的孕妇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负性心理,这些负性心理对孕妇及胎儿将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良好妊娠结局的获得;从心理护理的角度对妊娠合并乙肝孕妇的负性心理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这类孕妇负性心理状态的认识,以期引起足够重视,应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妊娠合并乙肝孕妇获得较好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0.
石国兴 《教育科学》2004,20(3):62-64
辩证唯物主义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指导和启迪作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客观刺激事件导致主观心理反应、负性刺激事件导致负性心理反应、良性刺激事件导致良性心理反应;意识本质的原理有助于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复杂性;意识能动性原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任何心理咨询流派都可以由此得以评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唯物辨证法原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育人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的心理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心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