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特色学校的“特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取向,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合”课程、“和乐”教学、“和雅”德育、“和顺”管理、“和美”校园,共同构成了日照一中“和·容”文化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市科研中心将“构建校本文化体系、打造特色学校的实践与研究”申请立项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试图使特色学校建设融入文化的内涵,探索黑河市特色学校建设的发展道路,力争打造出几所我市独具本校文化特色的特色学校。我市15所学校成为子课题成员。  相似文献   

3.
北京丰台二中是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丰台区首批特色学校建设试点校、丰台区优质学校。近年来,学校以文化建设为依托,推进课程建设,已初步建成以文化管理为标志的现代学校制度。学校的研究课题——实施文化管理,创建特色学校成为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规划课题。在不断推进课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助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实现学校从优质学校向理想学校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学校文化对师生思想的引领、情操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于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化的教师群体,有特长的学生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为此,我校从2009年开启了“创建特色学校”的文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应是文化的、内涵的、重视品质的,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创建特色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等的构建.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就是学校构建特色学校文化和精神内涵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特色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观察各类特色学校,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校的校长身上都有着一些相同的特点,如高品位的文化素养、战略性的发展眼光、独特的人格魅力等。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特色学校建设,校本特色课程是主载体,因此,课程的领导力也就无可争议地成为校长所需具备的首要能力与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是特色学校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校本课程开发既是挖掘和发挥教师专长、促进学生特长与个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塑造学校文化、实现特色学校迈向品牌化的必要途径.创建特色学校,不能简单地把特色项目等同于学校特色文化,更不能以牺牲中心文化来换取学校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8.
特色学校建设并非孤立行为,“整合”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选择。运用“整合”策略可以实现高效低耗,追求最优品质;特色学校建设中运用整合的策略,应坚持以“文化”为内核,以“特色”为焦点,以“发展”为归宿;特色学校建设中整合策略的运用,应贯穿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特色学校建设并非孤立行为.“整合”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选择。运用“整合”策略可以实现高效低耗,追求最优品质;特色学校建设中运用整合的策略,应坚持以“文化”为内核,以“特色”为焦点,以“发展”为归宿;特色学校建设中整合策略的运用,应贯串在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它既可以是学校对国家的预留课程空间进行开发的过程,也可以是学校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过程,这使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学校成为可能。基于这一理解,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发展的自主性,这是构建特色学校的实质与目的;着力于学校文化的更新,这是构建特色学校的核心与灵魂;立足于学校的课程资源,这是建构特色学校的基础与条件;重视校本管理体制建立,这是构建特色学校的保障与支撑。  相似文献   

11.
特色学校建设应服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符合学校特性。围绕特色学校而展开的档案建设和管理应服务于育人本位,以学校的“独特品质”为核心,按照“基础——提炼——整合”三个层面.选取“理念、文化、教科研、成果、个性”五个亮点完善档案材料,提炼特色精髓,整合优质资源,取得档案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协调一致,促进特色学校持续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黄金实力和亮点。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应该提升到课程文化的高度,应该是学校文化特色创建的重头戏。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应该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相结合、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全员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学科课程文化的国际视域发展与本土化文化的有机彰显相结合。认真研究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视域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学校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陆芳 《生活教育》2015,(7):18-21
特色学校建设,是不断厘清、凝练学校办学思想,长期信守、践行学校教育理念,外显于学校文化氛围、课程建设、评价管理,内化为全校师生精神气质、行为习惯、人格修养等渐行渐进的过程。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精神特质的一种文化。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百年积淀,审视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围绕学校的理想愿景,分析“生活教育”理论及儿童立场给予学校发展的理念指导,立足以人为本,确立“学乐行雅”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并具体通过文化特色、养习特色、学科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等的全面立体关注和打造,为现代农村小学的特色建设提出了具有理论性、操作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特色学校建设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落实国家课程和课程标准、“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前提,人本、文化、课程、创新和校长是影响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吕超 《教育导刊》2014,(10):48-50
广州市培正中学通过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学校“善正”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彰显学校“全人发展,多元教育”的育人特色,着力构建由“善正教育”、“科技教育”、“文艺教育”三个板块有机组成的“善正博韵”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成材道路。同时,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推动学校成为特色学校乃至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6.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特色学校以其独特的个性彰显出教育的无穷魅力,也引起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特色学校建设应当是对学校工作的整体思考,而不是孤立地追求某种特色;应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创建校本管理为保证,以创建课程文化为依托,以创建教研文化为途径.其中,管理文化是特色学校的魂,课程文化是特色学校的血,教研文化是特色学校的根,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形成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和优秀办学成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943年,始名“武进私立法古初级中学”,取“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意,1956年改名为“常州市第四中学”,是一所文化厚重、环境优美、多元发展的优质初中。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江苏省优质学校、江苏省“新五常”文化课程基地、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单位、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学校、常州市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常州市教育装备示范学校、常州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常州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各学校在龙泉镇中心学校的带领下,创建特色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龙泉镇中心学校倾力打造“三全教育模式”(实施全程教育,做好全民教育,落实全员教育),不断拓展“四大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精心构建了“五型校园”(书香型、生态型、学习型、发展型、创新型)。全镇六所学校,  相似文献   

19.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是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学校努力营造航天元素,为学生发展创设活动平台,积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经过积淀与研磨,学校打造“魅力航天课程基地建设与拓展工程”课程体系,研发文化课程、数学课程、思政课程、科学课程、地理课程,让学生在经历航天实践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宋萑  王敬英 《中国教师》2014,(19):25-28
<正>特色学校是近年来在教育实践界非常活跃的一个概念,与其相联系的还有学校特色、学校内涵发展等概念,都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发展政策的高频词汇。特别是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学校办学自主性不断加强,学校往何处办、如何办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办学者,特别是校长面前的核心问题。从这几年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来看,有关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建设的议题着墨很多,但凡一个学校自称特色,必有一套所谓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