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天水地域文化是以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为主体,其他文化形式为补充而构成.天水地域文化具有人本性、承传性、交融性、境界性诸特点.天水地域文化的区域性特色,既彰显了天水地域文化悠久的人文传统,又蕴含着丰富的现代价值,是天水文化强市建设中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
巴蜀武术是传统体育与地域文化即巴蜀文化结合的产物,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把巴蜀武术这一颇具特色的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巴蜀地域体育文化体系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巴蜀地域体育文化的内容,为巴蜀地域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视角对当代"地域文化小说"的地域情结进行透视,既可发现小说与地域文化的不解之缘,更能发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地域文化小说"的发展历程也镌刻出中国作家重新发现民族文化、重铸民族精魂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是紧密的,它们虽然在内涵和外延上各有侧重,但都指向城市之于人的印象和感觉,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外显,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核,二者互为表里.巴渝文化、红岩文化和抗战文化构成了重庆地域文化的主体,对重庆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城市形象应该定位为国际时尚都会、抗战记忆名城和山水森林之城,进而塑造起以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地关系互动视角,对沧州尚武的历史形塑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先秦至两汉的海洋文化、魏晋至唐宋之际游牧/农耕交织的文化、元明清至民国期间外来移民及运河文化等,不同时段和地域空间结构的塑造力差异,使得沧州尚武实现了由鸷悍尚力到俗重气侠再到重义崇礼的转型。地域空间结构的动态特性赋予了沧州尚武重击、求新求变的文化特质,通过冒险、开拓、吸纳等历时性人地互动,沧州最终成为了知名的武术之乡。  相似文献   

6.
影视剧是龙江文化品牌对外输出的窗口,而带有地域特色的影像文化传播对于文化形象的塑造和构建尤为重要。因此,对具有龙江地域特色影视剧题材的开发与前景分析在未来的龙江文化传播中必然会显现出独具的竞争优势。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地域特色影视剧的主要题材,指出了21世纪以来对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闯关东"、知青文化和工业建设影视剧题材的开发,最后分析了在俄侨移民文化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冰雪文化题材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宋代文人结社研究可分为总论类、诗社类、词社类、怡老会类4个方面,目前,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但是,在研究中也出现了诸如会、社、盟、集会的概念界定不清;诗社、词社、怡老会概念混淆;文人结社中产生的诗词等文学作品的阐释不够;对怡老会及其文学创作方面的研究明显落后于诗社等问题。同时,这也是研究者在今后的宋代文人结社研究中需要注意和着重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主要论述了将江南地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景观文化、人文文化等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探究了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地域文化,将高职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融为一体、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由荆楚地域以及荆楚地域文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人手,把湖北武术当今发展置身于荆楚文化的大框架内进行研究,分析了荆楚传统文化精神对于湖北武术发展所具有的激励和启示作用,提出了与新时期荆楚文化建设密切联系的湖北武术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吉林地域文化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区域内多样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及不同民族文化因政治主导而产生的文化偏向和文化融合等,造就了吉林地域特殊的艺术舞台历史,本文整理分析了吉林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并以其资源优势为基础,探讨了特殊地域文化背景优势对东北秧歌舞蹈特色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构主义方法也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它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包括人类潜意识的精神世界)具有矛盾结构的分析,值得我国地域文化研究者批判借鉴.因为,地域文化首先是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形态而存在的.也因此,在地域文化研究中,使用"解构"的方法,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地方文献的产生和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将保山地方文献的产生发展融入到保山的历史文化变迁中加以考察,探讨了保山地域文化变迁影响下的保山地方文献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与校园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域文化与校园精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素以文化殿堂著称,但它根植于地域土壤中,从其建立、建设发展无不打上了地域文化之烙印,是在地域文化熏陶下成长的。高校校园精神是高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学视角,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我国民俗体育从活动方式到文化内涵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民族性、传统性和文化性特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俗体育将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那些取得重大成就且独具魅力的小说脉流无疑是各个时期的地域文化小说,它构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特征和属性。西部作家从理论到创作都彰显和实践着西部地域特有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充分体现着自己独立的话语方式和精神系统。西部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对当代中国文学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派地域文化精神,是沉淀在性格深处的集体无意识,深远地影啊着上海作家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女作家们深受传统地域文化的滋养,形成了自身文学创作的第一层底色,同时,也正是本土资源和个人感受的互相糅合,创造出了女性都市写作的新天地.因此,探究海派地域文化对女性作家创作的影响以及她们作品中透露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文化与文学的研究都是相当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人类学为视角,对地域武术文化在研究方法与视角、实践操作与运用、文化建构与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认为人类学民族志的整体观让我们重新思考何为文化,以及逐步理解“文化”应成为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田野中的逻辑”和“逻辑中的田野”告诉我们,学习“地方性知识”以及“他者”文化解读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实践基础;如何突破地域民族的局限,去寻求人类文化的普遍法则与意义系统则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在文化研究中探寻发现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彰显文化重构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时代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地域武术的学术研究应更加注重微观的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力图实现武术技术与文化之间学理层面的自由融通以及人类学民族志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从而尽可能的为全面深入研究地域武术文化提供学理启示以及实践层面的学术引导。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经济的驱动力。人文因素的差异、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特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东北地域文化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结合历史与现实,以西部为重点考察目标,以地域文化为切人点,从历史地理学和地域学两个角度去探讨和研究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同时结合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发展背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国内特点,以西部不同地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技术的结合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域体育文化概念,并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地域体育文化模式进行理论构建与设想,以期为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经济文化型的产业。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旅游行为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的不同影响。只有因地制宜,认真研究不同的地域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对旅游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地域文化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