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刘金莲 《大观周刊》2011,(42):66-66
群众文化是社会大众的文化,广泛的存在于社会和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分支,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它在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群众文化的提高,才能体现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才能加快社会和谐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大众日报已经走过73年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以大众日报为旗舰的党报集团,在全国报界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排名已经进人全国第一方阵.集团的每一个媒体,都是大众报业集团的一员,都与大众日报血脉相连,文化相通,都有责任按照党报集团的标准要求自己,继承优良传统、讲求大报风范.  相似文献   

3.
基于传统大众媒介时代的背景,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曾对大众文化做过深入的探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其媒介本身特性、传播方式、传播过程都迥异于传统大众媒介,那么数字媒介对大众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忠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研究的立场,以探在新媒介时代下的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回归文化特质后的新生,还是一种比传统大众媒介时代下的大众文化更为愈演愈烈的非文化。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和历史趋势,多元共存的文化给大众阅读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下的大众阅读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考验,大众阅读的价值观、阅读目的、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媒介社会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化社会的今天,以大众媒介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对传统农耕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并且使其逐渐脱离农耕社会的文化土壤。但大众媒介又是传统农耕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各种农耕文明的民俗文化经过文字、音频、视频等现代媒介的加工处理得以重新展示,这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农耕文化,而且开掘了这些文化的商业价值,起到了很好的展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百家讲坛》和于丹现象的争论中,有两个结论必须给予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是合理的、必须的;大众媒体也是有能力在这方面作出他们的贡献的。在这两个前提下观察这场争论,问题就容易得到理解。我们发现,学术界对于丹的批评,大都是指向她对经典的理解失误。学者们本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严谨学术态度,以较高的水准来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发展,其出发点是好的,且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健康发展,他们的批评和建议是中肯和值得借鉴的。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媒体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能领衔一个世纪的报纸一定是在本土文化、民族传统中汲取营养,并能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的媒体。他们准确并执着倡导时代最先进的价值公理和文化理念,他们鲜明表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为其倾情代言,用大众听得懂、时代听得懂、世界也听得懂的语言,生动描述并传递社会进步的每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8.
城市品位的"眼睛"——《新闻晚报·阅读版》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传统的大众文化载体,晚报就是这种文化载体的突出代表.然而,在图书市场和网络媒体高度繁荣的今天,晚报的阅读版或读书版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吸引读者,为自己所属的传统媒体谋求积极的社会影响,乃至为所属城市的文化品位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不仅是值得媒体管理者和经营者加以谋略的发展型课题.也是新时期培育大众主流品位的人文课题.本文以最近一个阶段以来的<新闻晚报·阅读版>为案例,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大众媒体,它的大众性是体现在它的版面配备上,并不是每一个版、每一篇文章都为“大众”所阅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王丹 《兰台内外》2020,(4):46-47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的公益文化服务机构,充当了传播文化,提高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职能作用。在公共图书馆收藏了丰富的图书文献,其中富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国民素质,激发社会大众的爱国情怀有很大的帮助。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的职能作用,认识到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的优势,并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一份努力。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媒体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能领衔一个世纪的报纸一定是在本土文化、民族传统中汲取营养,并能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的媒体.他们准确并执着倡导时代最先进的价值公理和文化理念,他们鲜明表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为其倾情代言,用大众听得懂、时代听得懂、世界也听得懂的语言,生动描述并传递社会进步的每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2.
鲍佳倩 《视听》2022,(3):43-45
社会正逐步步入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时期,视觉媒介的革新促使消费主义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精英艺术向大众审美转型的下沉式发展.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艺术向下兼容,并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精英艺术的层次正趋于平均化,以更适合大众口味的方式"向下倾斜",变得日益平庸化.艺术创作受制于大众审美,艺...  相似文献   

13.
倡导全民阅读、构建阅读社会是当代图书馆的社会理想和职责。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公民(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应利用其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将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化精粹、智慧精神和阅历经验传授给大众。激发大众阅读的社会责仟感,培养大众社会阅读意识,促进全民阅读,推动阅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网络红人横空出世,红人丑态现象层出不穷,而以传统审丑文化为基点,当今网络红人露丑和大众审丑均因感性愉悦和功利至上而缺乏深刻内涵,并以此走向畸形。可以说,丑的畸形是现实流行文化孕育的结果,也是大众被媒介利用有意引导的结果。丑的异化和畸形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危机——价值的虚无。因此,认识这种畸形并且对它的矫正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文化进入80年代以后,又一次走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交汇点,各种文化传统的汇聚、碰撞,产生了不同标号、适应不同层次的文化潮流。就出版业来说,大众文化的勃兴使大批以大众为主题或者适应大众阅读趣味的书得以  相似文献   

16.
陈媛 《青年记者》2008,(15):42-43
政府、大众、传媒,三者之间的博弈,是传媒永恒的主题.一方面,政府要确保意识形态的正确和安全,要求传媒宣传主流价值观,确保政令畅通,弘扬传统文化,抵御外来腐朽文化,另一方面,大众呼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一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关注的大问题,但是碍于其复杂性、深刻性等原因,其在大众中的普及与传播情况一直不是很乐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打开了一扇大门。本文通过探究新媒体作为百姓媒体的本质,加上对传统文化特点的分析,得出了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促进作用的结论,新媒体的平台性质、其跨越时空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在其平台上表达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料的易得性都使得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广告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审美哲学在广告领域的体现,对当代大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如何利用适度的后现代广告来引导大众的审美观,建构健康的审美文化,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本文分析了后现代广告的特点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广告人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无限度地迎合受众,应同时考量传统社会文化的接受度和核心价值观,担负起引领健康大众审美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卢美宇 《声屏世界》2022,(4):98-100
随着社会生活的加速,人们对短视频媒介也愈加依赖.在媒介文化场域中,不同文化通过争夺话语权来谋求权力,短视频摒弃了宏大统一的叙事话语,以其后现代文化特质,解构了传统媒介叙事体系,释放了大众话语权,改变了传统媒介以精英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权力格局.短视频通过对主体进行全新的"惯习"建构,使大众深度参与社会文化景观的建构中,加速...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文化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理应承担起宣传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发掘展示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和精髓,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地方特色创新传播内容和手段,通过专题报道、专家访谈、大众评说等多种新闻报道形式,让社会大众清晰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现实状态及其未来发展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