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邱烈 《化学教学》2004,(7):96-97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对氨、胺、铵这三个音同义不同的字在具体化合物中错用,如二甲胺错写成二甲氨,氢氧化四乙铵错写成氢氧化四乙胺,甲氨基错写成甲胺基等等。因此,有必要通过氨分子、胺、铵离子的形成,谈谈氨、胺、铵字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对氨、胺、铵这三个音同义不同的字在具体化合物中错用,如二甲胺错写成二甲氨,氢氧化四乙铵错写成氢氧化四乙胺,甲氨基错写成甲胺基等等。因此,有必要通过氨分子、胺、铵离子的形成,谈谈氨、胺、铵字的正确使用。我们知道氨的分子式为NH3,氨分子中氮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2s2 2 p3。实际上氮原子最外层是四个不等性sp3杂化轨道,其中一个sp3杂化轨道上有一对孤对电子,另3个sp3杂化轨道分别有1个电子。而氮原子的这3个sp3杂化轨道上的3个单电子可分别与3个氢原子中的1s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也就是…  相似文献   

3.
氨铵胺     
化学课本中有三个带“安”字的字,即“氨”、“铵”,“胺”。氨是一种气体名称,其分子组成为NH_3;铵是一种原子团的名称,谓之铵根,是一种阳离子,组成为NH_4 ;而胺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氨基(-NH_2)取代后而生成的一类烃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4.
孙颖 《化学教与学》2013,(5):80-80,45
中学化学学习中常常遇到的"碳与炭"、"氨、铵与胺",你能完全准确的说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吗?你知道如何正确的应用吗?这些字一旦被混用,意思将表达不清,甚至导致误解。  相似文献   

5.
《土壤与肥料》教材中,在讲到氮肥种类时,涉及到三个字———“氨”、“铵”、“胺”。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不明其字义,经常用混写错。其实三者字音、字义、性质、应用完全不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讲清其区别,避免错误情况出现。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把“国”字错写成“囯”,教师批改时,就在“囯”的旁边打了一个“×”,并给它写上一个“国”字。发下作文本,学生看了看多少分,把作文本放在一边,对于写错了的字,自己没有动手动脑,所以第二次又把“国”字错写成“囯”。另一个学生也把“国”字错写成“囯”,另一个教师批改时在错字旁边打个“×”  相似文献   

7.
这两个字,普通话都读“引”,即yin的第三声。因为同音,所以常有人错写误用,如把“上瘾”错写成“上隐”之类。粤语读音不同,较少有内地人之错。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化学课本里,有几个同音字,学生在字意上,用法上往往掌握不准,造成是非混淆,现辨析如下: 1.氨与铵 氨:是一种无机化合物(NH_3)。在化学上,液氨、氨水、氨基(—NH_2)、氨基酸都用气字头这个氨字。 铵:由氨衍生所得的一价复根,是一种带正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教师竞聘上岗文化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甲数是1.2,乙数是2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摇摇),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摇摇)。”一位老师是这样填写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12)。”结果,第一个填空被阅卷老师打了个“×”,就是因为这个“×”,使她文化考试落后2分而下了岗。之后,大家对此各持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错,理由是比应该写成1∶2的形式,如果写成12与比值区分不开。笔者认为1∶2可以写成12。教科书里明确指出:“两个数的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3∶2可以写成32。”难道试卷上的1∶2就不能写成12吗?“12”…  相似文献   

10.
“爪、瓜、”是我们常见和熟悉的部首,但一些同学有时却把“爬”字错写成“”、把“瓢”字错写成“”,等等。本期常用字辨正中我们就重点来关注一下以“爪、瓜、”为部首的汉字。其中提到的一些诸如“”(脉)这样的繁体或异体字,旨在为同学们偶有机会阅读古籍、港台或海外出版的中文书刊时提供一些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1.
舒巴坦钠作为一种酶抑制剂,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含量测定方法在CP2000中使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05mol/L的氢氧化四丁基铵/乙腈(1650:350),检测波长:230nm,其中乙腈毒性非常大,且成本高,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将氢氧化四丁基铵改为磷酸二氢钠,因氢氧化四丁基铵是强碱性化合物有很强的腐蚀性,而磷酸二氢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都较氢氧化四丁基铵温和且价格低廉.同时本法所用甲醇比例较原法乙腈少,这样既减少了毒性危害又降低了成本.本法精密度及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12%(n=5).  相似文献   

12.
凡带廷旁之字,艇、庭、霆、挺常用,字义容易明了,不会出错,因此不多论述。成语铤而走险是另一个铤字;讲解特别,其他词语极少用铤。但是正因为铤字极其少见,有人便把铤而走险错写成挺而走险了。理解两字字义之后才会少出此类错误。  相似文献   

13.
说“益”     
曾见有人把“益”字除了“皿”以外的上边部分写成了“兴”,虽然只是多了一个笔画,但违了字源,便成了非驴非马的错字。究其因,乃不明原始字义和字形演变过程所致。  相似文献   

14.
“暖”字学生非常容易写错,错的地方也几乎“不谋而合”:把右半边写成“爱”,把左半边写成“目”。学完课文之后,该学习生字了,其中有个环节是在小组内交流难记的字,然后说说自己的好办法。梁昊翔同学的办法真是妙极了:“‘暖’为什么是‘日字旁’呢?‘日’就是太阳的意思,没有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语文期末考试,我打了99分。我很高兴,但不知道丢的那一分到底错在哪里。试卷发下来时,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把作文中的"鸟"字写成了"乌"字。我想,都怪自己没有仔细检查,要不就可以得100分。  相似文献   

16.
在默写"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古诗时,我吃惊地发现"敢"字有21名学生都写错了,并且错法各异,我觉得不可思议。于是,让这些学生说说自己错在哪儿:有折文旁与反文旁分不清的,有"耳"上的横折丢掉的,有写成角字头的,等等。怎么记住这  相似文献   

17.
怎样才能避免出现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写错了笔画的字,它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字了。如:把“低”写成“”,把“染”写成“”等。写别字是指因形近或音近(同)而把甲字写成了乙字。如:把“迁徙”写成“迁徒”,把“刻苦”写成“克苦”等。出现错别字...  相似文献   

18.
蓊郁 蓊:上面是一,不能错写成翁。幽僻僻:左边是f,不能错写成避。渺茫渺:左边是,,不能错写成缈。自诩 诩:左边是亏,不能错写成栩。冠冕堂皇 冕:上面是曰,不能错写成免。残羹冷炙炙:不能错写成灸。摩登摩:下面是手,不能错写成靡。纷繁芜杂繁:是繁忙的繁,不是厌烦的烦。诽谤 诽:左边是毒,不能错写成绯。竞相 竞:中间是口,不能错写成竟。浅尝辄止 辄:意思是于是,就;不要错写成则。坚韧不拔 韧:左边是韦,不能错写成忍。诅咒 诅:左边是t,不能错写成j。耽误耽:不能错写成担。诚挚 挚:下面是手,不能错写成执。百折不挠 挠:左边是于,不能错写成!。坚…  相似文献   

19.
现在学生的 书写水平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担忧。最突出的问题:1.握笔 姿势不正确,笔顺极不规范,甚至画倒笔;2.字写得东倒西歪, 没有写成方块字,失去了美感;.使用钢笔的学生少,铅笔、圆 珠笔、水笔的使用者很多,高年级也是如此;4.潦草、涂改、错别 字现象严重,很多简单的字都不会写,这些都成了写字教学的 痼疾。面对现状,教师要认真思考,冷静对待。在少儿书法教学中,我分三步规范书写教学:读字赏字练字。在这三步协奏曲中,学生的书写实效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下课了,语文课代表把订正好的生字本交给我。我随手翻了翻,仍然有同学把游泳的"游"字右边写成了"文",其中还包括先前错的同学。真奇怪了,这不是刚刚在班里集体订正过的吗?我都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