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董瑛 《新闻知识》2000,(2):40-40
广播稿怎样写?给广播电台写稿和给报纸写稿有什么区别?一般情况广播稿和报纸稿大同小异。所谓大同,是指广播和报纸对稿件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谓小异广播稿是给人“听”的,报纸是给人“看”的。所以广播稿件为了适应人们的听觉就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广播电台近30年的工作经验,就广播稿的特殊性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广播稿,尤其是广播新闻稿要主题鲜明。一篇稿件只能有一个主题。记者采访的单位大都是先进单位,所以被采访单位的领导常常希望把每个方面的工作都能宣传一下,单位负责宣传报道工作的同…  相似文献   

2.
罗春 《新闻界》2004,(3):76-77
会议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电视媒体发挥喉舌功能,服务党政工作的主要方式。但是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受制于会议议程、内容而陷入程式化的误区.以至空话、套话连篇。部分记者采访回来的电视新闻稿等同于广播稿、报纸稿,不能利用先进的电视手段把更多的信息传播给观众,图象也就在会场  相似文献   

3.
邓河春 《新闻界》2000,(6):42-42
广播新闻稿该短还是该长 ?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见解。   主长者认为短稿没有分量、没有深度,只能写点动态,不符合当前实际和时代要求。   主短者认为长稿长篇大论,听来厌烦,广播稿本来就是以动态新闻、短新闻为主。   应该说,以上两种认识,都失之偏颇。   关于广播稿的短长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而应从广播在时代中的地位、作用、影响、特点来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在现代化传播媒介中,广播、电视、报纸、通讯社、新闻性刊物:应该说,各有短长、各有优势、相互配合,共有共荣,不…  相似文献   

4.
广播稿怎样才能做到明白如话呢? 我认为每一篇新闻稿在写作上应当注意: 一忌长。广播新闻稿的篇幅要短。一篇新闻说一件事,不要面面俱到。一稿一般三、五百字,不宜发千字文。广播稿的句子也要短。长稿短编,复句化作单句说,有的来稿,一句长达一百字,  相似文献   

5.
石翼 《军事记者》2010,(1):37-37
学习新闻写作。首先要了解“新闻”二字。究竟什么是新闻呢?它是指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上报道的各种消息。倘若给新闻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中国和外国,这个人和那个人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刘巍 《记者摇篮》2009,(9):31-31
电视新闻的写作不同于报纸和广播,报纸记者写作时仅仅考虑文字是给人看的,广播记者写作时仅仅考虑语言是说给人听的,而电视是视听的艺术,所以电视记者写作既要考虑电视新闻的视觉形象元素,又要考虑听觉形象元素,因此,写好电视新闻稿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个与报纸和通讯社无关的人问起我的职业,我会说“是新闻记者”。有必要进一步说明时,才加上一句:“我是通讯社记者,专给报纸和电台供稿的。”第一种回答,是因为对门外汉来讲,最容易理解。总的来说,报社记者和通讯社记者的日常活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话虽然这么说;虽然二者之间的区别容易被人忽略,但是区别还是存在的。在同其他新闻记者的关系上,在消息的写法上,对通讯社记者都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丛笑 《今传媒》2009,(6):47-48
报纸上的新闻稿,过去被人称为"易碎品".就是说,它的使用价值一般在当天.当天看了,第二天它就失去应有的价值,变成"明日黄花".但事实是,报纸上的新闻稿,除了有给人提供最新信息的功能,它还得有可以供人思考的东西,有比较深沉的可以"留住人眼球"的报道.现在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国内国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都向办报人提出了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2003年第六届全国报纸运用图片优秀版面评选上,全国共有67家报纸的201块头版和134块摄影专版参加了角逐,是历届参赛报纸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从整体来看,几乎所有的参评报纸头版都有一张四栏左右的大照片,而且近五分之一的报纸头版头条是图片新闻稿,不少报纸还规定头版必须要有三张以上的图片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一、新闻应该具有观点 马克思在1849年2月7日谈到《新莱茵报》时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恩格斯在同年1月的《瑞士报刊》一文中阐明:“在大国里,报纸都反映自己党派的观点,它永远也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列宁在1918年4月讲道:“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毛泽东1942年10月28日作过这样的指示:“抓紧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  相似文献   

11.
周旋 《采.写.编》2021,(7):147-148
新闻写作,也称新闻稿写作,是职业院校宣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新闻事件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社会了解职业院校的重要窗口.新闻稿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运用新闻语言进行新闻体的创作.笔者结合职业院校实际宣传工作经验,分析职业院校新闻写作的语言特点,从巧拟标题、写好导语、遣词用句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新闻写作在语言方面的运用技巧,以期提高职业院校新闻稿的质量,从而提高学校新闻宣传的对外传播力.  相似文献   

12.
说起来,我的新闻写作之路也不短了。从新兵连给大队写广播稿,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那会儿不懂得写作技巧,多是有感而发,不过因为写的数量多,最后还被评为"优秀报道员"呢!  相似文献   

13.
新闻应该具有观点 马克思在1849年2月7日谈到《新莱茵报》时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恩格斯在同年1月的《瑞士报刊》一文中阐明:“在大国里,报纸都反映自己党派的观点,它永远也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列宁在1918年4月讲道:“报纸刊物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毛泽东1942年10月28日作过这样的指示:“抓紧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上的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广播里的稿件是播给人听的。一个用眼睛看,一个用耳朵听,这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广播稿写出来,不符合“听”的要求,听众听不懂,就会削弱广播宣传的效果。因此,要  相似文献   

15.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也为美国乃至其他西方通讯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使它们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将其在传统上主要向新闻单位或大公司播发的电讯消息,直接提供给千百万读者,从而使受众成为它们新一代的订户。总部设在纽约的美联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和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竞争力的大通讯社,也是唯一具有报联社性质的世界性通讯社。这家私人的非赢利的合作组织,有世界上最大的图片社,有经济、金融、贸易、体育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专门的新闻稿。它还有“广阔世界”图片图书馆;一个教育部(教育影片);一个时事书籍部。它与《华尔…  相似文献   

16.
刘元东 《新闻传播》2006,(9):20-20,22
现场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现场感,一篇新闻作品即使客观地传达了一定信息,但也很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增强新闻写作的现场感,把读者带到第一现场,是报纸记者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愿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谈对新闻写作现场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马全应 《青年记者》2006,(14):39-39
报纸刊发的新闻是经记者加工呈现给受众的,新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记者的印记,这是正常现象。然而,笔者在编辑稿件、阅读报纸时发现,有的记者仿佛在新闻稿中“刻意”表现自己,不恰当地存在于其作品中。这种情形往往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接受,也降低了新闻的品位。笔者愚见,记者  相似文献   

18.
闲话经济新闻记者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上的新闻是面向大众的,可是我们的经济新闻。特别是金融新闻,版面呆板,术语连篇的居多,只有专业人士和特别需要这类信息的受众才会接触,难有其他的接受者。国外的金融新闻稿件,大多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高级报纸上的评论。一位读过国外这类新闻的作者写道:“笔者经常阅读国外报刊和通讯社的金融报道,感到他们的稿件一般都很少有行话术语。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新闻稿写作的语旨意识,是要求新闻的采写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受众,在现场寻找最吸引人的新闻点,而在写作新闻稿件时,要有针对性,有对象感,让受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新闻稿的可读性和传播性才会变得突出,所以在新闻稿写作过程中,采写记者一定要结合新闻稿写作的一些独有特点来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20.
路透社自1851年10月14日产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0多年的坎坷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150多年中,最初产生的四大通讯社都在时间的长河中纷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唯有路透社一枝独秀依然屹立在现代人的面前。现如今路透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每天向1000多家报纸、700多家电台、130家通讯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